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地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转弯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犹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主动安全体系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装置。
汽车安全
ABS 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缩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在遇到紧急刹车时, 经常需要汽车立刻停下来,但人为大力刹车容易发生车轮锁死的状况———如果前驱动轮锁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驱动轮锁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锁死的问题,从而提高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简而言之,就是在汽车制动状态下,仍能保持转向,保证制动方向的稳定性。使汽车轮胎处于(即将静止与未静止之间)。ABS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在紧急情况下,汽车的事故率。
AWS是Advance Warning System缩写。是一个意外事故预防和缓和的驾驶 辅助系统,在危险发生前给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声音和视觉报警。公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
统计资料表明,其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率最高。无论是事故数量。还是伤亡人数均分别高达各自总数的90%左右。并且。在导致这些公路交通事故的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中,疲劳和精神分散驾驶是重要原因之一。
驾驶员在3s时间内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其中80%的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车道偏离和追尾事故。 国内外在防止车道偏离和保持安全车距两个方面都开展了相当多有益的探索,在雷达、激光、 超声波、红外线、机器视觉等传感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采用单目视觉技术,仅使用一台摄像机,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前方道路环境、车辆探测及车距监测的功能。
车元素研究显示,若在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前的1.5s给驾驶员发出预警,则可避免90%的这类事故。因此,通过在汽车上安装汽车 碰撞预警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分析车道、周围车辆的状况等驾驶环境信息,一旦当驾驶员发生疲劳及精神分散、汽车出现无意识的车道偏离及汽车间车距过近。存在追尾可能时。能够及时给予驾驶主动预警,是减少公路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这 项新的研发成果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而且不会让逆向 的车辆感到晃眼。由于采用了夜视辅助系统,可以提前看清近光灯照不到的黑暗中的 交通标牌、弯道、行人、汽车、丢失的货物或者道路上其他可以造成危险的事物。这样,驾驶者可以及时采取制动或者避让措施。此外,这个系统能减轻驾驶者在夜 间开车的紧张和劳累,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从而能够在紧要关头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反应。配备了夜视辅助系统的车辆装有两个额外的红外线前照灯,可以照到前方大约200m的距离。
由于夜视辅助系统的前照灯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之外进行工作,因此不会对人类的视线产生影响。在挡风玻璃内侧,一个小型红外线摄像机可以记录车辆前方的环境,并将其显示在驾驶舱仪表板的显示屏上。
当车速超过每小时15km时,驾驶者就可以启动夜视辅助系统。将前照灯打开,然后只需按下仪表板上的一个按钮,通常情况下显示速度的8 英寸显示器就被切换为摄像机图像的状态。汽车前方的道路情况以一个清楚的灰度级图像出现在人们眼前,而车速显示和其他重要的驾驶舱信息也不会被影响。
LCA( lane change assist),又称变道辅助系统; 因为汽车C柱有一个视野盲区,所以我们车辆在变道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危险,LCA就采用 24Ghz雷达传感器检测后面盲区接近的车辆,并通过前方后视镜旁的指示灯报警提示,起到提醒驾驶员注意的功能。
