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

铜川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古代时期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925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中华民国时期

铜川城区铜川城区(14)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13年(2年),属陕西省关中道。1927年(16年),属关中区。1936年(25年)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0年(29年)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4年(33年)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称铜川。1947年(36年)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铜川市地图铜川市地图(3)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

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

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

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7]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铜川市下辖3个区、1个县。[8]

区划详情

3个区: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

1个县:宜君县。[8]

铜川市行政区划表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所在地
铜川市 3884.81 83 727000 610200 耀州区
王益区 157.06 20 727000 610202 红旗街道
印台区 607.46 21 727000 610203 城关街道
耀州区 1608.47 32 727100 610204 永安路街道
宜君县 1511.83 9 727200 610222 城关镇

自然环境

铜川市行政区划表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所在地
铜川市 3884.81 83 727000 610200 耀州区
王益区 157.06 20 727000 610202 红旗街道
印台区 607.46 21 727000 610203 城关街道
耀州区 1608.47 32 727100 610204 永安路街道
宜君县 1511.83 9 727200 610222 城关镇

位置境域

地质

铜川市位居陕西中心,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东经108°35′20"—109°29′04",北纬34°48′16″—35°35′16″。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

东西最宽为80.97公里,南北最长为84.025公里。区划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

市区处于全市中部偏东南方向的丘陵山地狭谷,是沟通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冲 。[9][10]

地貌

铜川铜川在大地构造上,铜川属于中朝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上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二级构造单元)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三级构造单元)。近东西向的渭河地堑切割了鄂尔多斯台向斜与“秦岭地轴”(二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固有联系,使铜川地区形成具有地台与断陷构造过渡性质的叠瓦式断块和南升北降的断阶;在地貌上形成南部、西部低山与该区的残原梁峁。

铜川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形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由于块体深层的构造差异和物质组成及各块区边界条件的不同,在演变的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构造带,其规模不一,序次不同。[10]

气候

铜川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11]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最高点位于市辖区北部、宜君县境内的庙山,海拔1734.2米;最低点位于耀县楼村乡张家坪的赵氏河谷地,海拔536米。全市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10]

河流水系

铜川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南部台原区,为39.7℃(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西北部山区,为—21℃(1956年1月7日)。山区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地势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9℃。铜川气温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

铜川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时期为喜凉作物生长季节,积温3546.4—4613.9℃;大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期,积温为2814.6—4013.2℃;大于或等于20℃的时期为作物迅速积累干物质的时期,积温为620—2474.6℃。在地区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相差悬殊。年内分布不匀,年际波动较大,等于或大于0℃的积温年较差在557.2—604.4℃之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84%集中于4—9月;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90%集中于5—9月。[10]

土壤土质

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为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10]

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

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公里。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公里,流域面积1648.8平方公里。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10]

自然资源

铜川市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9个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褐土为53.72%、黄绵土为30.3%、红粘土为8.1%、黑垆土为4.23%、新积土为2.02%、垆土为1.52%、潮土为0.06%、水稻土为0.03%、紫色土为0.02%,其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依次为褐土、黑垆土、黄绵土,山间河谷地多为沙壤质新积土、砂砾质新积土、壤质新积土、冲击型潮土、洪树型潮土、壤质新潮土、冲积型湿潮土;梁峁残原分布着白土、红粘土;原区分布着黑垆土、垆土;土石山地分布着砂砾岩褐土性土、泥质岩褐土性土。铜川的土质属微碱性,不仅适合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需要,而且有利于固氮菌类活动,能够增加固氮能力。[10]

野生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

铜川境内有维管束植物为106科、384属,618种、5个亚种、38个变种。其中,蕨类植物为9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5科318属599种,5亚种,38变种。[10]

草地资源

全市林地面积24.5万公顷,有林地1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5%。主要树种有油松、山杨、刺槐、侧柏、桐树、苹果、核桃、柿子、梨、桃等。[10]

