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

渭南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以县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

夏(约前21—前16世纪),传说属雍州,为有扈氏族活动区,境内有芮国、虞国等诸侯方国。商(约前16—前11世纪),纳入中央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西部为骊戎国之地。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当时的京畿之地,境内诸侯国列布,著名者如韩城之韩国、芮国,华州之郑国。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时东部属晋,西部属秦。秦孝公十年(前668)秦伐土邽戎,在今渭河以北置下邽县,县治在今故市镇附近的故县村。次年置郑县,辖今渭河之南地。战国时,渭南东部先属魏,魏襄王五年(前314年)献于秦,辖渭河以南、洛河以东地区。

秦(前221—前206),渭河以南属骊邑,渭河以北属下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设内史,辖骊邑、下邽等,此时,北部还设有莲勺县,据《汉书·地理志》载:“当属内史”。西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进军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骊邑、下邽一度属之,莲勺亦当属之。二年,汉设渭南、河上二郡。郑、骊邑属渭南郡,莲勺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撤二郡,复隶内史。前197年七月,骊邑更名新丰。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内史为左右。新丰、郑、下邽属右内史,莲勺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冯翊。新丰、下邽、郑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新莽始建国元年到地皇四年(9—23年),设烈郡、新丰、下邽、莲勺各县属之。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邽并入郑县,属京兆尹;莲勺数左冯翊。密畤县,当时在此时并入新丰,属京兆尹。建和元年(147年),又恢复下邽县,改隶左冯翊。魏(220年—265年),改京兆尹为郡,左冯翊为冯翊郡。新丰、郑县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隶雍州冯翊郡。

晋(265年—316年),新丰、郑县仍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隶雍州冯翊郡。东晋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正月,割新丰、郑县地,置渭南县(县域在今老城北),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属雍州冯翊郡,后秦时,渭南、下邽隶属未变,唯据《太平寰宇记》载:“姚苌废莲勺县。”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因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讳,改下邽为夏封县,迁治于雄霸城(今巴邑镇)。太和三年(479年)复设莲勺县,废夏封入莲勺,隶雍州冯翊郡。孝昌三年(527年)改渭南县为南新丰县,并设渭南郡,治所迁至县城东南四里明光塬上。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复设夏封县,与莲勺同隶雍州冯翊郡。废帝二年(553年),分置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三县均隶雍州渭南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废渭南郡、灵源、中源入渭南县,属雍州京兆尹。同年因莲勺界内屡有“群盗”,置延寿郡,郡治在夏封县,领夏封、莲勺。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为京兆郡,渭南属之。开皇三年(583年),废延寿郡。大业元年(605年),改夏封为下邽,与莲勺同属冯翊郡。大业十年(614年),将下邽县治迁到今下吉城,隶同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渭南改隶华州。垂拱元年(685年)华州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年)又复为华州。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县治在零口镇。同时设鸿州,领渭南、庆山、鸿门、高陵、栎阳等县。大足元年(701年),废鸿州及鸿门县,渭南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渭南隶京兆府京兆郡。自武则天垂拱元年将华州改为太州后,州名几经更改,下邽县隶属未变:开元元年,为华州华阴郡;天宝元年(742年),州废郡存;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为华州,上元二年(761年),再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年),复名为华州;宝历元年(825年),复为太州;乾宁四年(897年),为兴德府;光化三年(900年),为华州。五代后梁时,渭南隶大安府;后唐、后晋、后汉一直隶京兆府,后周显德二年(956年),改隶华州。下邽县一直隶华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华州为镇国军;至道三年(997年),陕西路华州华阴郡;皇佑五年(1053年)该镇国军为镇潼军,渭南属之。熙宁六年(1073年)撤渭南,入郑县。

元丰元年(1078年)恢复渭南县,隶永兴军路华州华阴郡。下邽县,一直隶华州华阴郡。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改镇潼军为金安军,渭南、下邽属之。元中统元年(1260年),改金安军为华州。至元元年(1264年),并下邽入渭南,曰并管。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路为安西路,二十三年(1286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黄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渭南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华州。

渭南渭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革“并管”名,下邽化为渭南县,县境始跨渭水南北,隶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史司西安府华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直隶西安府。

