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格里尔逊

约翰·格里尔逊

目录导航

早年经历

1898年4月26日,出生于苏格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皇家海军从事扫雷艇工作。

1924年,从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专业毕业后,获得洛克菲勒研究奖学金,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在此期间他经常给美国周刊投稿,写一些关于教育问题和公共信息方面的文章。

演艺经历

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1929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拍摄了以捕鱼为题材的纪录片《漂网渔船》[1]

1930年,格里尔逊说服英国政府资助机构在EMB内部设立一个电影部门,并指派他担任该部门的导演。1930年至1933年间,他成为EMB的组织者和招募者,招募了一批精力充沛的年轻电影人加入电影部门。这些入伍者包括电影制片人巴兹尔·赖特、埃德加·安斯泰、斯图尔特·莱格、保罗·罗莎、亚瑟·埃尔顿、汉弗莱·詹宁斯、哈里·瓦特和阿尔贝托·卡瓦尔坎蒂等人。

1932年,担任纪录片《欧尔·赫勒和戴尔》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1932年,他担任制片人,与罗伯特·弗拉哈迪合作拍摄纪录片《工业化英国》。1933年,担任纪录片《来自牙买加的货物》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电缆船》制片人,该片由亚历山大·肖和斯图尔特·莱格联合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拨号盘来了》制片人,该片由斯图尔特·莱格执导;同年,还担任纪录片《南航班轮》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

1934年,与埃德加·安斯梯联合拍摄《格兰顿号拖网渔船》;同年,担任纪录片《加耐兹的私人生活》摄影师,该片由朱利安·赫胥黎担任导演;4月,担任制片的纪录片《亚兰岛人》上映,该片由罗伯特·弗拉哈迪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新操作员》制片人;同年,还担任纪录片《佩特和波特:郊区的童话故事》制片人,该片由卡瓦尔康蒂·阿尔贝托执导;同年,在由汉弗莱·詹宁斯执导的纪录片《加急邮件》中担任制片人;同年,在由唐纳德·泰勒执导的纪录片《春天来到英格兰》中担任制片人;同年,担任纪录片《六点半收集》制片人,该片由哈利·瓦特和埃德加·安斯泰联合执导。

1935年,英国市场委员会解散,英国邮政总局接管了该电影部,改称邮政总局电影部,继续为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拍摄纪录片;同年,担任纪录片《采煤场》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动画片《彩色盒子》制片人,该片由雷恩·莱自编自导;8月12日,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英国广播公司:英国之声》在英国播出,该片由斯图尔特·莱格执导;同年,担任实验短片《彩色盒子》监制,该片由莱恩·莱伊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住房问题》制片人,该片由埃德加·安斯泰和亚瑟·埃尔顿联合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介绍拨号盘》制片人,该片由斯图尔特·莱格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采煤现场》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B.B.C. Droitwich》制片人,该片由哈利·瓦特执导。

1936年,担任纪录片《夜邮》制片人,该片由哈利·瓦特、巴斯·怀特联合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短片《拯救比尔·布莱维特》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

1937年,格里尔逊从邮政总局电影部辞职,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同年,担任纪录片《通往捷克小屋的线路》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学校中的儿童》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日常事务》制片人,该片由理查德·马辛汉、卡尔·乌尔班执导;同年,担任动画短片《交易纹身》监制,该片由雷恩·莱执导。

1938年,担任纪录片《苏格兰的面貌》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同年,格里尔逊受加拿大政府邀请,研究该国的电影制作,他建议政府成立一个全国电影制作协调机构。1939年,在他的建议下,加拿大成立了国家电影委员会,后来成为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格里尔逊是董事会的第一位委员;同年,担任纪录片《伦敦人》制片人,该片由约翰·泰勒执导。

1939—1945年,在加拿大,作为”电影专员”,领导国家电影局的工作,摄制了诺曼、麦克拉伦、约里斯·伊文思、斯 坦莱·杰克逊、悉德尼·纽曼、詹姆士·贝瓦利基、葛拉汉姆·麦金斯、洛拉·波尔东等人导演的影片。194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1947—1950年,领导英国新闻局的电影处工作。

1951年,作为制片人,为”三人小组”的成员;同年,担任犯罪片《延迟审判》制片人,该片由约翰·巴克斯特执导;同年,担任犯罪片《帕森白兰地》制片人,该片由约翰·埃尔德里奇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勇士不哭》制片人,该片由菲利普·利卡科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罗宾汉小姐》制片人,该片由约翰·吉勒明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先生们,请准时!》制片人,该片由刘易斯·吉尔伯特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你只年轻两次》制片人,该片由特里·毕肖伯执导。

1953年,担任纪录片《非洲男子》制片人,该片由西里尔·弗兰克尔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背景》制片人,该片由丹尼尔·伯特执导;4月,担任制片的喜剧片《加冰威士忌》在英国上映,该片由约翰·埃尔德里奇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甲骨文》制片人,该片由C·M·彭宁顿-理查兹执导。

1954年,作为制片人,到黑非洲为”南豪尔制片厂”制作影片;同年,担任剧情片《儿童游戏》制片人,该片由玛格丽特·汤姆森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马背上的恶魔》制片人,该片由西里尔·弗兰克尔执导。1960年,担任纪录片《海那边的大东方号》编剧,该片由希拉里·哈里斯执导。1961年,担任剧情片《苏格兰的心脏》制片人,该片由劳伦斯·汉森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创作过程》制片人,该片由唐纳德·麦克威廉姆斯执导。

个人生活

他的父亲是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母亲是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和热心的工党活动家。

他的老师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2]

主要作品

执导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29年 漂网渔船 纪录片
1934年 格兰顿号拖网渔船 纪录片

编剧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29年 漂网渔船 纪录片
1934年 格兰顿号拖网渔船 纪录片

摄影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34年 格兰顿号拖网渔船 纪录片
1960年 海那边的大东方号 纪录片

人物评价

时间 名称 类型
1934年 格兰顿号拖网渔船 纪录片
1960年 海那边的大东方号 纪录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