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果

拉毛果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拉毛果又名蓟果、越绒草。系川续断科,川续断属。原栽培于欧洲,其果球(长椭圆形)是棉毛纺织品起绒工具,是浙江宁波、慈溪、余姚的著名特产,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拉毛果为棒锤状花序,中间小花先开,逐步向上下两端延伸开放。果球成熟时,花序上的每个小苞片发育成具有整齐而弹性的钩状喙尖。苞片长约12mm,中间边宽2mm,苞片厚0.4mm,呈角钢纵析,十分坚硬又富有弹性。苞片在果球上呈方形排列其对线一条与球中轴平行,另一条与中轴垂直,因此苞片在果球上排列十分整齐。视上下、左右苞片尖端的刺呈现几何直线或镙旋状曲线分布。果球有苞片700余片,果球纵径7~12cm,横径中部为4cm左右,上端约3cm上下,下端粗度介于中部与上端之间。果球轴芯直径约lcm左右。由于果球的几何形状和物理结构,使果齿柔中带刚,刺质硬,弹性足,拉力强,所拉的纺织物起绒均匀蓬松,绒毛完整无损,色泽鲜艳,穿着柔软舒适,质量优于人工制造的钢刺或塑刺拉毛。

    拉毛果浑身是宝,种子呈四方柱形,种子及加工品在医药、工业、饲料上均有多种用途。拉毛果的茎、叶,味极苦,一般没有虫害,若丢入河中,会使鱼类死亡,预期拉毛果的茎叶能在植物农药中得到开发应用。

  拉毛果的经济效益好。一般亩产拉毛果1.2万只左右,单价0.12元/只,产值1400元,产种子35kg上下,单价16元/kg,产值560元,合计拉毛果亩产值为1960元;一般与单季晚稻连作,稻谷亩收入700元,这样累计亩年收入为2660元。

生物学特性

    拉毛果属长日照,越年生作物,生育期长。一般于当年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至翌年6月中、下旬收获。植株高大,茎叶繁茂,高在1.5m以上,它不耐阴,不耐旱,怕高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土质深厚,排水良好的微碱或微酸性土壤。慈溪、余姚一带多属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酸碱适中,适宜拉毛果生长。拉毛果茎杆粗壮,具六条棱,中空,叶长条形,具粗缺刻,分布于节上,一般2~3叶呈对生或轮生。茎的棱与叶的主脉均分布有尖刺。叶腋处均能萌芽抽枝,因此为获得大而齿坚的拉毛果必须分期进行整枝摘心。拉毛果枝杆高大极易倒伏,因此要限施氮肥,增施钾肥,并注重培土和用小棒、细绳夹扶主杆,以保证果球的圆整和齿质的坚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