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3/24次列车

K23/24次列车

目录导航

历史

K24驶入北京站K24驶入北京站和谐3型电力机车牵引蒙古国铁路担当的K23次列车通过落坡岭和谐3型电力机车牵引蒙古国铁路担当的K23次列车通过落坡岭

1955年12月12日,根据中国、蒙古国、苏联三国政府关于组织铁路联运的协定,集二铁路由标准铁轨调整为宽轨的工程完工,中蒙铁路间实现接轨,并正式开办经由二连浩特的国际铁路联运。1956年1月4日,中国、蒙古国、苏联三国发表公报,北京-乌兰巴托89/90次直通旅客列车开行,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列车在集宁站更换转向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蒙古国、苏联政府代表团出席了当日在北京正阳门东站举行的通车典礼。[1]

1962年2月16日,为运送冬季援蒙工人和家属归国,北京-乌兰巴托7/8次国际旅客列车开行,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每周运行一班,中蒙联运直通客车达到每周运行两班。1965年10月12日,集二铁路由轨距1520毫米的宽轨再度调整为1435毫米的标准铁轨,列车换装及换轮由集宁站改在二连站进行。[1]

中国铁路担当的K23/24次国际列车内部中国铁路担当的K23/24次国际列车内部(9)1974年9月2日,中国、越南、朝鲜、蒙古国和苏联五国铁路商定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时刻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根据蒙古国铁路的要求,会议决定原由中国铁路担当、每周两班的北京-乌兰巴托直通客车由中国铁路和蒙古国铁路轮流各担当一班[1]。1975年7月15日,由蒙古国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的直通客车开行,车次统一使用89/90次[1]。1978年10月16日起,89/90次列车压缩了在国境站的停留时间,全程运行时间由44小时缩短为37小时10分钟[1]。同年,89/90次列车改为每周五天前往呼和浩特,另外两天前往乌兰巴托。

1985年3月25日,中国铁道部和蒙古国交通运输部代表关于北京-乌兰巴托间客运问题的会晤在乌兰巴托举行,会议商定于夏季新增开行北京-乌兰巴托23/24次国际旅客列车,由中国铁路和蒙古国铁路轮流担当,89/90次列车停开;淡季23/24次列车停开时,89/90次列车恢复开行。7月2日,由中国铁路担当的列车开行,开行期间89/90次列车停运[1];1986年6月5日,由蒙古国铁路担当的列车开行。此后每年夏季由中国铁路和蒙古国铁路轮流担当23/24次列车,每周两班,淡季则由中国铁路开行89/90次列车,每周一班[1]。截至1997年,89/90次列车每周一、三、四、六、日始发的班次终到呼和浩特,每周二、五始发的班次终到乌兰巴托,且在23/24次开行期间停运。

蒙古国铁路担当的023/024次国际列车内部蒙古国铁路担当的023/024次国际列车内部(7)1994年10月起,23/24次列车开始实行全年开行,89/90次列车于1998年不再担当国际联运,但部分班次仍然前往二连。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提速,23/24次列车等级变更为快速列车,车次使用K23/24次[2]。89/90次现时为只在北京西-呼和浩特间运行的K89/90次列车[3]。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K23/24次列车在北京至沙城间由京包铁路关沟段改经丰沙铁路运行。[4]

2015年9月29日,中国铁路担当的K23/24次列车由德国制造的18型客车及19型客车更换为国际联运版25G型客车(原计划2012年底用于北京至莫斯科的K3/4次列车),各车厢编组仍为之前的顺序,只是机后多出了一辆空调发电车。[5]

2019年6月4日起,由蒙古国铁路担当的K23/24次列车转交由中国铁路运营,直至2020年5月26日。[6]

2020年2月1日起,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K23/24次国际列车车票暂停向非蒙古国公民发售[7],仅保留国内段。

