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科,杨属双子叶植物 。乔木。生长于禄劝、丽江、维西、大理海拔2600-30滇杨00米的山谷溪旁或山坡杂木林中。高达20余米;小枝具顶芽;通常有黄褐色粘性分泌物,脂芽。叶卵形或椭圆状孵形。雌雄同株。蒴果3-4瓣裂。花期3-4月,果期5月。扦插繁殖,采用一年生状枝扦插育林最好。木材白色,可作建筑、火柴杆、胶合板及家具用材;芽脂可作黄褐色染料。在昆明海拔1900米地段常作行道树种。
种中文名:滇杨滇杨
别名:大叶杨柳、白泡桐、东川杨柳
种拉丁名: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Salicaceae
属中文名:杨属
属拉丁名:Populus
国内分布:川,黔,滇
海 拔:1300-2700
中国植物志:20(2):049
英文植物志:4:156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武汉
雌雄同株。蒴果3-4瓣裂。花期3-4月,果期5月。扦插繁殖,采用一年生状枝扦插育林最好。木材白色,可作建筑、火柴杆、胶合板及家具用材;芽脂可作黄褐色染料。在昆明海拔1900米地段常作行道树种。
国外即在北美有两个重要种:
毛果杨(P. trichocarpa) 北美西部 滇杨
香脂杨(P. balsamifera) 北美五大湖区
我国青杨派树种最多,纬度自北向南有:
大青杨(P. ussuriensis)
甜杨(P. suaveoens)
朝鲜杨(P. koreana) 中生偏湿类型
马氏杨(P. maximowiczii)
青杨(P. cathayanna)
小叶杨(P. simonii) 中生偏干类型
川杨(P. szechuanica)
滇杨(P. yunnanensis) 中生偏湿类型
这派杨树要求生态条件和立地条件非常严格,如土壤湿度、大气湿度等,并易感染溃疡病。利用价值次于白杨和黑杨类。
滇杨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未分级)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
目: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杨柳科 Salicaceae
属:杨属 Populu
种: 滇杨 P. yunnanensi
二名法
Populus yunnanensisDode
变种
滇杨 P. y. var. yunnanensi
长果柄滇杨 P. y. var. pedicellat
小叶滇杨 P. y. var. microphylla
由于杨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成材期短,木材用途广等突出特点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杨属青杨派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树,与其他青杨派树种相比,滇杨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均极其薄弱,为提升对滇杨的认知,促进滇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介绍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滇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喜光,喜温凉气候。较喜水湿,在土层较厚、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良好。速生,根系较浅,耐移植,耐修剪。滇杨喜温凉气候,特喜水湿,在年均温8~18℃,年降水量600~1300毫米,相对湿度70%左右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正常,尤其是年均温为11~14℃,海拔高1800米以上的滇中、黔西等地生长最好。
适生于土层深厚的宅旁、路旁、河池旁以及沟谷地、冲积土、砂壤土栽植。高温、干旱、土壤板结的地区不宜造林。
落叶乔木,高达25m。树冠卵圆形或广卵形。树皮灰色,有不规则深纵裂。幼枝有棱,无毛。长枝上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或阔圆形,深绿色,表面有光泽,背面无毛,中脉常为红色,叶柄短粗;短枝叶略小,叶脉黄色,叶柄细长。雌雄异株,雌花序长10~15cm。蒴果近无柄,熟后3~4瓣裂。
滇杨图册(3) | 滇杨图册(4) |
滇杨图册(3) | 滇杨图册(4) |
