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齿宽系数有两种定义。
第一种
根据大齿轮齿宽b=φd*d1计算得出,应加以圆整,作为大齿轮的齿宽。
两齿轮齿宽要求:b1=b2+(5~10)mm。
φd-齿宽系数
d1-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齿宽系数由下表查
第二种
齿轮宽度与中心距的比值,即b=φd*a(a-中心距)
一般齿宽系数在0.4以内,大于0.4就意义不大了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加齿宽可以减小齿轮直径和传动中心距,进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但是齿宽越大,载荷沿着齿宽的分布越不均匀,容易造成偏载而降低传动能力。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齿宽系数,一般取φd=0.2~1.4,可查下表。
齿轮相对轴承位置 | 齿面硬度 | |
软齿面 | 硬齿面 | |
对称布置 | 0.8-1.4 | 0.4-0.9 |
不对称布置 | 0.6-1.2 | 0.3-0.6 |
悬臂布置 | 0.3-0.4 | 0.2-0.25 |
在一般精度的圆柱齿轮减速器中,为补偿加工和装配的误差,应使小齿轮比大齿轮宽一些,小齿轮的齿宽取b1=b2+(5~10)。
标准减速中齿轮的齿宽系数也可表示为,其中a为中心距,对于一般减速器可取φd=0.4。开式齿轮由于精度低,齿宽系数件φd宜于取小些,一般可取φd=0.1~0.3。
注:①对于直齿圆柱齿轮取较小值;斜齿轮可取较大值;人字齿轮可取更大值;
②载荷平稳、轴的刚性较大时,取值应大一些;变载荷、轴的刚性较小时,取值应小一些。
齿轮相对轴承位置 | 齿面硬度 | |
软齿面 | 硬齿面 | |
对称布置 | 0.8-1.4 | 0.4-0.9 |
不对称布置 | 0.6-1.2 | 0.3-0.6 |
悬臂布置 | 0.3-0.4 | 0.2-0.25 |
齿数是指磨辊圆周长度上的磨齿数,以每厘米长度上的磨齿数表示。磨齿的多少与被研磨物料的粒度、物料的性质和各研磨系统的功能有关。例如在农业领域,人机被研磨物料的颗粒大,要求尽可能多的提取麦渣和麦心,采用的磨辊齿数就少。磨齿齿数少,则两磨齿间的距离大,齿槽较深,适宜容纳较大的麦渣。磨齿齿数较密,则磨齿间距就小,齿槽浅,适宜容纳较小的麦心。
齿宽即在齿轮的有齿部分,沿分度圆柱母线方向量得的距离。
一对相啮齿轮相互接触的宽度。为了保证有效齿宽不小于强度计算时确定的齿宽,一般规定取大齿轮的齿宽为强度计算齿宽,而小齿轮齿宽比大齿轮齿宽大5~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