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并获得了美国“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随着各国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安全气囊的装备率越来越高。欧洲及美、日等国家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的装备率已达到近1 00%。[3]
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防撞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等组成。驾驶员侧防撞安全气囊装置在方向盘中;乘员侧防撞安全气囊装置一般装在仪表板上。安全气囊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间隔板左、右侧及中部;中部的安全气囊传感器和安全气囊系统与电子控制装置安装在一起。气囊组件主要由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等组成。电子控制装置如用来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诊断安全气囊的可靠性,保证在达到预设的数值时,及时发出点火信号,而且正时点火,保证驱动气体发生器有足够大的驱动电流等。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现代汽车不仅增加了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的织物材料、点火器、传感器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按数量分类
单气囊、双气囊
单气囊示意图在国内生产的中低档轿车中标配的气囊个数是1-2个,一般都是在车辆的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各一个,用来保护前排成员在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对胸部和脑部的有效保护。
四气囊
四气囊示意图在一些中档的B级车中,一般都会装有四个气囊除了位于驾驶、副驾驶位的两个,在它的侧面车门内也装有两个。有效地缓冲了来自前方和侧面的强大冲击力。
多气囊
多气囊示意图在一些高档车中像以安全性著称的,瑞典的沃尔沃轿车在它的旗舰车型中全车配备了6个气囊和18个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位,前后车门两侧各两个,18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处,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气囊式安全带
气囊式安全带防汽车反弹伤亡的气囊式安全带,原名防汽车气囊反弹伤亡的保险带,又称气囊式安全带。在车用保险带肩部及整体,设有标致形气囊装置。该保险带结合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特性,为乘客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这项技术减少了事故发生时对乘客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伤害,采用了气囊式安全带,进一步提升了该车型的安全创新设施,同时对于儿童老人是个福音。
这款气囊式安全带,当碰到意外情况时,安全带会瞬间膨胀成气囊状,其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是传统安全带的5倍;一是面积大可以有效降低头部与颈部的晃动,二是气囊膨胀时具备一定的反作用力,能减少车祸中乘客容易出现的肋骨骨折、内脏器官受损和淤伤等现象,实现避免因气囊弹伤颈椎的60%以上的伤亡事故。
侧气囊
侧气囊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很多厂家的车型都会标配前排两个座椅的侧气囊,而装配后排侧气囊的车型则很少。
膝部气囊
膝部气囊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
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头部气囊
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
头部气囊主要针对侧撞时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B柱侧、窗玻璃,甚至安全带侧面支撑扣都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杀手。那么头部气囊就会把成员和这些东西隔开。
头部气囊头部气囊安装在车顶弧形钢粱内,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当横向加速度大于正常值,且达到危险值时就会控制起爆。对于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有着很好的人员保护功能。
按保护对象分
● 前方气囊:驾驶气囊(Driver Front Airbag;DA) ,
● 乘客气囊(Passenger Front Airbag;PA)
● 侧边气囊:前座侧边气囊(Front Side Airbag;FSA),
● 后座侧边气囊(Rear Side Airbag;RSA)
● 侧边气帘(Side Tubular or Side Curtain Airbag)
● 膝部气囊(Knee Airbag)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尤其是在侧向碰撞中,如未配置侧安全气囊,主副安全气囊由于不能达到起爆条件不能引爆,很容易对乘车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优势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
智能安全气囊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缺陷
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从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现有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安全气囊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