列车编组

中国铁路担当的列车使用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的国际联运版25G型客车,在中国境内采取17节车厢编组,其中硬卧车10辆、高级软卧车3辆,软卧车、餐车、行李车及空调发电车各1辆,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国际联运车队负责客运任务[8]。国际联运列车的餐车为单独加挂,在入国境时编挂、出国境前解编,由各国各自负责境内路段[9],因此列车在二连会解编1辆餐车及3辆硬卧车,至蒙古国境内扎门乌德后加挂蒙古国铁路餐车与硬卧车各1辆,在蒙古国境内编组为15辆。

运行区段 北京↔乌兰巴托
车厢编号 1—3 4—6 7 8 9—11
车型 KD25G空调发电车 XL25G行李车 YW25G硬卧车 RW25G高级软卧车 YW25G硬卧车 RW25G软卧车 YW25G硬卧车
运行区段 北京↔二连 运行区段 扎门乌德↔乌兰巴托
车厢编号 0 加1—加2 车厢编号 0
车型(中国铁路) CA25G餐车 YW25G硬卧车 YW25G硬卧车 车型(蒙古国铁路) MECTPECTOPAH餐车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蒙古国铁路担当的列车使用唐山机车车辆厂以中国铁路25G型客车为蓝本制造的俄式客车,车身标注MECT(俄语,读音/mʲest/,音“灭死特”,义为“定员”),在蒙古国境内采取16节车厢编组,其中硬卧车10辆、高级软卧车3辆,餐车、行李车及空调发电车各1辆,由乌兰巴托铁路局负责客运任务[10][11][12]。列车在扎门乌德会解编餐车与硬卧车各1辆,至中国境内二连后加挂中国铁路3辆硬卧车及1辆餐车,在中国境内编组为18辆[13]。用于蒙古国铁路的25G型客车曾披有深绿色涂装,现已改为白色涂装。[14][15][16]

运行区段 乌兰巴托↔北京
车厢编号 1—4 5—7 8—12
车型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MECT-20定员20人高级软卧车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MECTБАГАЖНЫИ行李车 MECT-02定员2人空调发电车
运行区段 乌兰巴托↔扎门乌德 运行区段 二连↔北京
车厢编号 0 车厢编号 加2—加1 0
车型(蒙古国铁路) MECT-40定员40人PECTOPAH餐车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车型(中国铁路) YW18硬卧车 YW18硬卧车 CA18餐车

由于中国铁路采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标准铁轨,而蒙古国铁路则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铁轨宽窄不同,因此列车每次出入境均需要在中国的二连站换轮库更换转向架。整个过程一般是用起重设备将客车整列抬起,原转向架推出,再推进另一轨距的备用转向架。由于换轮和边防检查,列车在二连浩特需要停靠5个小时左右。乘客可以选择留在列车上观看换轮过程,也可以下车在二连站站房休息。[17][18]

机车交路

运行区段 北京↔乌兰巴托
车厢编号 1—3 4—6 7 8 9—11
车型 KD25G空调发电车 XL25G行李车 YW25G硬卧车 RW25G高级软卧车 YW25G硬卧车 RW25G软卧车 YW25G硬卧车

时刻表

运行区段 北京↔二连 运行区段 扎门乌德↔乌兰巴托
车厢编号 0 加1—加2 车厢编号 0
车型(中国铁路) CA25G餐车 YW25G硬卧车 YW25G硬卧车 车型(蒙古国铁路) MECTPECTOPAH餐车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事故

运行区段 乌兰巴托↔北京
车厢编号 1—4 5—7 8—12
车型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MECT-20定员20人高级软卧车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MECTБАГАЖНЫИ行李车 MECT-02定员2人空调发电车

词条图册

运行区段 乌兰巴托↔扎门乌德 运行区段 二连↔北京
车厢编号 0 车厢编号 加2—加1 0
车型(蒙古国铁路) MECT-40定员40人PECTOPAH餐车 MECT-36定员36人硬卧车 车型(中国铁路) YW18硬卧车 YW18硬卧车 CA18餐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