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

失效模式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失效模式,Failure Mode

与效应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是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是不良預防的工具,是一種有條理程序可藉由一張包含所有的失效模式的表,並以數據來表示風險的大小和預先採取預防改善措施。

用来分析当前和以往过程的失效模式数据,以防止这些失效模式将来再发生的正式的结构化的程序。

  失效一词乃指出物品的功能失去原先设定的运用效果,所以失效的原因可能来自:

  * 错误

  * 遗漏

  * 没有或仅部分动作

  * 产生危险

  * 有障碍

  等与原先产品设定机能的目标不符的情形。这些状况的产生会造成顾客对制造者与销售者的不满,可能产生的情形有大有小、也因使用时间有长有短而发生,对于设计、生产乃至检验者而言,都需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将隐藏的失效因素排除。

  所以失效是客户抱怨的主要来源,必须依照一定的步骤予以分析解构,将这样具模组化的作业方式整合成一种模式,称之为失效模式分析(FMEA)。

应用

• Team work 方式提高部門或Function 間連繫溝通,共同預防改善問題

• 腦力激盪方式,讓每一成員在同一議題上發揮想像力, 經由有系統整合

•提出有效之預防改善對策

• 徹底了解產品功能架構圖或產品製造組合流程圖

• 以魚骨圖分析方式列出失效模式每一種可能因子

• 以失效樹分析(FTA)方法了解產品失效模式各種組合型式

• 把失效模式量化針對Top Failure Mode 優先採取對策預防

• 確保所有想像得到失效模式和影響,在正常操作情況之下均被考慮到

• 藉由過去的資料給未來參考, 協助分析失效的範圍和影響性 

• 提供設計產品或製程管制預防採取對策時使用

 

适用范围

  失效模式分析对产品从设计完成之后,到首次样品的发展而后生产制造,到品管验收等阶段都可说皆有许多适用范围,基本上可以活用在3个阶段,兹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 设计阶段的失效模式分析  1.针对已设计的构想作为基础,逐项检讨系统的构造、机能上的问题点及预防策略。  2.对于零件的构造、机能上的问题点及预防策略的检讨。  3.对于数个零件组或零件组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点作检讨。  第二阶段 试验计划订定阶段的失效模式分析  1.针对试验对象的选定及试验的目的、方法的检讨。  2.试验法有效的运用及新评价方法的检讨。  3.试验之后的追踪和有效性的持续运用。  第三阶段 制程阶段的FMEA  1.制程设计阶段中,被预测为不良制程及预防策略的检讨。  2.制程设计阶段中,为了防止不良品发生,而必须加以管理之特性的选定,或管理重点之检讨。  3.有无订定期间追踪的效益。  除了上述所用的范围可以运用此一分析技巧外,使用者亦可自行运用在合适的地方。但是在运用上要注意到:  1.要充分收集失效模式分析检讨对象的资讯情报。  如能在事前收集好对象产品、制程、机能等的相关资讯情报,对于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在收集资料上要把握不要轻言放弃可能的因素,如果真的难以判断,就交由专案小组讨论确定。  2 .参与分析检讨的人员要足够  为防止分析时的偏差导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谬误并能收集思广益之功,一定的人数参与是必要的,至于多少人才算足够,当视分析对象的特征或公司能力而定。对这一点,固然在量上面要足够,质方面也要考量各个层面的代表性,每个功能别组织要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都有则能更具周延性。  对于初次导入失效模式分析手法的企业而言,也许延聘外部顾问或指导者,进行人员训练、执行协助等是一项可行的作法。  3.考虑开发计划时间上的整合  由于绝大部分进行此类分析的人员,都有既定的原本任务,一方面要能进行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要能顺遂分析工作,因此开发时间的妥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专案性工作组织来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分工。  同时,也要明示设计审查的检讨对象,界定谁有权利作最后定案的人。  4.实施结果要加以追踪  任何专案工作都须订定追踪日期,比较好的作法是将追踪的作业也当成分析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在工作计划中也安排进去,当然,负责排定工作的人也要对追踪工作安排负责人,最好能对追踪情形定期提一份报告给公司执行长。  专案进度是检视失效模式分析成就多寡的重要指标,依照后叙的实施步骤,建立一套模式化的分析流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