是在车辆的前端装上传感器、雷达、摄像机等设备,能够自动探测出与前车的距离,并于本车的制动、灯光等系统联动,当跟车距离低于安全距离时,系统会在零点几秒内启动,以强制拉大跟车距离。 东风标致206装备有主动防追尾 安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危险警示灯自动频闪,尽早提醒后面车辆,预防后车追尾。市场上有一种结合了声、光、电、机于一体的泰远汽车自动防撞器 ,可以安装于绝大部分车辆上,在不改变原车的性能与结构的前提下,保障驾驶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EBD能够在汽车制动时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样,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EBD用高速计算机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与计算,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不断调整,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TCS又称 循迹控制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车轮驱动情况,不断调节动力的输出,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提高加速性与爬坡能力。
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一种 牵引力控制系统,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 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度的情况,此时后轮会失控而甩尾,ESP便会通过对外侧的前轮的适度制动来稳定车辆。转向不足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对内后轮制动,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种汽车智能安全系统也开始发展起来,主要是通过由雷达和摄像机组成的“预知传感器”,对行车危险进行判断并帮助驾车者进行处理。这一系统能够在汽车与其它物体发生撞前的瞬间,自动进行干预以保证安全。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但在这方面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强调侧面。
以 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安全碰撞实验为依据,强调的是安全设计的重要,也就是被不少汽车爱好者称为的“软防护派”。有研究表明,在 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保护主要通过车体结构的溃缩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能够吸收外力冲击的大部分。
考虑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潮流,“软防护派”确实显得很经济,但基于标准化的碰撞实验结果其实并不能够涵盖一切突发的车辆事故,所以在极端的事故中这些车辆的安全性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人们的直观印象来说,车身钢板越厚越硬、车室结构越坚固,在发生事故时变形量也就会越小,安全性自然更高。的确,同样尺寸的车在互相的碰撞中,“体重”往往具有优势。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以 德国车为代表的 欧洲车是“硬防护派”的代表。欧洲车的造车理念与注重成本控制的日、韩系车不同,大量采用整块钢板一体冲压成型的部件,并安装了侧门双防撞板,其强度与焊接门 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少极端条件下的事故中,“硬防护派”车可能表现出实验室里无法测试出的牢固度,这其中当然有偶然的成分,也有那些百年老厂的经验与智慧的因素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软与硬的两派一直在互相靠拢,两者的分歧也越来越小。
现代汽车工业的最新进展之一,就是大量的新电子设备被有效地运用到了 汽车安全系统中。以 智能安全气囊为例,在普通气囊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可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传统上气囊只能对车内乘员起保护作用,最新的汽车将更加注重人、车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对行人的安全保护也将成为汽车设计者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气囊可能会在保险杠上方沿着发动机罩的外形展开,在碰撞中能够为中、高身材的成年行人提供腹部和臀部保护,同时为儿童和矮小身材的成年人提供头部和胸部保护。
此外如安全玻璃:将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相结合。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粘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粘附在中间层上,不易伤人。
预紧式安全带: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W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儿童安全座椅:根据儿童情况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幼儿受到的伤害,这一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证实。
生肖鼠牛——金蟾布施琉璃车挂
生肖虎猪——祥龙持戒琉璃车挂
生肖龙鸡——精进貔貅琉璃车挂
生肖猴蛇——麒麟禅定琉璃车挂
生肖马羊——智慧葫芦琉璃车挂
生肖兔狗——忍辱龙龟琉璃车挂
生肖鼠牛——金蟾布施琉璃车挂
