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多数发生在从事脑力劳动的男性,发病年龄在20-25岁,约有一半的男性到50岁时发生男性型脱发。脱发常先从额头的两侧开始,逐渐向头顶延伸,前发际线向顶部上移,使额头变高,也有人从头顶开始慢慢向前扩展到额部,最后只剩下后枕部及两侧颞部、耳后一圈头发。
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即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rn alopeci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可变的外显率。最常见的秃发。
引起雄激素性脱发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导致脂溢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皮中毒、枯萎、脱落。
实验表明,将含有这些成份的油脂涂到动物皮毛上就会引起皮毛的大量脱落。脂溢性脱发与皮脂分泌过旺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之一是,人体皮脂分泌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皮脂分泌越多。
基因遗传(40%):
高的发病率,人群中的高加索分布曲线,患者亲属中的发病人数越多,发病的危险性越高;严重女性患者家属发病的危险性比轻度者为高,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影响后代,也有人提出早发病(30岁以前)和晚发病(50岁以后)可能由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的。
雄激素(20%):
男性脱发还可决定于在特定年龄有充分的雄激素刺激,如果太监是在青春期或其前去势,则不发生秃发,若给予雄激素,则可导致秃发,5α-睾酮还原酶在秃发患者头皮中表达升高,从而导致二氢睾酮水平升高,编码Ⅰ,Ⅱ型5a-还原酶的基因分别位于5号和2号染色体上,Ⅰ型酶主要存在于皮肤和皮脂腺,而Ⅱ型酶表达与泌尿生殖组织,先天性5α-还原酶缺陷患者因为缺乏Ⅱ型同工酶故不会发生秃发。
一、症状
多为20~30岁左右的男性发病。脱发主要在头顶部,多先从前额两侧发际开始,也有自顶部开始者。脱发区逐渐向上扩延,头发也渐变得稀少纤细,终而头顶部头发大部或全部脱落,但枕后及双侧颞上方头发依存,呈马蹄形外观,此带形区内头发保持正常。脱发处皮肤光亮,毛孔缩小或残留少许细软毳毛。脱发的速度、范围和严重程度,受遗传和个体影响。一般30岁左右发展最快,严重全秃者少见。女性多为发生于头顶的弥漫性脱发,头顶头发变稀疏。自觉症状缺如。若伴有皮脂溢或脂溢性皮炎,则有轻度瘙痒。Hamilton按秃发的严重程度把男性秃发分为Ⅷ级。Ludwig又把女性的弥漫性脱发分为Ⅲ级。脱发的分型利于评价脱发的严重性和观察治疗效果。
Ⅰ级 为正常的头发覆盖,两侧鬓角处脱发。见于青春期前的男女。
Ⅱ级 除鬓角脱发外,头后面也可出现秃斑。
Ⅲ级 头顶部头发稀落,秃发区融合成片。
Ⅳ级 仅马蹄形的头皮边缘部分留有头发,称为Hippocrates秃发(calvities hippocratica)。
脱发处皮肤无萎缩,但因缺少毛球所以看上去较薄。毛囊孔可见,含有短的、纤细的毳毛。脱发处皮脂不能再滋润头发,都留在头皮上,所以头皮特别油腻。
二、诊断
根据家族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不难。
本病属于遗传疾病,所以所伴发的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伴发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短指畸形、肾性糖尿病、先天性白内障、夜盲症、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眼睑下垂、多指畸形、多囊肾、遗传性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牙齿肥大症、多胎妊娠及尿崩症等。
一、检查
组织病理:最早期可察觉的变化是秃发区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的百分比增多。这些毛发松动易掉,经几个连续周期后毛囊逐渐变小,终毛被毳毛所代替,最后许多毳毛毛囊消失。最早期的组织学改变是毛囊结缔组织性毛根鞘的下部出现变性,伴血管周围嗜碱性变化。毛囊逐渐萎缩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样结缔组织。表皮菲薄,表皮突变平,表皮下毛细血管丛几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黏多糖沉积增多。毳毛毛囊的酶活性一般正常。
二、鉴别
但女性的男型秃发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脱发鉴别,如产后、贫血、内分泌改变或其他系统性疾患等。
1、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宜向患者进行解释,解除思想负担。若伴有脂溢性皮炎,进行相应处理。全身及局部治疗可参照斑秃处理。由于雄激素在发病中起很大作用,因而近年来的新治疗方法企图通过抗雄激素的效应来终止毛囊的变小。
1.抗雄激素效应治疗
(1)5α-还原酶抑制剂:
①非那雄胺: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1mg/片,1mg/d,疗程1年。主要副作用为性欲减退,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致畸作用。故不宜用于小儿和育龄妇女。