清,渭南县、富平县隶陕西省西乾鹿道西安府,其余十州县隶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

1948年到1949年,渭南市境内陆续解放,各县人民政府废除了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实行区、乡、村三级制。渭南分区时6县共设82区2市621乡,大荔分区时8县共设72区2市580乡,富平县设13区2市96乡。除已划出的临潼、蓝田县外,境内共设136区6市1011乡。

1950年5月渭南专区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了缩编,全区13县共设105区908乡,富平县设10区97乡。剔除临潼、蓝田二县,境内共设92区787乡。

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各县相继对区划进行了调整,并小乡为大乡,乡下辖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9月各县相继撤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同年11月,并小县为大县,今境内共设渭南、蒲城、大荔、韩城四县。县以下区划随即进行了调整,并小社为大社,下设管区、大队、生产队,除临潼、蓝田二县,境内共设42个公社234个管区。

1961年8月恢复华县、华阴、潼关、合阳、澄城、白水、富平县后,各县对县内行政区划重新整编,撤销管区,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制。境内的11个县(除临潼、蓝田)共设208个公社,渭南、蒲城、富平三县在公社之上还设有区工委。1975年11月区工委撤销。1980年1月将蒲城县的高楼河、肖家堡、阿庄、广阳4个公社划归铜川市。到1982年,全区13县共辖304个公社(镇)3939个生产大队21918个生产队。

1984年渭南、韩城改县为市(县级),驻地城关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按照政社分设的规定,各县(市)普遍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全区共设街道办事处2个,乡180个,镇55个,村3139个。

1988年移民返回库区,大荔县增设了6个乡,华阴县增设了3个乡。

1990年12月27日,撤销华阴县,设立华阴市(县级),以原华阴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华阴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12月17日,撤销渭南地区和县级渭南市,设立地级渭南市,市人民政府驻东风街83号。原渭南地区的华阴、韩城两个县级市由陕西省直辖,渭南市代管。[7]

2012年5月2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下达有关文件规定,韩城市成为陕西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拥有与设区市等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独立财税管理体制实现省直管,省级相关文件不经过渭南直接下发韩城市。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省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华县,设立渭南市华州区,以原华县的行政区域为华州区的行政区域。

2018年10月,渭南市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8]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渭南市辖临渭区和华州区,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个县,代管韩城、华阴两个县级市,共110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204个居委会。[9]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下辖行政区
临渭区 1221 102(含高新区和经开区) 杜桥街道、人民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白杨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吉镇、三张镇、交斜镇、辛市镇、崇宁镇、孝义镇、吝店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龙背镇、官道镇
华州区 1127 37 华州街道、杏林镇、赤水镇、高塘镇、大明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金堆镇
潼关县 526 17 城关街道、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代字营镇
大荔县 1766 75 城关街道、许庄镇、朝邑镇、安仁镇、两宜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下寨镇、韦林镇、范家镇、苏村镇、赵渡镇、埝桥镇、段家镇
蒲城县 1586 81(含卤阳湖) 城关街道、永丰镇、罕井镇、党睦镇、孙镇、高阳镇、龙阳镇、苏坊镇、兴镇、荆姚镇、陈庄镇、椿林镇、洛滨镇、尧山镇、龙池镇、桥陵镇
澄城县 1112 42 城关街道、王庄镇、韦庄镇、寺前镇、冯塬镇、交道镇、尧头镇、赵庄镇、安里镇、庄头镇
白水县 920 30 城关街道、尧禾镇、杜康镇、西固镇、林皋镇、史官镇、雷牙镇、北塬镇
合阳县 1227 46 城关街道、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同家庄镇、百良镇、金峪镇
富平县 1233 82 城关街道、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齐村镇
韩城市 1621 41 新城街道、金城街道、龙门镇、桑树坪镇、芝川镇、西庄镇、芝阳镇、板桥镇
华阴市 817 27 岳庙街道、太华路街道、罗敷镇、孟塬镇、华西镇、华山镇