这里应该指出,汽车安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综合考量的问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安全系统,都有互相结合的趋势。专家们提醒,除了汽车本身以外,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反而会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如驾乘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如果发生险情与车辆的安全性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安全意识才是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
随着 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国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在随之大幅的增加。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越来越受到广大国人的关注。厂家也越来越多的把自己 产品的安全性当 作宣传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世界最新的安全技术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开始专注于这一领域。NCAP体系被引入中国,各种 CAD、CAE以及碰撞计算 软件被引入中国。好像世界有的我们都有了,世界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在做。别人有LS-Dyna、Hyperworks、 Madymo和Radioss,我们都有。别人在做整车碰撞建模、模拟、结构优化和数字假人(Dummy)建模,这一切我们也都在做。那么我们就要问,我 们在汽车安全技术研发上还缺少什么。答案是:好像什么都不缺了。
碰撞的建模、模拟与结构优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评价体 系,这一切都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开发这棵大树枝和叶。真正支撑这棵大树的根基却并不太招人重视。其实如果要问这个根基是什么,那么就要自问一下,技术研发的根基是什么了。是现实,在现实中发现问题(problem identification),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了现实的问题。这是个技术开发的普遍过程。对于研发人员来说,首先要清楚的了解现实问题是什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道理放在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上,对于我们这些工程师,首先最 重要的是清楚的了解在道路上发上了什么。然而每天甚至每一分钟世界上都在发生着各种千奇百怪的交通事故,如何才能把握交通事故的主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方法都是建立本国的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通过交通警察、急救医生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将全国的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全面、深入、详细的信息记录在数据库 中。经年累月这庞大的交通事故数据系统就成为了汽车被动安全研发人员了解本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在现实中确定问题 (problem identification)以及验证最新碰撞理论的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于基础。同时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还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学。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在被动安全研究中的例子。
其一,很多人都在议论,新车 安全评价体系到底能不能真实的反应汽车的安全性。现实生活中的交通事故千差万别,不同的接近速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叠度。而评价体系中也就那么几种实验设置(crash configuration),如何能保证被测车辆在现实事故中的表现和评价体系的成绩一致。这就不得不提,安全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了。现实中的事故千差万别,如果为了全面验证车辆的安全性就将车辆经来可能要面对的所有碰撞统统测试一遍,恐怕也废掉百 十辆车,不说价值几百万的迈巴赫,就是几万块的QQ这一趟安全试验下来也恐怕没几个人愿意承担这个费用。所以只能用尽可能少的实验设置来覆盖尽可能多的现 实事故类别,而且要尽可能将道路上的主流碰撞模式反映出来,也就是什么模式发生的频繁,在什么速度的情况下发生碰撞的几率大。而这一切都需要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评价体系中的偏置重叠率(overlap)为40%,而不是60%或20%的原因;为什么偏置碰撞的接近速度为 56kmh,而不是其他的速度。当然实验的设置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但统计数据绝对是重要的决策基础。而世界各地区的交通事故情况不尽相同,也就造成了各地区评价体系间的差异。
其二,被动安全的很多理论都要是通过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来验证才能被同行认同接受。比如有人提出在装备了安全气囊而且在碰撞中驾驶室基本没有变形的情况下,汽车在碰撞中的速度变化 绝对值(Delta V)是决定乘员受伤程度(MAIS)的主要决 定性因素。那么如果他想让同行们广为接受他的这个理论,他就必须通过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证明车辆碰撞速度变化(Delta V)与乘员受伤程 度(MAIS)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高度相关性。
