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霜

下霜

目录导航

词语概念

   词目:下霜

   拼音:xià  shuāng

下霜下霜   释义:同下雨一般,霜从天而降。【说是下霜,其实霜并不是下下来的,看了下文便可清楚。】

成因原理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霜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末,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

  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

  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并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有冷气团控制的时候,所以往往会维持几天好天气。我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道理就在这里。                                                

对作物的影响

霜         气温的降低会促使植物使自己体内的糖类分解,如(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是没有味道的),但由于这时的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能量消耗少,所以分解后的糖类没有被彻底消耗完,所以这时候的菜就会比较甜。萝卜和白菜的御寒能力较强,在下霜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可口。但下霜带表着温度非常底,一些作物在下霜时很可能被冻死。所以,了解一些关于下霜时对作物的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灾难对应

          霜造成的对作物等的危害。发生霜灾次数较多的地区根据其特点,应采取以下防御对策:

          1、根据不同地形、土质安排种植计划 把抗冻性强的品种安排在霜冻易发生的地方。农谚“雪下大山霜打洼”,说明低洼处霜冻易发生且严重,地形越闭塞,霜冻危害程度越大。

霜          2、采取综合栽培措施,减轻霜冻灾害 浇藻麦田是目前最理想的防霜方法。因为浇水既能减缓温度的降低,又能促使小麦生长健壮,增强抗寒力。根据天气预报结果,临时采用熏烟,田间喷雾或鼓风也可达到防霜目的。3、灾后补救 历史经验证明,小麦在扬花之前,地上部茎叶冻死者不可翻种。小麦遭受晚霜冻害后,应禁止用绳子拉霜、扫霜,更不能对冻死的茎叶进行刈割、耧耙或放牧。霜冻后正确的补救措施应是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以促使受灾麦苗及早恢复生长,可减少霜冻灾害的损失。

预防措施

        熏烟法:在霜冻来临前1小时点燃能产生大量烟雾的物质,能使近地面空气温度提高1~2℃。但此法会污染大气,仅适于短时霜冻并在有价值的作物田间使用。

  灌水法:可在预计有霜冻出现的前一天傍晚进行田间灌水。因为水的热容量大,导热性好。灌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还可增大近地面层的空气湿度,可减缓夜间地面长波辐射的散热程度,因而能保护地面热量,提高土层温度2℃左右,同时还延缓地表附近温度的降低。

  遮盖法:用稻草、杂草、尼龙薄膜等覆盖作物或地面,既可防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土温1~3℃。

  施肥法:在霜冻来临前3~4天,在作物田间施上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既能提高土温,又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地力。

  风障法:在霜冻来临前,于田间向北面设置防风障,阻挡寒风侵袭,使农作物避免受低温霜冻的危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