②盖屋棕榈:盖屋棕榈果的提取物。副作用为男性乳房发育。每天2~4粒,餐后分次服用。
③其他药物如度他雄胺(Dutasteride)、依立雄胺、P-1567、SNA-4606等正在临床研究阶段。另外可试用锌制剂。
(2)雄激素受体蛋白(ARP)阻断药,通过与二氢睾酮竞争,表现出弱的抗雄激素作用。
①西咪替丁:300mg 5次/d,连服5个月或更久。副作用为男性乳房发育、阳痿、性欲降低等。
②RU588841:5%RU58841外用,疗程3月。停药3月后可复发。长期用药可维持疗效。
③环丙氯地孕酮:100mg环丙氯地孕酮和30μg炔雌醇(乙炔雌二醇)合用,每天1次。适于男、女性患者。
④螺内酯(安体舒通):50~200mg/d。
⑤其他如诺特隆乙酸酯、11-α-羟孕酮局部外用。效果较好。
(3)抗雄激素类药:
①地塞米松:0.25~0.75mg/d,但无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②氟他胺:为非甾体类药物,250mg 3次/d或与口服避孕药合用。
③口服避孕药:主要有的索高诺酮、左炔诺孕酮(左旋甲基炔诺孕酮)、炔诺孕酮、炔诺酮、诺孕酯(肟炔诺酯)、双酯炔诺醇和醋炔诺酮等。常用来治疗女性AGA,治疗6~12个月后头发会有所改善。
④雌激素:只在某些情况下适合女性患者使用,可口服或外用。
(4)钾离子通道开放剂:
①米诺地尔(长压定):2%、5%的溶液外用。但报道5%米诺地尔(长压定)可能导致女性严重的脸部和四肢多毛症。
②二氮嗪:3%二氮嗪外用。
2.手术治疗及其他
(1)毛发移植术、头皮缩减术及头皮扩张术,这些方法均适于病情停止发展的中老年患者,可达到美容效果。
(2)可佩戴合适的假发。
2、预后
经过6~12个月治疗,多可见较好效果。[1]
按照中医理论,头发与肝肾有密切关系,肾藏精肝主血,其华在发,肝肾虚则精血不足,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一种情况是合成黑色素能力减弱,出现白发,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毛囊萎缩或者坏死,造成脱发。反之,肝肾强健,上荣于头,则毛发浓密乌黑。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头发毛乳头内有丰富的血管,为毛乳头、毛球部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头发生长激素顺利合成。各种不良刺激(激素水平影响,神经性刺激影响等)造成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发生痉挛,使毛乳头、毛球部的营养运转功能发生障碍。当营养合成在毛乳头、毛球部的形成发生障碍,或虽然形成但因某种因素,具有细胞能量作用的ATP物质的制造会因此而受阻。当作为热量源的ATP无法产生出来,因此无法进行毛发的蛋白合成,毛母细胞失去活力,毛发髓质、皮质部分的营养减少,开始角质化,毛囊开始萎缩或者坏死,头发大量进入休止期,头发就会大量脱落。
现代医学目前开始逐步使用新型磁疗来根据病因治疗女性脱发,通过磁疗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磁疗(magnetotherapy),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电荷微粒的运动、肌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由于人体头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早上《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别经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古人云:“形统于首”,即头脑是全身四肢百骸的统领,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在治疗脱发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磁性头皮梳。
磁性头皮梳,把中医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在头部相应投射区的学说相结合,将高科技钕铁硼永磁体镶于头皮梳子内,把磁疗真正运用于各种脱发的治疗,把磁场的生物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静、止痒)与推拿中梳搔法以及普通梳子的日常保健作用结合于一体,经常地按摩头皮,梳理头发,可以疏通头部经穴,刺激头皮发根,故中国古代常有“发宜常梳”之说。用这样的磁疗梳梳理头发,经过百会、太阳、玉枕、风池等重要穴位,可以疏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从而改善头部毛囊下末梢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功能,增强脑细胞的营养,促进ATP快速合成利用,这种多重刺激按摩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毛乳头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使毛发髓质、皮质部分的营养显著增加。这样,毛球部的细胞营养得到改善,细胞活性增强,分裂加快,将有利于毛发顺利生长和使头发变黑,有效改善女性脱发和白发,如能长期坚持,还可以延缓衰老。
一、预防
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预防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病的机会。
二、护理
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