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环(Rings)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也是第29届奥运会体操比赛项目之一 吊环。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设立了鞍马、吊环、 跳马、 双杠和 单杠项目,还有爬绳。落地是整套动作的亮点之一,通常会有一连串的 回环动作,然后接空中的空翻、转体等,最后落地。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起源
近代的吊环运动起源于法国,这是受杂技演员悬空绳索表演的启发而创造的,稍后才传入德国和意大利。1842年德国人施皮斯制作了第一副吊环。早期的吊环动作只有一些 摆动动作和简单的悬垂,作为体操训练的辅助手段。
发展
19世纪吊环成为独立的男子体操项目,1896年被列为第1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吊 吊环环的成套动作中,要求 动静结合,高难力量性动作和摆动动作巧妙连接。调换决赛时,每队最多有2名运动员参加,只有在团体赛中吊环排位在前8或前6的运动员才有参赛资格。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决赛,以 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
吊环环高2.55米。 一套吊环动作应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这些 吊环动作和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 支撑,经过或成 手倒立来完成,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体操的显著特点,做静止动作时,要求环静止,不能有大的摆动。吊环要求有一定难度的向前摆动完成的手倒立和向后摆动完成的手倒立,还要求有一个有难度要求的力量静止动作。 在所有体操项目中,吊环是对力量要求最高的项目。两只吊环被吊在离地约2.4米的空中,当然很不稳定,而比赛中裁判会特别注意运动员是不是能很好地控制吊环使之尽可能稳定。
2016年5月14日201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男子吊环比赛中,八一队选手刘洋以15.734分获得冠军。
吊环 力量性支撑动作和回环动作。回环动作是指运动员的身体动作,而不是吊环。力量支撑要求运动员保持良好的支撑,并控制足够长的时间,不能有任何的抖动,神态也要显得很轻松;回环动作要做得连贯,动作结束点应能稳定地控制身体姿态。
吊环为木制,圆形,用 钢索悬挂在高5.80米的立架上,两环相距50厘米。木环与钢索间用皮带或帆布带连接,长短可调节。
一套吊环动作应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力量和静止部分组成。这些动作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支撑,经过或成 手倒立来完成的,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吊环项目的显著特点。环带不允许摆动和交叉。 吊环评分从运动员脚离地做第一个动作开始。运动员可从静止站立跳起开始比赛,或在教练员的帮助下成双手握环悬垂双腿并拢的良好静止姿势开始比赛。不允许教练员帮助运动员起摆。吊环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只有在团体赛中吊环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只比 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吊环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满分为20分。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满分为10分。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吊环比赛高度2.60米(从垫子上沿量起)。吊环的双环由2根钢索悬吊,环为钢质外包木制材料。
届别 |
年份 |
举办地 |
姓名 |
英文名 |
国籍 |
---|---|---|---|---|---|
1 |
1896 |
雅典 |
米特罗普洛斯·约安 尼斯 |
MITROPOULOS·Ioannis |
希腊 |
3 |
1904 |
圣路易斯 |
格拉斯·赫尔曼 |
GLASS·Hermann |
美国 |
8 |
1924 |
巴黎 |
弗朗西斯科·马蒂诺 |
MARTINO·Francesco |
意大利 |
9 |
1928 |
阿姆斯特丹 |
里昂·什图克利 |
STUKELJ·Leon |
南斯拉夫 |
10 |
1932 |
洛杉矶 |
朱立亚·古拉克 |
GULACK·George Julius |
美国 |
11 |
1936 |
柏林 |