自然环境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下辖行政区
临渭区 1221 102(含高新区和经开区) 杜桥街道、人民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白杨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吉镇、三张镇、交斜镇、辛市镇、崇宁镇、孝义镇、吝店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龙背镇、官道镇
华州区 1127 37 华州街道、杏林镇、赤水镇、高塘镇、大明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金堆镇
潼关县 526 17 城关街道、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代字营镇
大荔县 1766 75 城关街道、许庄镇、朝邑镇、安仁镇、两宜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下寨镇、韦林镇、范家镇、苏村镇、赵渡镇、埝桥镇、段家镇
蒲城县 1586 81(含卤阳湖) 城关街道、永丰镇、罕井镇、党睦镇、孙镇、高阳镇、龙阳镇、苏坊镇、兴镇、荆姚镇、陈庄镇、椿林镇、洛滨镇、尧山镇、龙池镇、桥陵镇
澄城县 1112 42 城关街道、王庄镇、韦庄镇、寺前镇、冯塬镇、交道镇、尧头镇、赵庄镇、安里镇、庄头镇
白水县 920 30 城关街道、尧禾镇、杜康镇、西固镇、林皋镇、史官镇、雷牙镇、北塬镇
合阳县 1227 46 城关街道、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同家庄镇、百良镇、金峪镇
富平县 1233 82 城关街道、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齐村镇
韩城市 1621 41 新城街道、金城街道、龙门镇、桑树坪镇、芝川镇、西庄镇、芝阳镇、板桥镇
华阴市 817 27 岳庙街道、太华路街道、罗敷镇、孟塬镇、华西镇、华山镇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河东古邑运城、陕州故地三门峡、帝尧都邑临汾相毗邻,西与千年帝都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革命圣地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 ,东西宽149.7公里,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天气特征

渭南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地势属于华北地台的陕甘宁盆缘区,地质呈现南北隆起,中部断陷的阶梯状地堑构造。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呈仰瓦状。海拔330—2645米之间。外围是台塬,垦耕历史悠久。南部黄土台塬与洪积扇相间,素有“长捻原”之美称。南北边缘为石质山地。[10]

自然资源

渭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无霜期199-255天,[11]春季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风送爽,冬季晴冷干燥,年均气温12-14℃,年雨量600毫米左右,年日照2200-2500小时。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伏旱、秋涝和夏季干热风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较大。[12]

矿产资源

地热资源

截至2002年底,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共51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黄河第一支流渭河、华山云海、洽川处女泉黄河第一支流渭河、华山云海、洽川处女泉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规模居陕西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中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陕西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8种,稀有、稀散、稀土元素8种,非金属矿产31种,矿产地238处。已探明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38种,产地221处。钼、铅、铜、铌、硒5个矿种储量居陕西省第1位,其中钼居中国前3位;铁、铝土矿、铼储量居陕西省第2位;金矿储量居陕西省第3位;煤、大理石和石墨储量居陕西省第4位。[13]

煤层气分布在澄合、韩城矿区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预测韩城矿区煤层气资源总量2080.27亿立方米,预测可开采储量为1907.66亿立方米。[14]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是铁矿,具有规模小、品位低、埋藏浅、组分单一的特点。矿区3处:韩城市阳山庄铁矿、潼关太要铁矿和华阴市铁岔沟铁矿。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2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3312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铅、钼、铝土矿和钨矿共5种,产地13处,前4种矿产有探明储量。

铜矿:矿区1个,即金堆城钼矿之伴生铜矿,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18.7万吨,是陕西省最大的铜矿。

铅矿:矿产地3处,华阴市华阳川大型铀铌铅共生的铅矿1处,潼关县蒿岔峪金矿伴生铅矿产地2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61.9万吨(铅金属量)。

钼矿:产地6处,大型1处,中型2处(与铀矿共生1处)、矿点3处。陕西华县金堆城——洛南县黄龙铺钼矿田位于小秦岭西北端华山南坡,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华县金堆城钼矿床、桃园钼矿床为矿田的重要支柱。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88.25万吨。

铝土矿:产地2处,截至2002年底,资源量59.9万吨,分布在渭北韩城市、澄城县一带,均为小型矿床。贵金属矿产主要是金、银矿。金矿是渭南市优势矿种之一,截至2002年底,矿产地26处,有砂金1处。岩金主要分布在小秦岭金矿田西段,以潼关县分布最多,华阴市和华县也有分布。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约23吨(金属量)。金矿大多伴生有银、铜、铅、锌、硫等矿产。银矿资源主要以伴生矿形式出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5吨(金属量),独立银矿点仅2处,位于华县白花岭及木子沟。[15]

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主要是耐火粘土和熔剂白云岩等。

耐火粘土:有中型矿产地1处,为澄城县三眼桥矿区;矿点1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339.5万吨。