中草药资源

铜川境内共有草地面积152万亩,可利用面积136万亩,多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在300亩以上的草地105块,计100万亩,且等级较高。其中万亩以上的草场29块,面积59.3万亩。牧草67科、308种,主要有白羊草、铁扫帚、蒲公英、硬质苔草等。草场分为农林隙地和山坡灌木丛两类,草质优良,可载畜19.98万个羊单位,发展牧业条件优越。[10]

野生动物资源

铜川境内有中草药683种,已大量采集收购的有164种,主要为党参、黄芪、柴胡、黄芩、连翘、丹参等。[10]

水资源

铜川境内有野生动物141种,分属24目55科,其中兽类5目12科26种,主要为中华鼠、花鼠、岩松鼠、艾虎、水獭、草兔、野猪、狍等;禽类动物15目36科101种,主要有石鸡、环颈雉、喜鹊、鸢、楼燕、啄木鸟、杜鹃、麻雀等。[10]

矿产资源

铜川境内水资源总量2.2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88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的地下水可开采量0.59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耀州区漆、沮河谷区走马村川道、瑶曲川道和小丘、坡头、下高埝原。水质良好,宜饮用。[10]

人口

铜川境内主要是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共计2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4种,发现矿产地75处,资源总量为47.2亿吨,保有资源量36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2000亿元。能源矿产有煤炭、油页岩、石油、煤层气4种。[10]

全市含煤面积1298.3平方千米,矿产地48处。油页岩储量6.77亿吨,石油储量1亿多吨。金属矿产有铁矿、铝土矿2种,为耐火黏土等矿产资源的伴生矿种。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陶瓷黏土、耐火黏土、高岭土、砖瓦用黏土、腐植酸肥料煤、水泥配料黄土12种。已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有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黄土、陶瓷黏土、耐火黏土、砖瓦用黏土5种。[10]

政治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0.37万人,比上年减少2.97万人,城镇化率65.9%,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全市出生率9.03‰,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长率3.17‰。[12]

民族

主要民族有汉、蒙古 、 回 、藏 、苗 、壮 、布衣、朝鲜 、 满 、侗 、 白 、土家 、黎族等。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李九红[6]
 市委副书记 郝光耀、王建平[13][14]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魏四新
 副主任  蔺红伟、邓亚丽、刘冲、赵雅玲、段林荣、姬长民、井西荣
秘书长 王国干[5]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郝光耀[15]
 副市长 黄勇、刘浩、宋桂合、刘正旺、杨磊、雷颖、黄牛虎[5]、李华[16][17]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刘西林
 副主席 赵文山、杨宏伟、王晓刚、姜文宏、王红侠、左车宁、冯艳莉、侯小洲
秘书长 宋敬[18]

(以上表格内容来源于:[19][20][21][22][23]

综述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李九红[6]
 市委副书记 郝光耀、王建平[13][14]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魏四新
 副主任  蔺红伟、邓亚丽、刘冲、赵雅玲、段林荣、姬长民、井西荣
秘书长 王国干[5]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市长 郝光耀[15]
 副市长 黄勇、刘浩、宋桂合、刘正旺、杨磊、雷颖、黄牛虎[5]、李华[16][17]

第三产业

 职务 姓名 
 主席 刘西林
 副主席 赵文山、杨宏伟、王晓刚、姜文宏、王红侠、左车宁、冯艳莉、侯小洲
秘书长 宋敬[18]

文化

民俗风情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4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8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1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26.02亿元,增长7.0%。

2021年,三次产业占比7.6:41.0:51.4,二产占比较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3.9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0%。[2]

名优特产

202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43亿元,实现增加值34.7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粮食总产32.06万吨,增长1.6%;其中夏粮6.88万吨,增长3.7%;秋粮25.18万吨,增长1.0%。园林水果总产65.91万吨,增长6.6%;其中苹果63.38万吨,增长7.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82万吨,增长5.7%。肉类总产1.22万吨,增长14.8%。奶类产量2.81万吨,下降5.6%。禽蛋2.37万吨,增长1.5%。中药材产量6.42万吨,增长33.1%。[2]

交通

华能铜川电厂华能铜川电厂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其中,非能源工业增长13.7%,高耗能行业增长15.4%,制造业增长13.7%。