我们回到我文章的主题,我们中国的工程师根据什么来研发汽车安全 技术,更具体些我们根据什么来研发针对中国的汽车安全技术。我们中国还没有国家或区域性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而且好像也还没有意向要建立这么个这么个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或者说我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性。此外,技术和产品可以从国外引进,但把 美国或欧洲的交通事故数据引 进过来恐怕也有些不妥。毕竟美国、欧洲的地区车辆组成,个人驾驶习惯、交通法规以及碰撞模式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我国的研发人员发扬 国际主义精神用欧美的事故数据义务针对欧美人民开发汽车安全技术,顺带着给中国人民做点好事,可欧美的事故数据实在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奢侈品。美国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在德 国如果需要德国的GIDAS (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每条有效的事故数据需要支付20欧元(相当于200多 块人民币)的使用费用,而稍微有点统计基础的人都清楚做个简单的统计百十条数据都是不够用的,更别说大规模复杂的统计了。
中国已经成为了汽车制造大国,中国也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大国,大家的目光是不是该转向汽车技术的研发上了呢。中国是不是到了应该为成为汽车技术的大国而努力的时候了呢。有关部门和大的汽车企业是不是到了该考虑建立中国自己的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为自主的汽车安全技术研发提供平台和支持的时候了呢。
使红 、黄 、蓝 、绿色的轿车与观察者保持等距离 ,在观察者看来 ,似乎红色和黄色轿车要近一些 ,而蓝色和绿色轿车要远一些 。因此 ,红色和黄色称前进色 ,蓝色和绿色称后退色 。前进色的视认性较好 。
近有研究表明 ,轿车行车安全性不仅受其操作安全视线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车身颜色的能见度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 ,视认性好的颜色能见度佳 ,因此这类颜色用于轿车车身可以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颜色的可视认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颜色的进退性 。即所谓前进色和后退色 。比如使红 、黄 、蓝 、绿色轿车与观察者保持等距度 ,因此红色和黄色称前进色 ,蓝色和绿色称后退色 。前进色视认性较好 。(文/ 邓小刚)
颜色的胀缩性 。将相同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 ,会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 。如黄色感觉大一些 ,有膨胀性 ,称膨胀色;蓝色和绿色感觉小一些 , 有收缩性 ,称收缩色 。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认效果不一样 ,据日本和美国车辆事故调查 ,发生事故的轿车中 ,蓝色和绿色的最多 ,黄色的最少 ,可见膨 胀色的视认性较好 。
颜色的明暗性 。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同的 ,可分为明色和暗色 。红色和黄色为明色 ,视认性较好 。暗色看起来会觉得小一些 、远一些和模糊一些 。
从安全角度考虑 ,轿车以视认性好的颜色为佳 。有些视认性不太好的颜色 ,如果进行合理的搭配 ,也可提高其视认性 。如蓝色和白色相配 ,效果就大为改善 。
来自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与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 ,浅色系的汽车颜色安全性高于深色系汽车 。在黄昏 、清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黑色汽车的事故率是白色汽车的3倍 。
经过视觉主观评价 、色差及灰度差和事故数据等的分析后 ,研究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汽车的颜色关系到驾车的安全问题 ,颜色对汽车的可视性产生影 响 。通常情况下 ,比较容易被人的眼睛所辨别的颜色更加容易引起道路上驾驶者以及行人的注意 ,相对不容易发生正面碰撞以及追尾等事故 。
当然这一结论并不绝对 ,因为在清晨以及傍晚时段光线不充足 ,测试车辆的具体颜色不容易被辨识 ,所以研究采用了车辆与周围环境的灰度差 。而可 视性也和汽车与背景的色差有关 ,车辆颜色与外界环境颜色反差大的车辆则更容易被人眼辨识 ,所以具有比较高的颜色安全性 。专家认为 ,虽然汽车颜色与 安全的关系有多大还不好量化 ,但这种关系确实存在。
我们观察汽车的时候 ,首先会被它的造型吸引 。汽车的外型丰富多彩 ,有棱有角的粗犷 ,浑圆的优雅 ,滴水状的可爱…… 。对于汽车的车身造 型 ,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公务员看重造型 、尺寸和色彩 ,家庭轿车消费者看重功能 ,…… 。本人没有汽车 ,因此我的身份是行人 。但我 是交通安全研究者 ,因此我用双重身份看汽车 。我看到有的汽车外型 凶神恶煞,有的汽车外型蛮不讲理 ,而有的汽车外型温和谦让 。这种看法的基准就是 行人保护 。