熔剂白云岩:中型矿1处,为韩城市阳山庄熔剂白云岩矿区;矿点1处,为蒲城尧山白云岩矿。

化工原料矿产共有5种,分别是硫铁、磷、盐、泥炭、腐植酸煤,产地15处,仅有硫和腐植酸煤有探明储量。

硫铁矿:分单一硫矿和伴生硫矿。单一硫矿主要分布在澄城县、蒲城县,有小型矿床1处和矿点1处。截至2002年底,澄城县三眼桥硫矿黄铁矿资源储量134万吨矿石,停采。伴生硫矿有3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2206.1万吨硫,金堆城钼矿中伴生硫矿占2204.1万吨硫。

磷矿:矿点1处,为潼关县玉石峪磷矿点,含矿层西起潼关李家村乡的玉石峪,向东经桐峪,延至河南境内。另外,韩城市阳山庄铁矿中的磷灰石亦可综合利用。

盐矿:矿点4处,主要分布在富平、蒲城、大荔,以富平卤泊滩为主。

泥炭:矿点2处,分布于渭南市城区南约13公里~15公里处。临渭区奓寺、严琛坡一带泥炭矿资源远景储量为681.72万吨,另外还有临渭区大王乡泥炭矿。

腐植酸煤:矿点2处,蒲城县蔡邓腐植酸煤矿探明储量211万吨,地质工作程度低。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20余种,探明储量的主要有水泥用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石料片麻岩等。另外还有花岗岩、蛭石、石墨、硅石、高岭土等。

水泥用灰岩:矿区9处,截至2002年底,资源储量5394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韩城、蒲城、白水、富平一带。

饰面用大理岩:在富平、华县、潼关有分布,富平县老庙兰山大理石矿属中型矿床。潼关—华县一带太华群中的大理岩易于露天开采,远景较好。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533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以温泉形式出露地表,已知的有蒲城袁家坡温泉,水温27℃~31℃;汤里温泉,水温26℃~34℃;常乐温泉,水温43℃;合阳洽川瀵泉,水温29℃。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勘探与开发结合,获得了一些成果,如:渭南市迎宾馆、煤田129队、兵工051基地地热井。

境内地热水水面高程在海拔380米左右,故被称为“380”奥陶系灰岩水,分布在合阳、澄城、蒲城、大荔、韩城、白水、富平7县(市)境内。据省煤炭和地质部门勘探资料,年可开采量1.25亿立方米~1.57亿立方米。位于合阳县洽川镇附近黄河岸边的瀵泉,是一个有7处出水的上升泉群,分别呈南北向北东向排列,出露于黄河心滩及漫滩上,总流量达3485.78立方米/小时,高程为348米~352米,水温29℃~31℃,矿化度小于1克/升,流量稳定,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硫酸氯化物型,与区域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的水质相同。1986年洽川镇农民利用地处瀵泉附近的地下水资源,自筹资金打成9眼自喷地热水井,出水量150立方米/小时,浇地333公顷。1990年10月在独店乡秦南村鸿沟打成1眼机井,井深480米,涌水量80立方米/小时,经省有关部门检测属天然矿泉水[14]

位于澄城县交道乡西塘村西坡下洛河干流东侧的温泉,涌流量1.43立方米/秒,年涌水量达4508.65万立方米,水温29℃。同时,矿区也有出露。权家河煤矿年涌水量770万立方米,董家河煤矿年涌水量310万立方米。三处合计年涌水量5589.65万立方米。蒲城县沿洛河的东陈镇袁家坡、永丰镇温汤村和平路庙乡常乐村都有温泉出露,水温26℃~43℃,总流量2.2立方米/秒,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钠镁型,矿化度0.9克/升。水位高程360米~375米,属奥陶系灰岩断层裂隙水。大荔县洛河南岸段家乡育红村北一级阶地打成自喷温水井4眼,水温41℃,单井涌水量239.9立方米/小时~588.5立方米/小时,日涌水量5.4万吨,自喷水压高出地面29米,矿化度0.97克/升,水化学类型属碳酸、重碳酸—钠钙型。经国家鉴定为医、饮兼用型优质天然矿泉水。2002年,大荔洛北已有18个乡镇240个行政村的40万人饮用上优质矿泉水。渭南市政府招待所地热井,井深2451米,水量55立方米/小时,实测井口水温为92℃,水质属C1-Na+型水,为优质医疗保健热矿水[15]