2021年,分主要行业看,四大传统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4.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食品、医药及装备制造三大接续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0.6%,医药制造业下降24.6%,装备制造业增长7.7%。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3.63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利润总额47.34亿元,增长160.3%。在全市工业31个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盈利,5个行业亏损。

2021年,全市49个主要工业产品中21个增长,28个下降。重点产品产量“四增两降”,其中,原煤产量1774.94万吨,同比下降4.9%;洗煤627.59万吨,增长18.2%;水泥1212.80万吨,增长8.7%;水泥熟料1267.41万吨,增长6.8%;电解铝30.56万吨,下降0.6%;发电量105.78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火力发电量93.52亿千瓦时,增长8.8%。

2021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具有资质等级的市内建筑业企业71户,较上年新增13户。市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02.18亿元,增长0.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55.99亿元,下降5.7%。[2]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同比增长7.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5%。

2021年,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78.1%,高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28.4%。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48亿元,同比增长37.3%。房屋施工面积456.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商品房销售面积89.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0%。

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0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3.24亿元,增长12.4%。分销售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14.39亿元,增长11.2%;乡村实现零售额34.7亿元,增长14.8%。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2.37亿元,增长9.8%;商品零售116.72亿元,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1.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5.0%;餐饮业营业额与上年持平。

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0.6%,粮油、食品类增长17.9%,汽车类下降47.3%,饮料类增长3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2.9%,中医药品类增长3.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7.5%,书报杂志类增长10%,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5%。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累计下降28.6%。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涨幅较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四涨四降”,其中食品烟酒上涨3.1%、居住上涨3.8%、交通和通信上涨3.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7%,衣着下降4.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8%、医疗保健下降1.0%、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4%。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市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55个,涉及金额1788.0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92个,涉及金额607.45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443.98亿元。

2021年,全市实现对外进出口总额100580万元,增长40.8%;其中,进口93007万元,增长95.0%;出口7572万元,下降68.1%。

旅游

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159.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89亿元,比上年增长0.5%。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6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1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22亿元,教育支出18.85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8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1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1.96亿元,节能环保支出4.68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0.1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5.12亿元,住房保障支出5.22亿元。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85.86亿元,较年初新增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350.37亿元,较年初新增43.95亿元,增长14.3%;其中短期贷款65.66亿元,中长期贷款244.84亿元。证券机构累计成交量331.98亿元,增长29.5%;客户资产量22.36亿元,增长52.6%。

2021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1亿元,增长0.6%;人寿险保费收入12.49亿元,增长5.3%。保险业累计赔付4.11亿元,增长22.4%;其中财产险赔付3.63亿元,增长21.9%;人寿险赔付0.48亿元,增长26.1%。[2]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婚嫁

订婚

旧社会订婚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订媳妇,先由男方家备酒筵请媒人,谓之“央媒”。经媒人说合,择吉日备酒肉,由媒人送往女方家,谓之“上门”。女方家若允婚,即将礼品收下;若拒婚,则不收礼品。嗣后,男方家再择吉日,带着4件、6件、8件、12件不等的厚礼,由长辈同媒人一起前往女方家,女方家让女出拜。午间,款待以酒菜面条,谓之“带汤”。若设酒席盛情招待,谓之“大带汤”。

新中国成立以后,婚嫁习俗逐渐发生大的变化:一是实行婚姻自由,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由父母包办买卖成婚者急剧减少。二是订婚年龄普遍推迟。三是城市中的婚姻介绍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应运而生,工作活跃。

结婚

结婚前夕,男方要邀请四邻青年男女,商量有关事宜。根据女方妆奁多少,预先安排搬取人员,并请男性年长者(须有原配偶)或者村长负责带领。婚日,迎亲者(有男有女)偕吹鼓手前往女家,女家酒食款待。随后,由抬妆奁人员先将嫁妆抬走。此时,新娘须着男方带来的红衣,头戴凤冠,盖以红布(又名盖头),静候上轿。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封建买卖婚姻已被废止,结婚仪式比较简单。迎亲不用花轿,一般用拖拉机、汽车。嫁妆逐渐向高档耐用品发展。男女双方筵席一般比较丰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举行集体婚礼已在城乡兴起,即由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筹备,在“五一”、“十一”等节日期间,由主办单位将结婚者集中在一起,用糖茶招待,唱歌跳舞,婚礼仪式后欢度蜜月。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农村亦有)青年结婚在添置衣被、首饰、家具、家用电器、用小轿车迎亲及结婚筵席等方面,互相攀比、大摆阔气之风渐盛。离婚率也逐年上升。

