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承光殿左侧有一株二十多米高,枝叶茂盛的大油松,姿态苍劲侹拔,如伞盖遮天,若虬爪拿空。这棵郾树至今约有八百多年了,有年夏天,高宗弘历(乾隆)游北海上到团城,中午室内闷热,宫人在树荫下摆了案椅,高宗坐下休息,只觉清风拂来,暑气全消,龙心大悦,遂效法秦始皇游泰山树下避雨,封“五大夫松”的事,封这株松树为“遮荫侯”。为了暗伴,还封了再南面一株高大的白皮松为“白袍将军”。又封了一株古松为“探海松”(原树已枯死,现补植)、原来老树枝干向西屈卧,树冠掠过雉堞下倾,有似俯瞰千顷涟漪的太液池,故名探海松。如今古树依旧枝叶茂盛,青翠可人。
探海松在安徽省黄山的北海景区,位于开始信峰处,从云谷索道前往始信峰处。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
探海松
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长、千曲枝虬、苍翠挺拔。
黄山松苍劲挺拔,秀态惊人,但它自下而上的环境却万分艰辛;许多奇松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体花岗岩的裂隙之中;因峭壁陡滑,雨水难留,为寻找水源,根部要不断潜入岩体深处有水的断层,所以根的长度往往超过树身数倍。此外,根部还要作这样艰苦的努力,将岩石中的氮、磷加以点点滴滴地吸收,并把其中肉色长石里的钾取为已有。就这样,黄山松居然活下来,扎扎稳稳地立足在坚固的岩石上,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