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卡

哨卡

目录导航

词语解释

指设在边境或要道的哨所。

刘白羽《昆仑山的太阳》:“这个节日,我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最西边疆一个哨卡上,和我们保卫边防的英雄们度过的。”袁鹰《悲欢·故人入我梦》:“从哨卡附近一个洋溢着欢笑的牧民帐篷中出来几位老者,快步走到我们面前。”[1]

小学课文

原文

在风雪迷漫的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是先把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这一带所有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没吱声。

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值勤?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我们一直铭记于心底,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虽然,是个和平的年代,可是,多年来,中华儿女们历经磨难用血汗换来了的新中国需要我们去保卫、去建设。每当想起那些在寒风中屹立的哨兵和为祖国奋战的战士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生起敬佩之情。

阅读点拨

《哨卡》这篇文章叙述故事感动了我: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将军发现一名战士在哨位上连续值勤了3年多,很生气。他认为上校没有带好兵,让一个战士在一个高少年地区执勤了这么长时间。可是,这位战士原来是上校的亲弟弟。将军什么也没说,转过身向上校和他的弟弟敬礼……

上校的大公无私,令我们惊愕与敬佩,山顶条件 最艰苦,他却没有让其他战士去站哨,而是让自己的亲弟弟去执勤。面对着3年来艰苦的站哨,上校的弟弟也心甘情愿。

四季是美好的,可是在这个高海拔地区哨卡上战士们却只能与寒风为伴,与白雪为友。这是多么令我们感动的哨兵和团长啊!他们夜以继日地执勤,保卫国家,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在天地之间,他们似一根根擎天柱支撑着天地,毅力如移不走的冰山,军队如劈不开的大海,镇守祖国边疆。

我们要学习上校大公无私的精神,军人们坚强的毅力,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继续前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