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农场

共青农场

目录导航

共青农场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农垦共青管委会)独具垦荒文化底蕴,位于三江平原萝北县境内,东邻萝北县城,西望鹤岗市,是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发源地。

上个世纪50年代,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发表了《向困难进军》的重要讲话,号召“青年要到祖国最需要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团中央的组织下,树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随后,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五省市的2602名有志青年,先后来到北大荒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创业生涯,铸就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垦荒队员并与后来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一起成为农场建设的主要力量。

1956年6月7日,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亲临垦区,慰问垦荒队员,勉励垦荒队员“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坚决向困难冲锋!”,要“忍受、学习、团结、斗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的声音,你们要把这里建设成为一座中国的北方共青城市。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笔为共青农场题写了场名。[1]

共青农场牌楼共青农场牌楼六十二年的建设,志愿垦荒青年,转业官兵和下乡知识青年的共同开发,共青农场已发展为一座农垦新城,团中央成立了共青团支持共青发展领导小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设立了农垦共青管委会,农垦共青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被赋予特殊建制县财税职能和独立项目审批权。共青农场的经济建设、城镇建设、文化建设和民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座历史记忆之城、精神传承之城、产业发展之城,幸福小康之城正在快速崛起,胡耀邦同志将这里建成“中国北方共青城”的夙愿变成了生动的现实。[2]

主要农作物

共青农场收获玉米场景共青农场收获玉米场景共青农场地处三江平原松花江下游平原区,地势平坦。场区土地面积8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4.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甜菜等,1992年粮食总产量5.2万吨,农业总产值5270万元。

产业

共青农场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00万平方米,分为六大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发展上,重点聚焦“农产品类加工项目、有机肉类食品加工项目、石墨加工项目、农机具制造与组装加工项目、新能源项目、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候鸟式养老项目、电商及物流平台项目”八大产业项目,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积极构建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高端旅游等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产业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和大提升。[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