世界各汽车大国基本上都有汽车安全法规 ,如美国是最早进行机动车安全性研究的国家 ,至今已经拥有一整套详尽的安全法规 。国情不同 ,汽车安全 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 ,美国的道路设施比较好 ,车 、人混杂的路面比较少 ,车速比较高 ,发生事故时车内乘员受到伤害的比例比较高 ,因此就比较注重 乘员保护方面 。而欧洲由于汽车撞行人的事故比较多 ,则比较注重行人保护 。例如欧共体指令74/483/EEC就规定了检验汽车前部的行人安全性能的 实验方法 ,是较为系统的行人保护法规。
我国改革开放前 ,交通事故的伤害主要在行人 。改革开放后 ,道路设施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里程不断伸延 ,乘员伤害的比例不断上升 。虽然从比 例上看 ,行人伤害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行人伤害的绝对人数却在迅速增加 。本人是行人 ,因此也就特别注意汽车对行人的伤害问题 。
怎样的车头最危险 ?是那些高头大马的平头车 ,包括那些散热器高于人体胸部的凸头车 ,如客车 、运货车之类 。这些车不管保险杠位置是高或是 低 ,人被撞后只有垫车底一条路 ,即使车速很低也会出人命 ,在停车场压死人的个案不在小数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对这些车都要敬而远之 。不管它外 型多么漂亮 ,色彩多么柔和 ,我看着都是凶神恶煞 。
有的车个子较小 ,保险杠高度不超过人体大腿 ,如轿车 、轻型越野车 。但是这些车往往速度比较高 ,对人体撞击力比较大 ,人被撞后多数会扑向前挡风玻璃甚至拥抱车顶 ,有的会滑过车顶 ,摔到地面 。我看到这些车 ,感觉象看到蛮不讲理的街霸 。
有少数的车同样牛高马大 ,但是保险杠位置很低 ,发动机罩倾斜且前端在人体腰部位置以下 。这些车撞人的伤害程度比平头车小 ,人被撞后倒向汽车 一边 ,被车抱着走 。据说已经有一种增加行人安全的设计方案 ,一旦被撞人倒向发动机罩或前挡风玻璃,立即启动保护机构 ,抱紧被撞的人不让离开 汽车 。这些车虽然外型有点怪 ,与众不同 ,但怎么看都觉得象一位负责任的绅士 。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并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全员化的方向发展。
(一) 集成化:
将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获得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
(二) 智能化:
未来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征,GPS( 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设备,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 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纳入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
(四) 全员化:
在事故发生瞬间极力挽救或减缓人员伤害的被动安全技术,绝大多数是基于保护车内乘员的设计理念,例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及可吸能转向柱等。今后,汽车安全技术正朝兼顾车内、车外人员安全的全员化方向发展。
黄女士总喜欢让自己的宝宝坐在副驾驶座上,她认为,这样既方便、安全,还可以就近照顾宝宝。
提醒:12岁以下儿童乘车必须坐后排
吉诺驾校的陈校长提醒众车友,副驾驶座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12岁以下的儿童乘车必须坐在后排。因为即便是给孩子系上安全带,它的保护作用也非常有限。此外车主,尤其是新手还要注意易被忽视的主控开关,要记得将中控锁上。
上车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少意外带来的伤害,因此,陈女士每次都让5岁的女儿一上车就把安全带系上。
提醒:汽车自带安全带并非都适合儿童
广丰嘉利德斯的薛经理告诉记者,很多汽车自带的安全带并非都适合儿童的。这就要提醒车主们,注意对儿童的保护。建议小于6岁的孩子,最好不要用成人安全带。可以购买儿童专用坐椅,或者从经济、实惠上考虑,购买车载的儿童安全带。
林先生每天都要送儿子去幼儿园,为了避免在开车时儿子打扰他,林先生干脆带了些玩具放在车内,让儿子自个在后边玩。
提醒:最好有个大人陪护
俞警官认为,这样会比较危险。因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孩子会随着车子的运动前后左右摇晃,孩子专注于玩耍会忽略自我保护,如不注意就容易撞到车内硬物。同时,一些较硬的玩具也可能在不规则运动中伤害孩子。
● 避免夜晚远光灯越强行驶越安全的误区。因为灯光的照射角度越大越安全,灯光抬得越高越亮越危险。
● 避免常常使用大油门对发动机不好的误区。因为发动机在挡位上转速经常提到4000以上不但无害,还对发动机有一定的好处,常常空挡踩油门或长时间在高转速上才对发动机不好。
● 避免习惯性踩离合器的误区。因为习惯性踩离合器不但对机器不好,反而麻烦会更多,更重要的是不安全。
● 避免汽车行驶时将中央门锁锁死是安全的误区。要注意这是极其危险的办法,汽车一旦出现事故时,会打不开车门,因而危险率进一步提高。避免小偷抢夺车内的物品,最好在堵车时或等红绿灯的时候再将中央门锁锁死。
● 避免习惯泊车后只拉紧手刹的误区。因为在不平的地面泊车后不但要拉上手刹还要挂在挡位上,这样才是防止汽车因路面不平避免下滑的最好办法。
● 避免单向行驶时如果有双道的压虚线行驶最安全的误区。因为这最容易出现事故,因为无论是前后行驶的车辆无法判断你行驶的意图。
● 避免认为高速拐弯时一边踩离合器一边踩刹车行驶最安全的误区。事实是不可踩离合器,因为无论任何情况下,踩离合器行驶会增加汽车的惯性,应该将挡位放低后再踩着刹车行驶。
● 避免汽车加装 ABS系统后是为了缩短刹车距离的误区。要知道ABS最大的优点不是缩短刹车距离,而是防止轮胎抱死,因此,即便遇到特殊情况将刹车踩死,其方向盘也是可以操控汽车的方向,学会紧急刹车后缓冲这段刹车的距离是认识ABS的关键所在。
● 避免遇到其他驾驶不熟练者或违章者时通过 喇叭或大灯提示他的误区。应该尽快远离他,按喇叭或大灯提示他只会增加他的紧张情绪,使他更加难以控制汽车。
