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

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01年11月8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出生于摩尔多瓦伯尔拉德市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塔纳瑟是工人,工资微薄,家境贫困。这给童年的乔治乌播下了对社会不满的种子。

1912年,11岁的乔治乌开始在罗马尼亚国营铁路公司铁路修配工厂做临时工。15岁到莫伊内什蒂市的罗马尼亚之星工厂当电工学徒。不久他又到克姆皮纳市,继续学习电工技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时,罗马尼亚战线上的俄国士兵起义。他们逮捕反动军官,建立士兵苏维埃。青年的乔治乌耳濡目染,萌发出追求革命的热情。

1919年,参加特洛图什河谷地区的革命工人运动和加拉茨的工会活动,被选为罗马尼亚铁路修配厂工会领导人。

1921年,乔治乌到加拉茨市电车公司所属工厂工作。这年5月,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基础上,罗马尼亚共产党宣告诞生。

1923年,乔治乌应征入伍,在福克夏尼市第三工兵团服役。在部队里坚持布尔什维克的作风,多次遭到禁闭。服役期满后,乔治乌返回加拉茨市,继续在原先的工厂工作。在厂工会被鼓吹改良的机会主义分子把持的情况下,乔治乌领导工人开展斗争,反对延长工时,要求八小时工作日和提高工资。他虽被解雇,但斗争获得胜利。厂方被迫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人工资。

1926年乔治乌进入加拉茨铁路工厂。他坚决维护工人的利益,很快得到他们的信赖,先后被选为装配车间工人代表和厂工会委员。

1930年一天晚上,他得到一份署名为罗共中央委员会的传单《告工人书》和一本小册子。其中号召工人团结起来,投入反对资本奴役的斗争。乔治乌利用工人聚会和工会会议,宣传《告工人书》和小册子的内容。党组织发现了这个为工人阶级事业自觉斗争的战士,于当年吸收他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

1931年4月,乔治乌作为加拉茨市的代表,参加秘密召开的“红色反对派”全国代表会议。8月15日,地方当局将他从加拉茨市强行送到德治城。为此,他在自己名字后缀以“德治”地名,成为复姓乔治乌-德治。

1932年任铁路工人中央行动委员会书记。

1933年组织和领导了铁路工人和石油工人罢工斗争。后被捕,被判处12年苦役。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4年缺席遴选为罗共中央委员。

1935年,保安人员利用11名被囚禁的法西斯“铁卫团”(罗马里亚法西斯恐怖组织)分子对乔治乌进行肉体摧残。消息传出后,首都工人在监狱门口进行抗议示威。

1944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越狱,领导人民反对德国和安东尼斯库领导的政府。8月23日,武装起义开始。罗共领导的爱国卫队和爱国军官率领的军队与苏联红军一起,经过八天战斗,赢得了“八·二三”起义的胜利。

1945年当选为罗共总书记。

1948年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后任总书记。1948—1952年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52—1955年任部长会议主席。1955—1965年任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61—1965年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1953年,开始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接触并改善关系,扩大和加强与西方世界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

1956年9月率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著有《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论文和演说集》。

1964年4月,发表各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之声明,企图摆脱苏联控制。苏联于8月承认此声明,罗马尼亚逐渐以第三势力的面目立身国际。乔治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分裂主义。罗马尼亚工人党拒绝参加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1965年3月19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因癌症在布加勒斯特病逝,罗马尼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之后,国会于1991年立法将所有埋葬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官员移出纪念塔,乔治乌-德治被改葬在贝卢公墓。

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在实现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电气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和抵制大国沙文主义干涉和控制以及在执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与巩固起到重要作用,曾2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但同时也犯有主观主义和肃反扩大化的错误。

在乔治乌逝世后,罗马尼亚工人党于1965年7月更名为罗马尼亚共产党。1968年罗共中央成立平反调查委员会,对乔治乌领导时期的一些冤案进行审查,为卢克雷齐乌·珀特勒什卡努恢复名誉、弗里什等人平反,指出这些冤案的产生与乔治乌-德治有关。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