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雷镇现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7个社区居委会,共有51685人、15237户,其中城镇人口37422人、农业人口14263人。总面积6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597亩,人口密度1036.02人/平方公里。15个农业村紧守县城西、南、北三个城门,民武、民湖、民西三条干线公路均经镇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民勤县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均驻三雷镇,是民勤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系民勤县一类乡镇,全县第一大镇。被评树为国家级文明镇标兵、省级文明镇、武威市历史文化名镇。
三雷镇,因干旱祈雨的雷台周围有上雷、中雷、下雷三村故名。解放前属小坝乡,解放后属小坝区;1952年改属城关区;1956年改为三雷乡;1958年与大坝、薛百合建为三雷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三雷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三雷乡,2004年12月,因全县行政划调整,原三雷乡、城关镇合并为现在的三雷镇。
三雷镇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环境优良,陇原名校——民勤一中,市级示范性高中——民勤四中,民勤职业技术学校、民勤五中、民勤六中、东关小学、西关小学、北街小学、新民小学、幼儿园等多家教育教学科研单位驻三雷镇,共有高中3所,初中2所,小学18所,幼儿园4所,县级医院2个,乡村两级卫生院17个。镇内有圣容寺、瑞安堡、镇国塔、沙漠公园、文化广场等人文景观多处,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胜地。
三雷镇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体现城郊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区位优势逐步现显,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以日光温室建设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以暖棚建设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和以农产品购销加工、餐饮服务、民间运销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强势主导产业,彰现出鲜明的城郊经济特色,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部值48144万元,农业生产总值突破1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0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618元。机动车拥有量占居全县第一,农业机械总动力49786马力,其中中大型拖拉机92台,小型拖拉机1605台;农村固定电话1831部,城市固定电话 7665部,公用电话660部,移动手机用户17860部,电视、电话入户达90%以上;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2%以上,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6‰以内。
三雷镇以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坚持生态、节水、效益并重,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产业,集中打造好洋葱、辣椒、大田蔬菜套种和秋季蔬菜复种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蔬菜种植是全镇最大的支柱产业。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39座,大陆蔬菜种植面积9636亩,各类蔬菜总产量达5万吨,已成为县城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格局。强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累计发展规模养殖户761户,畜禽存栏量14万头(只),当年出栏9.22万头(只),畜禽防疫率96%。按照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完成退耕还林455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120亩,防风固沙林2550亩,完成通道绿化21.3公里,衬砌各类渠道57.8公里,乡村道路铺油硬化21公里,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650户。
三雷镇下雷村共有6个生产合作社,271户,1172人,耕地面积2930亩,现有党员36名,其中60岁以下党员12名,女党员4名。该村党支部自2005年以来,连续五年被镇党委树立为“先进党支部”,2009年被县委命名为“设施农业先进集体”。下雷村党支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农村工作大局有机结合,立足本村实际,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节水增收为目标,创新模式抓争优,拓宽思路促发展,实现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发展农村经济的互动双赢。
下雷村党支部把富民兴村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要求,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班子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推进重点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以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制干辣椒、优质食葵为主的四大高效节水支柱产业,全村建成日光温室540亩,修建养殖暖棚350亩,率先实现了户均一座温棚,一座暖棚的现代设施农业目标任务,投资25万元建成了农民培训中心,硬化村社道路3.5公里,创新成立了下雷村金明蔬菜运销合作社,金鹏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金汇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集团式营销、组团式发展”,真正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牌,增强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探索“亩—沼—菜”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全力打造三雷镇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完成旧居改造工程45户。按照“两年工作一年干”的工作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认真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311”计划,连片落实2011年矮化密植特色林果业1120亩,并全部落实到户、到地块。目前完成了林区规划,道路修建和滴灌管道铺设等工作,为明年春季开沟定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取培树先进典型、党员公开承诺、划分党员责任区,设制党员先锋岗等多种有效形式,在设施农业建设、节水增收、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领导点评,促进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岗位,践行承诺,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目前,全村有能力的党员都基本投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有24名党员带头建设日光温室或养殖暖棚,有31名党员参与大田滴灌和渠灌工程建设,有6名党员致富能手带动200多农户发展洋葱、食葵等特色产业1200多亩。共产党员王多悠,通过反复试验,探索沙葱温室种植技术,取得成功,引导群众种植温室沙葱36座,带动了高效节水农业的长足发展。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村党支部驾驭全局、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党员综合素质、致富带富能力明显提高,带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身重点治理一线,立足岗位,完成工作任务。全村当年新建日光温室150座,修建各30座的养殖小区2个,目前全部扣棚并定植、进畜,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目标。安装使用大田滴灌260亩,衬砌渠道6公里,完成压沙造林600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3600亩,巩固关闭机井63眼,压减耕地5603亩的成效,适时监控,防止反弹,全面完成了2010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