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年1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翌春5月初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树皮缝、枝节、死节处,尤喜产在腐朽变软的树皮上,卵期15天。5月底孵公,初孵幼虫蛀入皮层至皮下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秋后于蛀道内越冬。第2年为在至7月底前后开始老熟于隧道内化蛹,蛹期10余天,羽化后咬圆形羽化孔出树,于落叶层和干基各种缝隙内越冬。
主要的措施包括选育抗性树种,加强林地水肥管理,保证林木生长健旺,营造各种混交林,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及其他天敌,及时清除虫害木,避免天牛的大量发生等。局部发生时,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立即清除严重被害木,就地剥皮,置阳光下曝晒数周后利用。树干上只有少数幼虫时,可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虫孔毒杀,也可在幼虫为害初期在虫孔处局部喷洒杀螟松、氧化乐果等杀虫剂。
拉丁目名: | COLEOPTERA |
中文目名: | 鞘翅目 |
中文科名: | 天牛科 |
拉丁科名: | Cerambycidae |
中文亚科: | 沟胫天牛亚科 |
拉丁亚科: | Lamiinae |
中文属名: | 象天牛属 |
拉丁属名: | Mesosa |
拉丁种名: | myops |
定名人: | (Dalman) |
中文名: | 四点象天牛 |
生境: | 寄主植物:,苹果,Prunus,serica,漆树,赤杨,榔榆,等 |
国内分布: | 东北,内蒙古,北京,安徽,四川,台湾,广东 |
国外分布: | 北欧,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库页岛 |
资料来源: | 中国经济昆虫志,鞘翅目,天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