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白环蛇(5)中等蛇类,体细长,全长620~880毫米,最长可达1米。头宽扁,吻钝,头颈区分明显,瞳孔圆形。上唇鳞8(2—3—3)枚或9(3—3—3)枚;颊鳞1枚,不入眶,个别入眶;眶前鳞1枚,不与额鳞相接,眶后鳞2枚;颞鳞2(1)枚+2(3)枚。背鳞17—17—15行,光滑或中央数行微棱;腹鳞193~230枚,肛鳞1枚,尾下鳞75~102对。背面黑色或黑褐色或黑灰色,头背面褐色,上唇白色;自颈后至尾有许多波状横斑,此种横斑在前部为白色,往后为灰绿色和浅褐色围以白边,至尾部则成为完整环斑;横斑数为(20~54)个+(11~22)个,前部横斑窄,间隔宽,向后横斑宽;腹面白色或黄白色或灰白色,中段以后散有黑点斑,向后此斑点密集,至尾下为灰黑色。[1]
黑背白环蛇(5)生活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常于林中灌丛、草丛、田间、溪边、路旁活动。食蜥蜴、壁虎、昆虫等。卵生。[1]
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1]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