磁电式传感器
传感器的触发通常有:开关式,纯机械式,单点电子式,侧撞式,应变式等。国际上对汽车上安全气囊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仅是因为其种类繁多,而且是因为装于车身上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不同。为使传感器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各个需要的感应部位,使其能够正确、适时地感应碰撞,可选用磁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身上的任何位置,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某些参数值,使得其能够识别峰值为0588 m/s:和时间脉冲为0-20 ms的碰撞加速度信号即可。只要碰撞加速度峰值和时间脉冲宽度同时满足条件,就会向气囊发出触发信号,展开气囊,对人体进行保护。
传感器结构由外壳(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惯性体(非磁性材料)、连接在惯性体上的软铁、支持和调节位移幅值的弹簧、安装在与外壳连接的凸柱内的永久磁铁和绕制在软铁上的线圈及引线组成。当传感器受到碰撞加速度时,惯性体产生反向加速度,导致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引线两端产生钟形脉冲信号,当调整弹簧刚度时,可改变加速度信号的宽度。
传感器的信号判别电路由三部分组成:信号幅度判别电路;信号宽度判别电路;有用、无用信号判别电路。通过对碰撞信号进行多方位的判别,可使控制装置获取的碰撞信号更全面,发出的点火控制更准确,从而确保安全气囊在必要的情况下展开。
如何获得稳定的冲击加速度信号是研究;传感器的关键,也是保证传感器准确获取碰撞信号的关键。磁电加速度传感器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来调整校正其感应敏感度。释放锤头,与橡胶面碰击时,安装在锤头上面的加速度或磁电式传感器将感受到冲击加速度。不同落高对应不同加速度;调整橡胶厚度,可改变信号宽度;调整落锤高度,可改变信号幅度。
磁电式传感器不仅电子判别电路出错率低,感应碰撞信号的可信度高而准确;而且通过标锤落定实验可以调节它的感应范围宽度,满足汽车碰撞产生脉冲的再现,从而还可以安装于车身上任何部位。还有就是它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对绝大多数汽车使用者来说都不再是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智能化控制系统
对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准确判断事故的碰撞强度,控制气囊的展开与否。针对安全气囊在使用中的缺陷,必须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准确性,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智能式控制系统。
1.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以便决定是否展开缓冲气囊。碰撞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机械式传感器在早期的安全气囊中使用较多,主要应用惯性原理,利用传感器中元件的惯性力克服弹簧力来触发气体发生器。机械式在加速度较低时保证不启动气囊,可靠性较高;但只能单点传感,对机械部件的品质、精度和耐磨性要求极高。
电子式传感器是一种应用最早的碰撞传感器,根据电子原理,利用电信号来反映车身减速度,而后根据电信号来判别是否展开缓冲气囊。
机电式传感器采用机电结合的方式,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再利用电子信号点爆安全气囊。即具有机械式的优点,又能克服机械式传感器本身存在的缺陷,安装在车身上任何位置,以便得到较好的减速信号,而且能够在同一位置安装多个传感器。
安全气囊(3)2.缓冲气囊。气囊一般由防裂性能好的聚酰胺织物制成,它是一种半硬的泡沫塑料,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惯性力;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气囊的大小、形状、漏气性能是确定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汽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人员正在根据神经网络原理开发智能型气囊系统。它主要是利用神经末梢(即各种传感器)将各自探索到的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传输给中枢神经(即电脑或微机),并能将碰撞事故的碰撞类型,碰撞事故严重程度以及碰撞时的车速等信息一起传递给电脑,由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做出相应反应,并执行与这些信息相对应的、正确的气囊保护程序,即所谓的智能式控制系统。
智能式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车载部分的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点火电路等)和地面部分(包括串行通讯电路、计算机系统等);软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部分和微机部分组成。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气囊伤人、保护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状况。
乘员探测系统
针对气囊未能对不同的乘员做出相应的保护,我们可在乘员座位上安装一个乘员探测系统,对车座上是否有人,乘员的体型大小,以及就座时偏离正中情况进行探测。相当于专门安装一个传感器,探测的乘员乘坐信息,并传递给中央电脑控制中心。如果发生碰撞的话,控制中心在对各种传感器传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的同时综合考虑乘员探测系统探测所得的乘员乘坐信息。这样的话,安全气囊系统就可以针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情况适时适量展开气囊,完全避免