水资源

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

渭南市植被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木区系成分主要为华北和西北的温性、寒性树种。全市有野生维管植物190多科800多属2500种。栽培植物150种,其中粮食作物17种,经济作物7种,蔬菜作物39种。中药材215科931种。野生动物360种。家畜家禽48种。农业昆虫12目109科1800余种。各种微生物125种。乔灌木61科147属389种。藤木植物主要有柴藤、葛藤等。草木植物繁多,野生果树17种22个品种。人工栽培干鲜果树20种226个品种。四旁绿化树种20多种。观赏植物50科120属400种1000多个品种。据统计,全市具有价值较高或有发展前途的植物631种。这里所选录的种类,仅以现阶段利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为主;对少数价值高的特种经济作物和一般栽培作物而有新用途者也适当选入;同时,也收录了一部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种类。[15]

土地资源

渭南除黄、渭、洛三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

主要还有千河、漆水河,石头河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大峪河、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等。[16]渭南市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4%。其中分布于黄龙山区0.74亿立方米,渭北高塬沟壑区2.55亿立方米,渭北台塬区4.57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6.63亿立方米,渭河南塬区1.32亿立方米,秦岭山区4.25亿立方米[17]

地表水资源:渭南市多年平均径流量8.88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的2.11%。平均径流深67.6毫米,较全省204毫米平均径流深低136.4毫米。境内因受降水的地域分布与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年径流与年降水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南北呈带性差异,径流深由南、北山地向渭河平原递减。秦岭山地年平均径流深325毫米;渭河南塬年均径流深103毫米;北部黄龙山区年均径流深85毫米;渭北台塬区年均径流深37毫米;渭河平原平均径流深20毫米。[18]

地下水资源:渭南市地下水和总补给量为15.08亿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渗补给10.69亿立方米,河流渗漏补给0.81亿立方米,渠道渗漏补给1.5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渗漏补给0.92亿立方米,井灌回归补给0.61亿立方米,库塘渗漏补给0.18亿立方米,山前侧向补给0.37亿立方米。从年总补给量中剔除潜水蒸发量1.72亿立方米,矿化度大于2克/升水量1.7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有效资源量为11.63亿立方米。分布于黄龙山丘区2.12亿立方米,渭北台塬区2.71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4.51亿立方米,渭南塬丘区1.14亿立方米,秦岭山岭区1.16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埋深小于100米,矿化度小于2克/升,井深小于300米等条件下的水量,选用平均开采系数0.571,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6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有效资源量56.4%。[19]

人口

渭南市有林地面积26.32万公顷,林木蓄积量8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5.9%。天然草场14.8万公顷。耕地面积54.6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4万公顷。[18]

政治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3.1万人,比上年减少5.9万人。出生人口3.49万人,出生率7.53‰;死亡人口3.74万人,死亡率8.08‰;自然增长率-0.55‰。城镇人口236.51万人,占51.07%;乡村人口226.59万人,占48.93%。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6.53%,15-64岁人口占66.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21%。[3]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书记 樊维斌[6]
副书记 陈晓勇、郑维国[20][21]
秘书长 朱福俊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王琦[22]
副主任   朱忠效、刘巧莲、韦红革、薛清军、宋晓彤、翟玉宝
秘书长   王杰生[23]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陈晓勇
副市长 王心、李军政、张开、刘莉、魏重光、李建强、刘宝琳[24]、马中威[25]
秘书长 李雷平[26]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王晓军
副主席   王文学、杨文斌、毛平宇、王志斌、吴峰、惠建军
秘书长   杨宏伟[27]

综述

 职务 姓名 
书记 樊维斌[6]
副书记 陈晓勇、郑维国[20][21]
秘书长 朱福俊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王琦[22]
副主任   朱忠效、刘巧莲、韦红革、薛清军、宋晓彤、翟玉宝
秘书长   王杰生[23]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市长 陈晓勇
副市长 王心、李军政、张开、刘莉、魏重光、李建强、刘宝琳[24]、马中威[25]
秘书长 李雷平[26]

第三产业

 职务 姓名 
主席   王晓军
副主席   王文学、杨文斌、毛平宇、王志斌、吴峰、惠建军
秘书长   杨宏伟[27]