优良母树选好后,在芽开始萌动前采集一年生的健壮枝条扦插。滇杨扦插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在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 深厚肥沃,向阳平坦的地方。整地时,要求深翻30~40厘米,每亩可以施厩肥600~800公斤,细致平整地面后开箱作床,床面宽1~1.2米。播种前可用硫酸亚铁(10~15公斤/亩)均匀拌入床面表土进行土壤消毒。扦插时间应在早春树木萌动前进行,黔中地区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穗条应采自采穗圃、苗圃或母树根萌条中的一年生枝条。插条粗1~2厘米,长15~20厘米,随采随插,也可将穗条下端浸入水中保湿贮藏。切取插条时,上切口要求离芽1厘米左右,切口平整不裂。下切口要削成马耳形,斜插和直插均可。扦插深度可与床面水平或露出2厘米左右,株行距一般30~40厘米。穗条梢部和最下部分成活率低,不宜采用。在插条生根成活前,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以后要及时松土除草,除萌,适时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松土和施肥可以同时进行,大约在4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各进行一次。每次施氮肥10~15公斤/亩,磷肥50~80公斤/亩。除萌不宜过早,待苗高达20厘米左右时进行,每亩产苗量3000~4000株。只有当年生长高2米,地径1.5厘米以上的苗木才可出圃造林。
2材料类别叶柄. 3培养条件不定芽诱导培养基:(1)1/2MS+苯基噻二唑基脲(TDZ)0.005 mg·L-1(单位下同)+NAA0.01;继代增殖培养基:(2)1/2MS+TDZ 0.001+NAA0.01;生根培养基:(3)1/2MS+NAA 0.01.上述培养基中均加20 g·L-1蔗糖和4.5 g·L-1琼脂粉,pH 5.8.培养温度为(25±1)℃,光照时间16 h·d-1,光强约40 μmol·m-2·s-1。
在园林中植于草坪、水边。山坡等地,亦可多行种植作防护林。滇杨出材率高,可作家俱,房屋建筑,造纸,人造丝,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箱板,火柴杆盒、牙签等用材。
产于中国云南中部、北部和南部等地,贵州西部及四川西南部亦有分布。
造林与管理 (1)造林地选择 山间零星平地、沙丘脚低地、沿河漫滩、河岸溪边等均可,以土质湿润、肥沃的地方或“四旁”生长最好。
(2)造林方法, 插干造林:选用1—2年生、粗2厘米左右的枝干截成长40—50厘米插干。插穴规格40×40×30厘米。直插、深埋、少露、砸实。上端只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常在河滩地沙土上采用。
(3)造林密度:滇杨树冠大,造林株行距为3×3米、4×4米或5×5米。应根据造林目的及立地条件而定。1、造林地的选择。造林地宜选择在地势平缓,水肥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盆地、谷地、山地阴坡、河滩以及“四旁”空地。肥沃湿润深厚的冲积土,砂壤土最适宜造林。对于PH值大于9以上的石灰土和小于5以下的黄壤,或长期积水的沼泽地和干燥肥力低的地类都不宜造林。
2、整地方式。滇杨主根和侧根较发达,所以造林地要求深翻土壤40厘米以上,根据地形地势,采用全垦、带状或块状整地。造林穴径50~60厘米,深50厘米,大苗栽植的穴可达到80~100厘米深。每穴可施放10公斤以上的厩肥和1公斤以上的磷肥与土拌和后栽植。
3、栽种技术。植苗造林时间一般是在12月至翌年2月。栽植深度40厘米以上。造林密度一般多采用3×4或4×4米,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距为1.5米为宜。
滇杨生根力强,主要采用扦插育苗。扦插密度为4000—5000株/亩。
(1)插穗选取和处理:插条以1年生扦插苗干为宜,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幼树上的壮条亦可。采条后剪切成粗0.8—1.5 厘米、长15—20厘米规格穗条。扦插前,将插穗包扎成捆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浸泡3天左右。亦可用50ppm生根粉溶液浸泡24—48小时。
(2)扦插时期和方法 春、秋两季均可,以春季扦插为主。扦插株行距20—30×30—40厘米。采用直插,插后踏实,并及时灌水。幼苗生根前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发现旱情,马上浇水。以后每10—15天浇水1次,6—7月施追肥2—3次。
滇杨图册(2) | 滇杨图册(2) |
滇杨图册(2) | 滇杨图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