理想的安全气囊是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对汽车的使用者进行保护。安全气囊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利用有关乘员形体位置信息及撞车类型和撞车速度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对碰撞中乘员和车的有关信息进行识别判断,调整安全约束系统参数,使人体获得最佳保护。要实现这一理想,以我们的研究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差距,但我们可以逐步完成。以上的探讨思考也只是向理想迈进的一个步伐而已,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我们的汽车安全措施会更加的完善。
气体发生器的多元化
控制系统框对于气体发生器,不仅要求其工作可靠,性能稳定,耐久性好,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要求尽量减轻其质量和降低成本。尤其针对安全气囊气体伤人的情况,更是要求对气体发生器加以改进。汽车上的气囊系统大量采用以叠氮化物作为气体发生物质的推进剂型气体发生器,其它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包括混合气体型气体发生器、液体(液态气)型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蓄能型气体发生器和硝化纤维型气体发生器等也在积极研制。如摩尔顿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密度、无毒的气体型气体发生器,与现用的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布雷德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无钠叠氮化物气体发生器,耗用量不到钠叠氮化物发气剂的40%,而能产生等量的气体,从而使其体积减小,质量减轻。
就是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智能安全气囊比普通型主要多了两个核心元件,即传感器及其与之配套的计算机软件。
首先您要知道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气囊在碰撞引爆后,就不再具有保护能力,每个气囊只能使用一次。气囊是一次性产品,在引爆后须回维修厂家重新更 换一个新的气囊。因车型不同,安全气囊的价格也不相同。重新安装一套新气囊包括感应系统和电脑控制器,大致需要5000-10000元左右。
同时您还要注意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由于气囊会在紧急状况下引爆,所以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防止引爆时被气囊 抛射出去,从而伤害乘员。另外在室内安装CD、收音机等附件时,要遵守厂家的规定,不要随意修改属于安全气囊系统范围内零件和线路,以免影响气囊正常工 作;儿童使用气囊时更要注意。很多气囊都是针对成年人而设计的,包括气囊在车内的位置、高度等。气囊在充气时,可能给前排儿童造成伤害。建议把儿童安 排在后排中间位置,并固定好。
注意安全气囊的日常维修。车辆的仪表盘上装有安全气囊的指示灯,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转到ACC位置或者ON位置时,警告灯会亮大约四五秒钟进行自检,然后熄灭。若警告灯一直亮着,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立即维修,以免出现气囊失灵或误弹出的情况。
首先,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去敲打或撞击安全气囊所在的部位。更不应该用水去直接冲洗气囊位置,因为受潮的安全气囊在关键时刻无法保护你的生命。
然后是坐姿。一般来说驾驶员在驾车时不宜前倾,坐姿要紧贴座位,背椅应调到能够舒适地控制汽车为好,这样会有足够的空间在发生意外后气囊充分地发挥其保护作用。
对于副驾驶位置也有安全气囊的车辆,绝不能让儿童坐在前排或在此位置安置儿童座椅,除非可以手动关闭此位置的安全气囊,否则气囊引爆时会给儿童造成巨大的伤害。
除了以上三点需要注意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同样需要谨记,在我们平时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还有可能会对乘员有严重的杀伤力。因为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在任何时候都足以给驾驶员以重创。
另外,还要注意气囊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辨别气囊真假的方法。
简单讲,气囊真伪辨别可用“望、闻、问、比、拉、测”这六字真言来概括。
望,即观察。检验气囊真伪时,首先要仔细观察气囊组件(充气袋)的新旧程度,是否有油污、灰尘,气囊本身是否有破损。一般气囊弹出后都是崭新的,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很有可能是伪造的。另外,还要观察气囊固定螺丝是否有新的拧痕等拆卸痕迹。
手机安全气囊(5)闻,即闻气味。气囊探出过程中,无论是引爆物质的爆炸,还是氮气产生物质的化学反应,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该气味类似于火药气味。对于刚刚探出的气囊,查勘时可以通过嗅觉检查一下是否有这种气味,来辨别真伪。
问,即询问当事人。针对事故发生一瞬间车内情况对驾驶员和其他车上人员进行询问,检验是否符合气囊弹出规律。要驾驶员和车上人员分别进行询问,已从比较中找出疑点。
比,即比较。由于汽车前部气囊安装在方向盘和工作台上,骗赔者往往通过安装旧的工作台和气囊盖板来作假。查勘时通过比较副气囊盖板与工作台的新旧程度,比较主气囊盖板以及工作台与车内其他内饰的新旧程度来发现疑点。
拉,即拉安全带。大多数情况下,汽车气囊弹出会伴随着安全带的锁死。通过拉拽安全带,检查是否锁死。如果气囊弹出安全带没有锁死,则很有可能是伪造的。
测,即检测。利用专业设备对气囊电脑进行检测,确定是否有碰撞数据信息以及碰撞产生的时间,来判断气囊的真伪。通过数据检测辨别安全气囊真伪说服力强,也可成为诉讼阶段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