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雌激素的确存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但水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对于人体健康效应有多大影响还没有定论。“环境激素”是否对人有伤害,要看含量有多少。
2010年,国际上一家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在对取自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当时现代快报记者也采访了相关环境专家,他们都纷纷作出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雌激素(EEs)是指一类进入机体后,具有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结合、代谢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包括人工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天然雌激素,属于环境雌激素中的一类。环境雌激素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多氯联苯类(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2)二恶英类(Diopxinlike chemicals)
(3)农用化学品类(Agricultural Chemicals)
(4)双酚类(BPsBisphenols)和烷基酚类
(5)酞酸酯类(PAEs phthalates)
(6)金属化合类:目前以三丁基锡研究较多
(7)其它环境激素类
随手丢弃的塑料制品、薄膜等,已成为污染全球大气、水体、土壤的“环境荷尔蒙”。我国武汉市东湖部分鱼类出现的“雄鱼雌化”,就是令人惊心触目的一例。而在西方,男士们的性功能出现低下,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是公共卫生领域出现新课题:环境雌激素污染!
废弃物污染江湖、井水等。环境雌激素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竞争,结合细胞中的激素受体,造成人体激素过剩,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人体性激素的正常工作,出现各种机能障碍。男性多出现睾丸癌、前列腺癌、精子的数量与质量下降等症状。女性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上述疾病近十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最明显的是男性总体精子数量减少。据1992年丹麦研究人员的报告,在仅仅50年内,人类男性的平均精子数减少了45%。他们集中了1938年以后关于精子数量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后发现,世界上男性的平均精子数在50年代以前为1毫升精液中含1亿个以上,而到90年代以后减少到6千万个以下。也就是说,减少了几乎一半!不仅是精子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且精子的质量也明显降低,表现在精子的形态发生畸形改变,活力也明显减弱。另外,由于胎儿受母体激素影响较大,故较易出现各种畸形,常见的有尿道下裂、睾丸不发育以及雌雄同体征(阴阳人)等等。美国和欧洲科学家也分别开展性别研究,发现自1970年到1994年,男性出生人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更多指向环境污染,中国和巴西的部分地区也发现男婴出生率下降的类似现象。[1]
环境雌激素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具有类似生物体内激素性质的化学物质,主要扰乱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DDT等有机氯农药、PCB(多氯联苯)类化学物质、垃圾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毒性气体、作为女性合成激素使用的DES(已烯雌酚)等医药品。另外,旧式冰箱产生的氟利昂;各种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食品器具能释放大量的联苯酚A、邻苯二甲酸酯、聚乙烯、PCB聚氯联苯等;还有化妆品中的苯酮、防酸剂BHA、羟苯等;以及各种色素、防腐剂。这些环境雌激素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环境雌激素物质还可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重要内分泌腺体的正常分泌,造成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障碍,从而导致精神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自来水中含有避孕药?昨天微博认证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保专家董良杰”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中国是避孕药消费第一大国,不仅人吃,且发明了水产养殖等新用途。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学者对饮水里雌激素干扰物研究发现,23个水源都有,长三角最高。另外,它们作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人体积累,后果难料……”此条微博一出,立即在网上被疯传,到晚上6点,这条微博被转发了7800多次,评论也达1300多条。喝水就会导致“不孕不育”?这让很多网友感到有些可怕。
昨天,现代快报 (微博)采访了医学和环保毒理学的专家。专家们则表示,水环境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水中雌激素进入到人体后会对健康产生负面效应。
国内六大水系雌激素污染比其他国家高
记者通过查询得知,董良杰微博中的结论出自于中国《环境科学学报》(英文核心期刊)2月份的一篇名为《对于雌激素干扰中国水源污染问题的评估》的文章。文章提到,调查了中国六个主要水系的23个水源样本,所有提取的样本都包括重要的环境雌激素。文章还比较了中国和德国、希腊、葡萄牙、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的水环境,发现中国六大水系中所含的主要雌激素都比其他国家要高。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孙成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雌激素主要有六七种,其他一些浓度低效应小的有上百种。
水中的雌激素让鱼儿都“女性化”了
南京环保专家告诉记者“自来水中的避孕药”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专业说法应该称作“环境雌激素”,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素。
河海大学一位环境学博士表示,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验证明,生活在这些“环境雌激素”中的鱼类调节机制紊乱,并扰乱生育、生殖系统。这些鱼类如果长期生活在雌激素环境下,会导致“雌性化”。比如性别比率的改变,鱼类和水中的其他野生生物生育能力和受精率都降低等。
【南京】
109项长江水“体检”不含雌激素监测
长江水是南京市民饮用水的最大来源,南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环保部门都要对长江水进行“体检”。
“主要的监测项目有24项常规指标。从监测结果看,基本上长江能够稳定达到三类标准,而集中式水源地的水质更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除了常规的24项“体检”,对于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更是严格,检查项目多达109项。记者发现,其中包括了富营养化指标,汞、砷、铅、镉等重金属指标以及甲醛、苯、酚等化学物质,不过雌激素监测不在内。工作人员说,水环境雌激素情况较复杂,目前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不能作为官方评价水环境的指标。从这109项长江饮用水“体检”指标看,饮用水是安全的。
供水部门:雌激素干扰物目前他们没法检测
记者昨天联系到了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他表示,水源含有雌激素干扰物的说法由来已久,不过对此并无定论。
目前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还无法检测这一项目,从设备到技术上也都达不到检测这一项的要求。
供水专家坦言,通过一般水处理技术确实去不掉这一类激素。
喝水就会导致不孕不育?
没到那个程度!
在董良杰的微博出来之后,很多网友感到恐慌。一位网友说,“在未来是不是男女生殖能力会因为喝水就被弄垮了?”
对此,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彭丹红告诉记者,避孕药中主要避孕的成分为乙炔雌二醇,每颗药的含量在20~30微克。而且需要每天服用才能达到避孕的效果。而水中的雌激素含量低到可忽略不计,根本没有避孕效果。彭丹红解释,目前医学界也在考虑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证明环境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不孕不育。
在发了第一条微博之后,董良杰为了避免网友们的误会,也补发了一条微博解释:“尽管含量很高,但还没有达到喝自来水避孕的程度。”
水烧开能去掉这些污染物吗?
恐怕比较困难!
环境中的雌激素真的很难处理掉吗?南京大学环境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水处理主要是针对氮、磷等有机物污染物。对于雌激素这类新型污染物,处理效率很低。一般情况,将水烧开能够将一些挥发性有机物给降解掉,但对于雌激素而言,较困难。雌激素是一种亲水的化学物质,溶解在水中。就像盐溶解在水中,水烧开了之后并不能消除,除非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