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大桥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于1973年1月建成。主桥为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最大桥跨100m。分跨布置为55+2x100+55(m),另有8x20m石拱桥引孔,全长532.75m。桥面净宽:8+2x2(m)人行道。主拱箱高1.6m,矢跨比1/6。全拱横向分6箱市,纵向分5段预制,缆索吊装施工。中墩基础采用钢丝网水泥薄壁浮运沉井施工。
犍为岷江大桥位于国道213线犍为县县城附近,为犍为县连接乐山省会成都的通道,于1990年建成。桥梁类型:斜拉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布置为52+66+240+66+52米,主梁为单箱三室箱型梁;结构体系为塔墩固结、梁墩分离的悬浮体系;桥塔为钢筋混凝土双层门式框架;引桥为13孔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大桥全长886米,2001年完成了主桥斜拉索换索工程。
一桥跨天堑;两岸展通衢。2月12日上午10时,宜宾 屏山县岷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岷江南岸的县城 建成区与规划中的岷江 北部新区从此正式通过陆路 连成了一体,一举打破了县城未来发展的交通瓶颈。
岷江大桥(8) 屏山县岷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技术的要求,首次使用1000多吨的超高钢围堰,大桥2.8米直径的钻孔桩,在内陆深水区域施工史上是第一次设计采用,施工中所使用的专业冲击钻属于西南地区最大型的钻孔设备,仅钻头就重达14吨。岷江大桥系屏山县至乐宜高速公路连接道上横跨岷江的一座大桥,是沟通该县南北两岸和乐宜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通道。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屏山县岷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该县无大桥过江靠渡船的历史,填补了岷江流域无单跨特大桥的空白。岷江两岸群众过江仅需几分钟,将节约时间一个小时以上。岷江大桥将带动屏山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将极大地缩短屏山到成都、重庆等城市的距离,对优化区域交通运输结构、改善屏山交通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屏山招商引资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3月7日上午, 国道213线 犍为县城区过境段改建工程及岷江二桥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8.38亿元,全长11.87公里,其中绕城线全长8.77公里,岷江二桥工程全长3100米。
据了解,该项目是犍为县“再造犍为新城”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该县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大地提升通行能力,对于建设揽山入城、跨江而建的犍为新城,促进大交通、大城市、大产业“三大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该县围绕全域城镇化目标,加快构建内通外畅的交通体系。今年,该县将加快推进成贵铁路(犍为段)建设,开工建设岷江港航电犍为枢纽主体工程,配合做好龙溪口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做好仁沐新高速开工准备工作。完成国道213线清溪镇过境段公路、马边河南岸沱大桥和城南客运中心建设,开工建设马边河3座渡改桥和城北客运中心,完成成贵铁路犍为站至县城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10条通乡公路,改扩建村组道路300公里以上。
岷江大桥(4) 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改建工程路线起于犍为岷江大桥东岸桥头,顺接国道213线,沿岷江东岸展线,经上渡口、中渡口、下渡口、石龙村、杨柳湾后,止于下渡乡文碧村,顺接国道213线岷江二桥引道,路线全长8.77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5米,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路面结构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位于下渡乡文碧村虎吼坝处,起点通过下孝路(规划改建为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公路)与国道213线犍为岷江大桥东岸相接,止点在岷江西岸朱石滩处通过一段引道接回现有国道213线。工程全长3100米,桥长2029米,引道长约1071米。桥梁及引道设计荷载公路-Ⅰ级,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桥面宽度为 26.5米,引道宽度为23米,一级公路标准。[2]
2018年7月27日晚9:40左右,眉山市彭山区岷江大桥发生部分垮塌。。彭山区应急指挥部已到现场展开工作,交警、路政对大桥已进行封闭,相关路段已实施交通管制,暂无人员伤亡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