● 避免拐弯或并道时应先看反光镜的误区。应该先扭头看一下车的后面再看反光镜,因为,有时反光镜调节得不好会有死角。此外,转向灯打开后会使靠近自己的车辆增加提速或放慢的几率,仅从反光镜不能完全判断正确性。
● 避免开车行驶时只注意保持前后车辆距离的误区。因为除了保持与前后的安全距离外,还应尽量避免与左右手的车辆保持并列行驶,通过提速超车或放慢速度来错开 并列行驶者,并列行驶的最大坏处是分心,容易使注意力从前方分散到左右,对初学驾驶者更容易造成紧张不安的情绪。
● 避免将驾驶座椅调得越靠近方向盘越有安全感的误区。这纯属心理作用,反而越靠近方向盘越容易增加紧张情绪,除不影响脚手操控外,驾驶座椅越远离方向盘越好,一是驾驶时的视觉更广大,左右眼的 余光看到的会更多,二是座椅靠方向盘太近,必然蜷着腿驾驶,长时间容易疲劳,三是出现紧急情况身子与汽车的操控台、方向盘缓冲的余地大,安全系数高。
● 避免除车窗反光镜的位置不贴太阳膜外,在其他地方大面积贴太阳膜不影响驾驶的误区。其实驾驶者的视线不光是前方,侧面和后方同样需要经常看,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就增加了危险的程度,此外还会减少驾驶者的乐趣。
● 避免高速行驶时一边的轮子突然压到积水的路面很危险的误区。因为如果盲目踩刹车才危险,遇到这种情况控制好方向盘比踩刹车更重要和更安全得多。
● 避免光滑的路面应学会用好手刹和脚刹来控制汽车行驶的误区。应学会用好挡位来控制汽车行驶。
● 避免提速超车首先观察前方对应驶来车辆情况的误区。其实首先是观察和判断后面行驶的情况,在确定后面没有车辆欲超自己的情况下再观察和判断前方的情况。
● 避免晚上行驶将前后的雾灯打开更安全的误区。其实这样更危险,尤其前雾灯的白光束非常强,影响对面行驶的车辆同样会影响自己的安全。只有遇到恶劣的天气才可以使用雾灯。
打火机
很多司机有在车内抽烟的习惯,并且习惯随手将气体打火机放在中控台的置物架上,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次性气体打火机中的气体会受热膨胀,塑料壳体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一旦与车内一些油料、易燃物质等接近而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发胶 碳酸汽水
发胶和碳酸汽水类似于打火机,高压罐内的气体受热后易膨胀。塑料壳体或金属罐体极易因受热而发生爆炸,无论是行车中还是停车时,这种情况都是十分危险的。
电池(数码相机、MP3、手机等)
车内温度高时,电池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里,会发生鼓包甚至爆炸的危险。这就要求车主不要把手机电池、数码相机电池放置在车内太阳能直晒的中控台顶部以及后排和玻璃窗之间的置物架上。
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敢动敢玩,但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遇到 紧急情况难于应付,因而发生 交通意外事故的机率较大,往往要高于成人好几倍。特别要教育好没有大人携带的儿童,在交通道路上行走时,要有危险意识,时时防 范意外。预防道路上的儿童交通意外事故,主要应从如下向个方面着手。
让儿童们懂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熟悉各种交通信号和标志,使之能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要教育儿童不要在街道上、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闹以及学骑自行车等。不要穿越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也不要跨越街上的护栏和隔离墩。同时也要教育儿童不要在铁路轨道上行走、玩耍。
年龄较小的儿童过马路时,应该由成人带领。小学生上下学时,不可多人 横排行走,不要互相推搡打闹,应该在人行道上行走;过马路时应看清指示信号,不可不看信号灯而猛跑。城郊及农村没有人行道,儿童过马路时应左看右看,车来 让道,不要突然横穿马路。另外,儿童在街上和马路上行走时,不要埋头看书或玩玩具,以免发生意外。
要教育儿童不要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上乱摸乱动,也不要在汽车、拖 拉机下面玩耍或睡觉。汽车、拖拉机司机在开车前,应注意检查车底下是否有儿童躲在下面。另外,汽车、拖拉机司机在倒车时不可盲目倒车,应下车看看车辆后面 是否有儿童。因为儿童的个头不高,往往易被车厢板档住,极易发生车祸。
要教育儿童无论是坐公共汽车还是其它车辆,都应该坐稳,不可在车厢内跑来跑去。不要坐在卡车的车厢栏板和货堆顶上,以免急刹车掉下来发生意外。儿童上下车时要注意待车停稳后上下。汽车行驶时,不要将头、手臂伸出窗外。
过铁道口时,要看清信号灯,不可盲目通过。当火车通过铁道口时,要站在离铁轨5米以外处,不要靠得太近。因为离得太近,快速行驶的火车产生的风力可将人刮进轨道里,很危险。等火车通过后方能通过 铁路道口。
骑自行车的儿童,应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骑车带人。骑车要注意靠右侧行 驶,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不要两人并肩右侧行驶。骑车时不要双手离把,下雨下雪天,儿童最好不要骑自行车。要经常检查自行车的车铃、车刹、反射器是否有 故障。若有应及时修理或更新。骑车时,不要扒车、追车,也不要骑着自行车抓住行驶的车辆。
为了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家长们应注意其子女的穿着打扮。例如给儿童戴上黄色或红色的帽子,红色的上衣或裤子,背上红色的书包等。其目的是提醒司机的注意,这样可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夜间行车,严格控制车速是确保安全的根本措施。保持中 速行驶,注意增加跟车距离,准备随时停车。为避免危险发生,应尽量增加跟车距离,以防止前后车相碰事故的发生。在城市里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特别是我国城市道路上的路灯几乎都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线附近光线很暗,此情况下更应注意。