阿罗斯·胡德茨 |
HUDEC·Alois |
捷克斯洛伐克 |
14 |
1948 |
伦敦 |
卡尔·弗莱格锡 |
FREI·Karl |
瑞士 |
15 |
1952 |
赫尔辛基 |
格兰特·沙吉尼扬 |
SHAGINYAN·Grant |
苏联 |
16 |
1956 |
墨尔本/斯德哥尔摩 |
阿尔伯特·阿扎良 |
AZARYAN·Albert |
苏联 |
17 |
1960 |
罗马 |
阿尔伯特·阿扎良 |
AZARYAN·Albert |
苏联 |
18 |
1964 |
东京 |
早田卓次 |
HAYATA·Takuji |
日本 |
19 |
1968 |
墨西 哥 |
中山彰规 |
NAKAYAMA·Akinori |
日本 |
20 |
1972 |
慕尼黑 |
中山彰规 |
NAKAYAMA·Akinori |
日本 |
21 |
1976 |
蒙特利尔 |
尼克雷· 安德里亚诺夫 |
ANDRIANOV·Nikolay |
苏联 |
22 |
1980 |
莫斯科 |
亚历山大·季佳京 |
DITYATIN·Aleksandr |
苏联 |
23 |
1984 |
洛杉矶 |
具志坚幸司 |
GUSHIKEN·Koji |
日本 |
23 |
1984 |
洛杉矶 |
李宁 |
LI·Ning |
中国 |
24 |
1988 |
汉城 |
霍尔格·贝伦特 |
BEHRENDT·Holger |
民主德国 |
24 |
1988 |
汉城 |
德米特里· 比洛泽尔采夫 |
BILOZERCHEV·Dmitri |
苏联 |
25 |
1992 |
巴塞罗那 |
维塔利·舍尔伯 |
SCHERBO·Vitaly |
独联体 |
26 |
1996 |
亚特兰大 |
尤里·凯基 |
CHECHI·Juri |
意大利 |
27 |
2000 |
悉尼 |
吉尔维斯特·索拉尼 |
CSOLLANY·Szilveszter |
匈牙利 |
28 |
2004 |
雅典 |
塔姆帕科斯 |
Dimosthenis·Tampakos |
希腊 |
29 |
2008 |
北京 |
陈一冰 |
Chen·Yibing |
中国 |
30 |
2012 |
伦敦 |
亚瑟·扎内蒂 |
Arthur·Zanetti |
巴西 |
吊环
届别 |
年份 |
举办地 |
姓名 |
英文名 |
国籍 |
---|---|---|---|---|---|
1 |
1896 |
雅典 |
米特罗普洛斯·约安 尼斯 |
MITROPOULOS·Ioannis |
希腊 |
3 |
1904 |
圣路易斯 |
格拉斯·赫尔曼 |
GLASS·Hermann |
美国 |
8 |
1924 |
巴黎 |
弗朗西斯科·马蒂诺 |
MARTINO·Francesco |
意大利 |
9 |
1928 |
阿姆斯特丹 |
里昂·什图克利 |
STUKELJ·Leon |
南斯拉夫 |
10 |
1932 |
洛杉矶 |
朱立亚·古拉克 |
GULACK·George Julius |
美国 |
11 |
1936 |
柏林 |
阿罗斯·胡德茨 |
HUDEC·Alois |
捷克斯洛伐克 |
14 |
1948 |
伦敦 |
卡尔·弗莱格锡 |
FREI·Karl |
瑞士 |
15 |
1952 |
赫尔辛基 |
格兰特·沙吉尼扬 |
SHAGINYAN·Grant |
苏联 |
16 |
1956 |
墨尔本/斯德哥尔摩 |
阿尔伯特·阿扎良 |
AZARYAN·Albert |
苏联 |
17 |
1960 |
罗马 |
阿尔伯特·阿扎良 |
AZARYAN·Albert |
苏联 |
18 |
1964 |
东京 |
早田卓次 |
HAYATA·Takuji |
日本 |
19 |
1968 |
墨西 哥 |
中山彰规 |
NAKAYAMA·Akinori |
日本 |
20 |
1972 |
慕尼黑 |
中山彰规 |
NAKAYAMA·Akinori |
日本 |
21 |
1976 |
蒙特利尔 |
尼克雷· 安德里亚诺夫 |
ANDRIANOV·Nikolay |
苏联 |
22 |
1980 |
莫斯科 |
亚历山大·季佳京 |
DITYATIN·Aleksandr |
苏联 |
23 |
1984 |
洛杉矶 |
具志坚幸司 |
GUSHIKEN·Koji |
日本 |
23 |
1984 |
洛杉矶 |
李宁 |
LI·Ning |
中国 |
24 |
1988 |
汉城 |
霍尔格·贝伦特 |
BEHRENDT·Holger |
民主德国 |
24 |
1988 |
汉城 |
德米特里· 比洛泽尔采夫 |
BILOZERCHEV·Dmitri |
苏联 |
25 |
1992 |
巴塞罗那 |
维塔利·舍尔伯 |
SCHERBO·Vitaly |
独联体 |
26 |
1996 |
亚特兰大 |
尤里·凯基 |
CHECHI·Juri |
意大利 |
27 |
2000 |
悉尼 |
吉尔维斯特·索拉尼 |
CSOLLANY·Szilveszter |
匈牙利 |
28 |
2004 |
雅典 |
塔姆帕科斯 |
Dimosthenis·Tampakos |
希腊 |
29 |
2008 |
北京 |
陈一冰 |
Chen·Yibing |
中国 |
30 |
2012 |
伦敦 |
亚瑟·扎内蒂 |
Arthur·Zanetti |
巴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