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量是指透射声强与入射声声强的比值。
隔声量的单位为分贝(dB),隔声量又称为传声损失(transmission loss),记作TL。对于给定的隔声构件,隔声量与声波频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低频时的隔声量较低,高频时的隔声量较高。
隔声量的测量方法根据《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GB/T19889-2005)中的相关要求进行。[1]
表示隔声构件本身透声能力的大小。又称作传声系数或透射系数。通常所指的是无规则入射时各入射角度透声系数的平均值。
对设备的隔声测试通常需要在搭建好的隔声实验中进行。隔声实验室由声源室、接收室、控制室组成。隔声实验室测试房间包括两间相邻的混响室,一间为声源室,另一间为接收室,两室之间设试件洞口,用以安装试件。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搭建隔声实验台的经验以及相关隔声标准规范的要求通常设置试件洞口尺寸4000×2500mm,面积10平方米,测量门、窗、玻璃等面积小于10平方米的试件,可根据以上标准规定,在试件洞口内构筑符合试件尺寸的安装洞口。为了控制测试房间的背景噪声,抑制侧向传声,准确测量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性能,隔声实验室采用“房中房”构造。声源室与接收室之间在结构上完全脱开;声源室、接收室与原基础间设置隔振材料;实验室的新增外墙,声源室、接收室的墙体、地面及顶选用高隔声性能的材料;测试房间的门均采用双道隔声门,作成“声闸”,进一步提高门的隔声能力。
声源室、接收室的房间尺寸比例选择合适,使低频段的简振频率尽可能分布均匀。实验室建成后,按照GB/T 19889.1-2005、GB/T 19889.3-2005与GB/T 8485-2008对隔声实验室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设置、调整扩散板位置,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吸声构造降低混响时间等,直至满足上述标准要求。
声源室、接收室内照明采用无噪声灯具;声源室、接收室室内墙面(试件桐口墙面除外)均设置电源插座,插座分两组,一组供测试设备用,一组供电暖气(功率2000W)用。实验室外墙面设置电源插座,供加工试件的电动工具用。
隔声实验室的接收室背景噪声≤20dB;测试房间的低频混响时间满足标准要求;房间内声场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强驻波。[2]
由于隔声量是频率的函数,给出各个频率的隔声量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构件的隔声性能,但在隔声性能评价时由于数值很多,造成表达上的复杂。工程上通常将中心频率为125~2000Hz的5个倍频程频带或100~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频带隔声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构件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称为平均隔声量。
式中:
---平均隔声量,dB;
---倍频程或1/3倍频程频带隔声量;
n---测量隔声量的频带数,倍频程n=5,1/3倍频程n=16。
平均隔声量相同的不同构件,其隔声性能特性曲线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采用平均隔声量的来评价构件的隔声性能是不充分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为了弥补用平均隔声量性能评价的不足,研制一种考虑了隔声特性曲线的隔声低谷的隔声效果评价量,称为加权隔声量,并由国际标准ISO717:1996和我国国家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加权隔声量用符号表示,单位为dB。[4]
加权隔声量是通过将隔声构件在频带中心频率为125~2000Hz的5个倍频程或100~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的隔声量与一组基准曲线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确定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