文化

民俗文化

渭南渭南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2087.2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9.96亿元,增长6.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2%;第二产业增加值779.6亿元,增长10.5%,占37.3%;第三产业增加值907.65亿元,增长7.2%,占43.5%。

2021年,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11.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8.5%。[3]

地方特产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值317.22亿元,增长4.1%;林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2.5%;畜牧业增加值74.23亿元,增长16.3%;渔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4.7%。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3.04万亩,下降0.7%;粮食产量249.20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427.61万亩,增长0.1%,产量125.49万吨,增长4.7%;秋粮345.42万亩,下降1.6%,产量123.71万吨,下降3.4%。

2021年,全市蔬菜面积136.75万亩,增长0.4%,总产量320.26万吨,增长1.2%;水果面积318.87万亩,增长1.4%,总产量374.21万吨,增长4.5%;瓜类面积45.79万亩,总产量99.97万吨,下降13.5%。

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7.85%。全年营造林面积48.7千公顷,森林蓄积量0.1亿立方米,林地面积223.6千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区3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5.9千公顷。

2021年,全年肉类产量18.99万吨,增长21.3%;蛋类产量14.58万吨,下降0.4%;奶类产量48.95万吨,增长1.7%。年末出栏生猪199.32万头,增长23.9%;出栏牛7.74万头,增长0.9%;出栏羊46.78万只,增长3.4%;出栏家禽794.2万只,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145.59万头,增长3.7%;牛存栏13.37万头,增长0.8%;羊存栏58.8万只,增长0.4%;家禽存栏1657.43万只,下降0.9%。[3]

交通

渭南渭南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2.08亿元,增长29.7%。其中,轻工业424.85亿元,增长14.0%;重工业2127.23亿元,增长33.4%。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9.49亿元,增长30.6%。其中,能源工业635.78亿元,增长40.8%;化工工业412.05亿元,增长33.5%;装备制造业254.88亿元,增长24.4%;食品工业286.54亿元,增长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9.18亿元,增长9.4%;有色冶金工业701.05亿元,增长33.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282.29亿元,增长24.4%;利润总额94.13亿元,增长32.7%。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932.11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31.02亿度。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5.09亿元,下降3.6%。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11.26亿元,增长2.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656.85亿元,增长1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5.55万平方米,增长29.4%。[3]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8.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5%。

2021年,全年民间投资下降1.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9.9%,工业投资增长2.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9%,文化产业投资下降6.0%。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78.10亿元,下降4.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621.54万平方米,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面积450.00万平方米,增长9.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2.65万平方米,下降33.7%。

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39.24亿元,增长5.4%。

2021年,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4.84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9.74亿元,增长7.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09.41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75.16亿元,增长4.8%。

2021年,分商品用途看,一是吃穿用类中,粮油类增长12.7%;干鲜果品类增长15.3%;饮料类增长5.9%;肉禽蛋类增长3.8%;蔬菜类下降8.1%;水产品类下降19.2%;日用品类下降1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5%;化妆品类下降29.2%。二是居住类中,五金、电料类增长27.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2%;家具类增长4.2%。三是交通电器设备类中,汽车类增长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8%;通讯器材类下降7.0%。

2021年,据西安海关统计,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6.52亿元,增长1.9%。其中,出口15.08亿元,增长12.2%;进口1.44亿元,下降48.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3.64亿元。

招商引资

2021年,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家,与上年持平;合同外资1.98亿美元,增长8.6倍;实际利用外资0.68亿美元,增长21.9%。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9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财政支出468.15亿元,增长2.6%。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31.87亿元,增长10.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85.42亿元,增长13.4%,其中短期贷款340.91亿元,增长16.8%,中长期贷款1088.58亿元,增长13.6%。

2021年,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8.42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73亿元,增长11.7%;人身险保费收入75.69亿元,增长1.5%。保险赔款总额30.18亿元,增长11.5%。其中,财险赔款18.01亿元,增长40.4%;人身险赔款12.17亿元,下降14.5%。[3]

邮电事业

教育科技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又称“华夏”即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夏”指“夏阳”特指横亘于这区间的狭长地域。由这里产生的文明即就是“华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华夏之根”的称谓。因其卓著,故延伸为后世中华民族之典。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市域内繁衍生息;“大荔人”头骨化石,是 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亦影响深远。

秦腔秦腔

秦腔、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糊戏、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潼关万盛园酱菜制作技艺等84项,名列陕西乃至中国前列。