回门

结婚次日午饭后,女家下帖,迎女婿及女儿回家,谓之“回门”。第三日,女家设筵席款待女婿,邻居备酒肉前往祝贺,谓之“看女婿”。下午,夫妇同归。

丧葬

初丧

人死后先为死者穿着寿衣(老衣)。一般男子穿衣、袍、褂等最多7件,女子则以5件为度,谓之“小殓”。之后,在炕下烧纸,移尸灵床,铺以能响动之草,面盖白纸,谓之“苫脸纸”。灵床停堂中至第三日下午入殓。棺内下垫黄土,上铺红褥,两旁用纸包香末或柏树叶垫实。尸体上再盖红单,并用新棉花蘸酒拭死者面孔,最后盖棺,谓之“大殓”。

开吊

大唐养生园大唐养生园(6)入殓的次日,即丧后第四日,开始吊唁。丧家用白纸糊门,并剪白纸为长絮,用竿棍竖立于大门外。还需用宽幅长条白纸书写“讣告”,张贴于大门之外。男女均着孝服。柩前挂白帐,帐前设祭桌,上摆祭品,两旁设男女草垫座位。亲友来吊唁者,给以白帽布,谓之“散孝”。

出殡

开吊后,选吉日出殡。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摆设酒肴祭奠,亲属在灵位前跪拜奠酒。然后,举行家祭礼,按照家族辈份先后顺序,跪拜奠酒。在整个祭奠过程中,由穿孝衣的子女及孙男孙女分别跪于灵前(男女各为一行)两侧号啕大哭。翌晨出殡,待行起柩礼毕,长子捧纸盆摔路旁,执幡前行,其他子女侄子按长幼尾随在后。吹鼓手为前导,亲朋前后送丧。至墓下葬,安置冥器,在小桌上列祭器,叫做“墓用”。旁边立纸糊童男童女。实土成冢。孝子行安主礼,抱主归家。

葬后礼

葬后还有暖墓、覆山、全山、应七、生日、百期、一周年、二周年等礼仪,直到三周年过后才除孝。未换服前谓之“重服在身”。守重服者不拜年,过春节门上不贴红纸对联。有的地方孝子穿孝服手执香,要向邻居和主要亲属家去谢孝,以后方能进出人家大门。谢孝时,遇到年老者要叩首跪拜,对方应以揖礼答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进行殡葬改革,城市提倡火葬,农村改革土葬,实行公墓。一再提倡葬礼从简,可以送花圈、开追悼会,丧主不必穿白孝服,只佩戴黑纱,以示哀思,但是旧的葬礼习俗仍在延续。1986年前后,各乡村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向群众进行移风易俗教育,具体帮助丧主办理丧事。

生育

催生

产前,娘家需准备贺喜的礼物,如婴儿的衣帽、产妇月子中的食物等。快到临产时,娘家妈要去看女儿,谓之“催生”。分娩后主家要给娘家通知,谓之“报喜”。娘家得讯后,即送所备婴儿衣物及食品。

满月

称作“弥月之喜”。女孩满月,外婆家只送喜饼、小孩衣帽及一块3尺蓝布(叫做“尿布”),以示祝贺。男孩满月则除外婆家送礼外,主人一般摆设酒筵,招待亲朋、邻居。是日,需抱着小孩游村“碰干大”(即义父),凡碰到第一个合适的人便分别认作干大、干妈、干爷、干婆(只认一人),并请到家款待。而干大等人则要送衣服、项链、银牌之类的贺礼,继送灯笼、裹肚数年,长成结婚也得备礼庆贺。干娃每年须向干大等拜年,年老临终时亦要献礼送葬。新中国成立后,“碰干大”(包括其他)之风渐息。

