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面

罩面

目录导航

加铺沥青罩面结构

我国常用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类型。可以概括为:

(1)旧混凝土板+应力吸收层(或其他隔离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2)破裂稳固旧水泥混凝土板+沥青混凝土 面层;

(3)旧混凝土板+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其中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的选择又非常多样, 包括较厚的加铺层结构和薄沥青加铺层等|。

薄层罩面的优点

经过摊铺机摊铺和压路机碾压而形成的单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就是薄层罩面。 薄层罩面技术的主要优点主要有:

1)延长路面的服务寿命;

2)能够承受重载交通和高剪应力;

3)改善路面平整度;

4)能铺成需要的厚度、纵坡度和横坡度;

5)施工时中断交通时间较短,对交通流影响不显著。

薄层罩面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中修养护中,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沥青路面修补技术。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重点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和不透水性。需要比较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各自特点及其适用性以确定混合料的类型,施工设计中必要时需要调整混合料级配,施工要求比较高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最佳罩面时机原则

总结分析这些方法其确定最佳罩面时机依据的原则主要是:

1)养护费用最小原则;

2)可用度最大原则。

在罩面周期和罩面费用 成正比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原则确定的养护周期是一致的。但通常这两个原则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若按照原 则1)确定出罩面时机,则容易将大量投资花在病害较少的路面上,既造成资源浪费;若根据原则2)确定罩面时机,则易导致预防性养护的失效,也就是不能有效提高路面的可靠性,故可以在双原则的基础上, 利用多目标规划法建立优化模型,减少资源浪费,有效提高路面可靠性,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护时机。

罩面前处置

加铺沥青罩面前,首先要对旧路面板病害进行处治,消除反射裂缝的产生根源,主要包括以下3种措施:

①接缝填充。对旧路面板接缝与裂缝进行有效的填料和封缝,避免路表水进入路面结构,减小水对基层的损坏。

②碎石化。碎石化是指采用多锤头破碎机或共振式破碎机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破碎,使得旧水泥板上部约1/2厚度范围变成级配碎石状,而下部约1/2部分只是形成裂纹,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层可以作为沥青加铺层的柔性基层。

③纹裂稳固。通常采用冲击压路机低速作用于旧水泥板1~2遍,使得旧板形成横向裂纹,但不破坏基层;或采用门板式破裂机,每隔80~100cm间距作用一次,形成横向裂纹,使旧板块由大尺寸化为小尺寸,由于破裂板块间的嵌锁作用,破裂板体仍能保持整体性,而且接缝问板体尺寸变小(约1m×1m),使得温度变化引起的水平位移均化到路面板中,且由于冲击能的作用,使致裂的小板块与基层紧密贴合,消除了板底脱空现象。

性能改善

改善沥青罩面性能可通过改变沥青类别(改性或非改性沥青)及其用量或选择不同粒径集料来改变混合料类型。此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具有一定的加筋作用,能提高抗拉强度,改善加铺层的抗变形性能,可以延缓反射裂缝产生。另外,增加罩面层厚度,可提高路面结构的弯曲刚度,减小裂缝两侧由车轮荷载引起的竖向位移差。 适当增加罩面层的厚度对于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是有效的,但当沥青加铺层厚度增加到12cm后,再通过增加加铺厚度是不经济的,防治效果也不甚显著。

薄层沥青罩面厚度较薄,加强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的有效粘结就显得很重要。层间结合改善主要有3种途径:

①将旧水泥板表面打毛;

②洒布足够粘度的改性沥青粘层油。如在薄层沥青罩面层与旧水泥板间铺设应力吸收层,则不需要喷洒粘层 油。

③应力吸收层在路面结构中能依靠自身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应力。根据断裂力学理论,低弹性模量,高韧性的应力吸收层,可以缓解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现象,因而能起到较明显的防裂作用。应力吸收层的在还能将旧板的水平位移与加铺层隔离开,并且隔断基层或路基水汽上升浸入加铺层,同时阻止地表水下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