夜间行驶中,车速在30公里/小时以下时应使用近光灯,灯光照出30米以外。车速在30公里/小时以上时,应使用远光灯,灯光必须照出100米以外。
在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时,可使用防眩目灯或近光灯和示宽灯。夜间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在距路口50~100米处减速,并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同时开启转向灯示意行进方向。
夜间行车一般不使用喇叭。通常采用远近光反复互换的方法,代替警告前方道路状况。夜间临时停车或因故停车时,应始终打开示宽灯、牌照灯。
夜间应尽量避免超车。必须超车时,应准确判明前方情况,确认条件成熟后,再跟进前车,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必要时以喇叭配合),预告前车避让,在判定前车确已让路允许超越时,方可超车。在超车中应适当加大车间距离。
夜间行车中,要注意道路障碍、道路施工指示信号灯等,在阴暗地段,路况不易辨清时,必须减速。遇险要地段,应停车查看,弄清情况后再行进。
夜间行车视线不良、路界不清,常使车辆偏离正常 运动轨迹或遇到意外情况采取措施不及。驾驶者应降低行车速度,以增加观察、决策和作出反应的时间。
夜间倒车或掉头时,必须下车摸清进退地形、上下及四周的安全界限,然后再倒车或掉头,在进、倒中多留余地,在看不清目标的情况下,可用手电或其他灯光照。
汽车是高速运动的物体,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较大。汽车上除了油箱、油路外,其他部件如轮胎、车厢等也都是可燃物。车上的电器和电源,车载易燃货物,车上人员(乘客)违章用火等也可能引起火灾。 汽车的种类很多,虽然用途不同,外型各异,但其发动机只有两种,即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机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汽油经过化油器与空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电喷车中汽油通过喷油器直接喷入燃烧室,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 气),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被活塞压缩后,用电火花点火,引起燃烧,产生高压,推动活塞作功。汽油机结构紧凑,重量轻,转速高,起动方便,运转平稳,目前 使用最广,中小型车辆(轿车、客车)基本上都是使用汽油机。汽油是易燃液体,汽油机汽车的油箱容量为20—200升不等,有些长途运输的货车还另外携有油 桶,所以,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
柴油机是以柴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用喷油泵及喷油器将燃油喷入气缸,这样形成雾状燃油,当被压缩到闪点(能使燃油着火的温度) 后,即自行着火燃烧(压燃),产生高压,推动活塞作功。柴油机有较高的热效率,燃油价格低廉,为载重汽车广泛采用。柴油的火灾危险比汽油较小,但柴油机汽 车多为大型车辆,携带的油量较多,而且没有汽油那样容易达到燃烧温度,起动时有时需要加温,如加温不当,也可能引起火灾。
(一)汽车行驶途中的火灾原因
1.直接向化油器灌注汽油。汽车油路发生故障时,用杯、瓶、壶等容器盛装汽油,直接向化油器灌注,俗称“喝老酒”法。因汽油与空气混合比例失调或点 火提前,化油器发生回火“放炮”现象,喷出的火焰或火星容易引起汽油着火。或在灌注时汽油漏出遇到发动机高温物体或电火花而起火,这是汽车运输途中常见的 起火原因之一。
2.汽油管路损坏,油品漏出,遇电火花、高温物体起火。
3.电器绝缘损坏短路起火。
4.汽车零件损坏脱落与地面摩擦,引起可燃物燃烧。
5.汽车维修后有手套、抹布、纱头等放在排气管上,因高温加热而引燃。
6.公路上晒有谷草等,缠绕在转动轴上磨擦发热起火。
7.驾驶员、乘员(客)违章吸烟,乱扔烟蒂、火柴梗引起着火。
8.驾驶员、乘员(客)违章携带 化学危险物品上车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9.装运可燃货物时,押运人员随手乱扔烟头或被外来火源(如烟囱飞火)引燃。
10.装运危险物品因配装不当、车速过快、未按规定接地等原因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1.汽车驶入有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散发的蒸气扩散区域而引起燃烧、爆炸。
(二)汽车维修过程中的火灾原因
1.维修汽车时,电源未断,用金属刷等擦洗时,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
2.金属物体触发蓄电池桩头,产生电弧火花。
3.在蓄电池充电结束后,用金属工具在两个电桩头间进行测试(以产生电弧强弱来判断充电是否充足)时,由于蓄电池内发生化学变化,有氢气逸出,遇电弧火花发生燃烧或爆炸。
4.断电器上白金触点粘连,蓄电池内电流倒回发电机,引起发电机线圈发热起火。
5.使用汽油清洗时违章吸烟,违章动火。
6.修补油箱时,未对油箱进行彻底清洗。
(三)汽车停放时的火灾原因
汽车停放时发生火灾,大多是在停放前留下火种,或电气短路,油箱漏油等原因所引起。此外,对柴油机加热不当也会引起火灾。有时汽车不慎发生了交通事故而撞坏油箱,造成的油品流出或装运的化学危险物品相撞、泄漏也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汽车防火要求
保持车况良好,遵守操作规程,取得乘员和沿路群众的配合等。
汽车在停放和行驶时的防火要求
1.汽车上路行驶前,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机件良好,特别是油路、电路良好,才能投入运行,防止“带病”运行。行驶途中如发生故障,要认真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抢修,严禁直接向化油器加油。