沙苑文化,龙山文化,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蒲城桥陵等数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盛唐的古韵,盛世帝国雄风,迷人的大唐历史文化风采。

《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即产生在这里。这里亦是“郑”姓、“杨”姓之祖籍。

文卫体育

羊奶粉、合儿饼、金丝蜜枣、黄花菜、白水杜康酒、同州西瓜、赤水大葱、蒲城酥梨、椽头蒸馍、水盆羊肉、时辰包子、蒲城焰火、钟楼香烟、潼关酱菜、荞面饸饹等。

水利建设

渭南站渭南站境内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包西铁路、侯西铁路、宁西铁路、大西客专、郑西客专、黄韩侯铁路、连霍高速、西禹高速、渭蒲高速、榆商高速贯穿南北。连霍、西禹高速公路,108、310国道,101、106等7条省道,同陇海、西延、西韩、西南等6条铁路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县通铁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2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为268.4公里,均居陕西省各市之首。渭南中心城市距省会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0多公里。

2021年,全年公路货运量1.71亿吨,比上年增长5.9%;公路货运周转量234.20亿吨公里,下降0.6%。公路客运量0.13亿人,下降61.3%;旅客周转量7.31亿人公里,下降37.6%。[3]

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93亿元,增长28.3%,其中快递业务量5080.58万件,增长31.5%。邮政业务收入11.2亿元,增长11.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5.55亿元,增长29.7%;电信业务收入33.65亿元,增长10.0%;固定电话用户数61.03万部,下降0.7%;无线移动用户512.77万部,增长4.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2.17万户,增长21.2%。[3]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所,在校教师2732人,在校学生2.95万人;普通中学222所,在校教师26022人,在校学生21.11万人;小学681所(含小学教学点224所),在校教师21098人,在校学生33.21万人;幼儿园1252所,在园教师20996人,在校幼儿1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教师273人,在校学生1208人。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9.7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2.87%。

2021年,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16项,合同成交金额13.03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70项,成交金额8.25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2项,成交金额0.39亿元;技术服务合同34项,成交金额4.39亿元。

2021年,全年共申请专利1774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实用新型专利1532件,外观设计专利169件。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716件,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66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11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0.49。[3]

旅游

2021年,全市共有12个国有文艺院团,7个剧院;文化馆12个,图书馆12个,藏书总量200.1万册,年总流通人数118.7万人。

2021年,全市拥有卫生健康机构4184个,其中医院175个,社区服务中心(站)74个,卫生院201个;拥有床位34023张,其中医院23936张,卫生院7054张;卫生技术人员408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382人。

2021年,全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乡镇街道办项目建成5套,维修更新改造行政村体育惠民工程236个。成功举办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150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0项、市级27项,县级104项,参与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9万余人,体育社会组织321个,健身活动站点3821多个,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43.6%。全年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重要比赛共获得金牌83枚、银牌100枚、铜牌109枚。全年审批一级运动员26、二级运动员118名,全市现有注册运动员2240名。[3]

著名人物

2020年,水利系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54亿元。有效(农田)灌溉面积326.3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45.287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0平方公里,堤防长度511.27公里。建有水库103座,总库容26683.41万立方米。建有万亩以上灌区48处,有效灌溉面积321.88千公顷,当年改善提升52.6万人农村群众饮水条件。

2020年,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12.5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9.46亿立方米,工业供水1.05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68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供水0.39亿立方米。[28]

荣誉

2021年,全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3,比上年下降7.9%;优良天数242天(优47天,良195天),与上年持平;重度及以上天数14天,增加4天。PM10浓度为84μg/m3,下降7.7%;PM2.5浓度为44μg/m3,下降17.0%;二氧化氮(NO2)浓度为36μg/m3,下降5.3%;臭氧(O3)平均浓度为163μg/m3,上升2.5%。

2021年,渭河干流入境沙王断面达到Ⅲ类水质、出境吊桥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渭河支流沋河张家庄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北洛河出境王谦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徐水河小曹河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2021年,全年开展声环境质量监测的县市区中,声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好的占30.8%,较好的占53.8%,一般的占7.7%,较差的占7.7%。[3]

词条图册

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5起,较上年减少4起,下降21%;死亡20人,减少7人,下降26%。其中较大事故1起、减少1起,下降50%;死亡4人,减少2人,下降33%。无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