全灯

男女孩长到12周岁时,逢元宵节要通知亲友前来全灯。外婆家则要给女儿和外孙各送一套衣服和鞋袜、帽子及一对大红灯,其他亲戚配烛送礼。有的还送时钟、台灯、衣料等物。主家则喜容相迎,酒菜款待。

寿诞

新中国成立前,不论男女年过50即称“大寿”。诞辰日,除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外,对有钱有势的人巴结奉迎者亦多前来祝贺。寿主大摆筵席,款待来宾,但一般农民,多是从60岁开始。当日,全家子女欢聚一堂,为老人行跪拜礼、敬酒,以示祝贺孝敬。新中国成立后,祝寿者多为自己的子女,敬献礼品以寿糕最为风行。

文化事业

大樱桃大樱桃

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中心地带,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土层深厚,昼夜温差 大,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而且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均处于最适范围,匹配合理,与美国华盛顿州的维纳契(世界名牌苹果---“蛇果” 的主产地)极为相似,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生产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在全国苹果区划中被划为最适宜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铜川所产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香甜爽脆,风味醇厚,而且无污染,硬度大,耐贮运,在1974年即被国家选为国宴用果,并被确定为全国外销苹果基地,在全国、全省的多次水果鉴评中,铜川的新红星红富士等10多个品种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奖,其中红富士荣获金奖。在国内和东南业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消费者青睐。

宜君核桃

宜君核桃,具有个大皮薄、仁脆而甜,味香而浓、色亮而有泽,含油量和其成份高而品质好的特点,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耀州雪花糖

耀州雪花糖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特产。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香甜酥脆,风味独特,兼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食疗功效。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是耀州的传统特产。

卫生事业

2021年,全市公路客货周转量完成102.36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7%。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487.72公里,其中国道431.79公里(高速公路278.54公里),省道432.09公里,县道643.18公里,乡道1021.60公里,村道1959.07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5.66万辆(不含拖拉机车辆数),其中汽车11.04万辆。[2]

体育事业

档案事业

漆水流韵漆水流韵2021年,全市共拥有各类中小学校125所,在校学生7.2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10万人,普通初中1.76万人,普通小学4.3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0人,职业高中343人。各类幼儿园131所,其中公办74所,民办57所;在园幼儿2.12万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生5325人,毕业1698人。[2]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比上年增加33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比上年增加16家;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1项,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7项,其中包括后稷特别奖6项。成功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个。专利授权468件,发明授权13件。2020年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6亿元,投入强度0.49%。[2]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市共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2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8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47.74万册。

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47户,新登记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647户,总量达到2888户。耀瓷小镇项目被认定为2021年陕西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照金红色文化创意街区”入选陕西省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影片《毒影迷踪》荣获2021年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电影《六日破局》《匿名疑云》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2]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年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59个;其中医院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个,卫生院33个,村卫生室54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1个,[2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84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72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786人,注册护士4203人,疾病预防控制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69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70人。

邮电事业

2021年,全市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卡尔美体育杯”篮球男子五人制U22组比赛、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盲人跳绳比赛,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9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2100万元。[2]

旅游

2021年,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659个,馆藏案卷23.93万卷,保管档案118.53万件,馆藏资料5.56万册。[2]

著名人物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90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8元,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8元,增长10.8%。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0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6735个。

2021年,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2.0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0.1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1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8.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58万人。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3.0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0.79万人,城乡居民52.24万人。

2021年,2021年,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床位946张,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303个。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0万人,自2020年10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每人每月63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年4830元。[2]

荣誉

2021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8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8,比上年改善9.5%,PM2.5浓度同比下降16.3%,PM10浓度下降10.8%。[2]

对外交流

2021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人,比上年下降76.9%;生产安全事故8起,比上年下降80.5%。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2]

词条图册

2021年,全市邮政快递业业务总量完成1891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9%;业务总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9391.01万元,增长16.6%;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53.61万件,增长27.4%;业务收入9154.34万元,增长44.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1.6万户,普及率114.9部/百人;其中4G用户53.3万户,普及率达75.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1万户。[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