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简称汶上一中,创建于1942年7月,原名“省立汶上中学”,现为济宁市重点高中之一,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230余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现有76个教学班,教职工356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人,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成绩突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17人,这17位研究生中教学水平与素质、能力都非常卓越,他们深入教学研究工作并认真研究素质教育,师资非常雄厚。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室、电教处。汶上一中有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9人,全国骨干教师5人,济宁市教学能手27人,济宁市优质课执教者32人,现任校长徐恩恕领导水平超群绝伦,也曾是一位优异的教育一线工作者,同时林校长、韦校长也都是在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都非常高,学校管理制度深得民心,学生素质与高考成绩也是在三位校长与各位老师、主任的帮助下不断提高。学校藏书13.6万册,近年来承担了30多项省、市教研课题,有46位教师的60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有16位教师成为名师,汶上一中一向以师资力量雄厚著称。
现学校高一高二各40个班级,外加汶上实验高中的高三,一共有在校学生6000余名。各级学生认真学习,学风严谨,刻苦钻研,永不服输。
汶上县第一中学创办于创办于1942年,原校址在县城孔庙内,占地20余亩,日伪县公署教育科长胡介亭兼任校长。初办时有2班学生120人,教职员11人。学校附设简师1班。1945年8月日军投降,学校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6年1月汶上全境解放,原汶上中学停办。是年2月,在原汶上中学校址设东平中学汶上分校,郑光充任分校主任 ,招两班学生100人。6月易名汶上师范学校。9月蒋军进犯,师生北撤,后并入冀鲁豫第七中学。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恢复汶上中学。次年7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学校再次停办。
1948年10月,县民主政府恢复汶上中学,贾子贤任校长。11月易名山东省立汶上中学。1949年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为 66.16亩,建教室两口,扩招初中、初师各1班,总计8班345人,教职工35人。1951年停设师范班。1956年2月,校长魏振生、教师李恒懋被评为山东省模范教师。1956年汶上中学办成完全中学,张辛铭任校长。时招高中两班,学生102人。 1958年序列为汶上县第一中学,附招中师两班。次年秋,高中班、中师班迁往现校址称“一中南校”,初中仍留在城内旧址称“一中北校”。1962年撤销了中师班,稳定了学校规模。
文革动乱期间,停止招生达3年之久。1968——1978年学校由贫(工)宣队、学校领导干部、师生代表参加的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领导所谓斗、批、改。1970年停办初中,招二年制高中。1976年改称汶上“五七”大学,教师放下教学业务,参加“劳动锻炼”。
1978年,恢复一中建制,并定为地(市)、县两级重点完全中学。
2008年,汶上一中与汶上实验高中合校
汶上一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学校占地130亩,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有教学楼三幢,办公、实验、阅览综合大楼一座,学生宿舍楼两幢,学生用豪华餐厅一座,教工宿舍楼五幢,总建筑面积54155平方米。仪器价值近4000万元。新开语音室4个,微机室4个,语文阅读室3个,并加入“因特网”。
学校坚持“管理育人,质量第一;养洁然之气,做博学之人”的办学宗旨。已形成了“拼博奉献、勤学善思、不断进取”的校风;“学高身正、教学育人”的教风;“勤奋严谨,善思求真”的学风。自1991年以来,每年升入大学本、专科院校的学生均在600人以上。升学率达80%。93年、94年升入本科人数分别位居第一、第三,跻身到济宁市名校的行列。97年有4位同学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创全市考入名牌大学人数最高记录。99年本科录取251人,专科461人,取得空前可喜的成绩,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被授于“本科录取突破二百大关”荣誉称号,2000年本科录取251人,2001年本科录取280人再创辉煌,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大胆探索创新,深化内部改革,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一、加强制度建设,突出一个“严”字。学校制定了《学校领导行为规范》、《教职工工作制度》、《教职工岗位职责》、《教职工评定考核实施细则》,强化了约束机制。为学校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创新教学管理,突出一个“细”字。为使学校管理焕发生机活力,走向深入细致,学校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大胆推行一级多部制,建立了“一环扣一环,节节紧相连;一级压一级,层层有压力”的管理格局。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三、狠抓管理质量,突出一个“实”字。在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也是一纸空文。为此,学校秉承“细节决定成败,落实成就质量”的方针,使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人去做,力求落实出高效。以健全的制度保驾护航,以创新的管理催生活力,以严格的落实成就效率。以时间作保障,向管理要质量,是汶上一中不懈的追求。
汶上一中高度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环境育人。学校追求“校园无空地,处处都有人”的境界,校园文化品位高雅,独具风采。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办公楼、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挂着精美的名言警句,时刻激励学生自律自强,奋发向上。这里是一座知识的殿堂,一处育人的圣地。
汶上县第一中学 汶上一中因其成就辉煌,先后荣获“山东省教育先进集体”、“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济宁市文明单位”、“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济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主市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全市绿化先进单位”、“市级遵纪守法光荣校”、“市级依法治校综台治理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建校近60年来,学校涌现出了许多仁人志士,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为高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毕业生。
如今,古老的汶上一中,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正焕发青春的容光,以“开拓进取,科学管理,全面发展,争创一流”的崭新姿态,迈向辉煌的明天。
2016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对2015年拟命名的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济宁市汶上县第一中学等13所学校上榜。[1]
学校的发展源于对自我的超越,学校的完美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学校的面貌源于师生的精神。 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立足实际、共谋发展。
徐恩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