2.要动员群众不要在公路上脱粒、晒草。汽车在有谷草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要特别谨慎,保持低速行驶,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车检查。
3.要向乘员(客)宣传、劝阻不要在汽车上吸烟,要查堵违章携带化学危险物品乘坐汽车。如发现已有化学危险物品带上汽车的,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交前方站(点)处理。
4.汽车装运可燃货物,必须用油布严密覆盖,押运人员和其他随车人员不得抽烟。
5.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时再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装运化学物品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要求、主要有:
①合理装运,禁止将性质抵触,防护、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同车装运。
②包装破损,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不得装运。
③装运易燃液体的槽车必须有导除静电的设备。
④禁止无关人员搭乘汽车,严禁客货混装。
⑤保持安全车速,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7.汽车上装有化学物品或进入有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及其他禁火区域,应配戴火星熄灭器(防火帽)。
8.柴油汽车冬季要尽可能停在库内,如发现柴油或其他重油凝固,可用温水加热使其溶化,禁止使用明火或大功率灯泡直接烘烤。
9.汽车驶入禁火区域时发生故障,不得就地修理,应将车辆推出禁火区域后再进行修理。
维修汽车的防火要求
拥有汽车的单位总要对汽车定期进行维护,个人汽车用户也不例外。维修汽车的一般防火要求:
1.一般不要用汽油清洗零件;可用金属洗涤剂、煤油或柴油清洗。
2.检修前,应把蓄电池上的电源线接头拆下,并把电线接头固定好,如需照明,应使用低压灯并加护罩。
3.尽量不要用钢丝刷擦拭汽车,尤其是在用汽油清洗后,禁止用钢丝刷擦拭,以免产生火星。
4.如修补油箱,应把油箱从车上拆下,将存油全部倒掉,经彻底清洗后才可点火。
5.维修后,对车况要进行认真检查,防止留下隐患,尤其是排气管等高温物体处不得留下手套、抹布、纱头等可燃物。
开车的时候,腰最费力,因为上身所有的力量都在腰上。所以,经常开车的人,学会把座椅调整到最佳舒适度非常重要。
首先要进行座椅的高度调整,上下调整座椅让头部离车顶至少还有一拳的距离。如果座椅调得太高,车辆在颠簸时头部容易碰到车顶,调得太矮了又会影响视线。然后是前后距离的调整,当脚踩住制动踏板至最深处时,腿部仍要有一定的弯曲量;而靠背既不能太直,也不要半躺,最佳的驾驶状态是当肩部自然向后靠时,双臂伸直后手腕处应该正好能搭在方向盘上,这样在扭转方向盘时可以保证用得上力,而且仪表台的公里、时速、油量等功能显示也能都在视线范围内。而双手在握方向盘时,最好放在“3点”和“9点”的位置。拇指自然搭在方向盘轮辐上。有些司机喜欢拇指向里,或者在转弯时从里侧掏轮打方向,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驾驶习惯,一来这样会让驾驶员对方向盘的转向回馈力判断不清,另外当遇有较差路面或紧急操作时还有可能弄伤手指。
叙述电动汽车的安全,可以分几个维度考虑问题,从车辆的使用情况分类。
1. 车辆正常使用:车辆使用过程中,分为驾驶和充电两个方面。
1.1. 驾驶:车辆驾驶的时候,在高速、低速和中速各种驾驶条件下,各个新增加的子系统,如动力电池系统、推进系统、空调冷却系统等能符合功能安全的要求,正常工作。符合电气安全要求,不出出现电气安全问题。这个状态可以更细致的分为加速、转弯、滑行和刹车的情况。
1.2. 充电:车辆充电的过程中,交流充电时内部充电机与直流充电时内部充电控制系统都能保证充电的安全。
2. 运输存储:车辆在长期/短期存放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的问题。
3. 维护保养:车辆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在专业的维护人员在处理维修过程,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4. 车辆事故:车辆事故中,主要是碰撞和浸水。
4.1. 车辆碰撞:如前所述,车辆碰撞之后,根据碰撞的程度,可能出现的状况较多。当代电动汽车在一定规模层级的时候,电动汽车消防安全与事故救援这样独立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4.2. 车辆浸水:这个是在中国城市的排水条件下,极端天气下发生的状况,各地均有发生。
4.3 车辆火烧:在连续道路事故情况下,泄漏的汽油导致的连锁反应。
5.车辆滥用:某些车辆在极端的条件下滥用,不会造成恶劣的安全问题。
简单来说,把新能源汽车和现有车辆进行对比,能够把电动汽车面临的安全问题独特的部分进行分析。
1)电池安全:电动汽车的特殊安全性几乎全部与动力电池有关,对动力电池单体、模块以及系统的要求,电动汽车发生碰撞等意外后可能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对电动汽车整车提出碰撞后安全要求 。
高能量的动力电池起火爆炸的可能
含有化学液体的动力电池对乘员及第三方的潜在伤害
大质量的动力电池对乘员及第三方的潜在伤害
2)电安全
高电压的动力系统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造成的电击伤害
充电系统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造成的电击伤害
3)功能安全:由电驱动系统组成的电动汽车有别于传统汽车对电动汽车整车提出安全要求。
动力系统与传统车的显著区别对车辆功能安全提出新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