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目前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时代,临床实践证明现阶段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常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除一些早期肿瘤和个别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外,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multimodality therapy)的概念是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学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的个体化治疗集合体,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需要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有效地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1、Cancer research(癌症研究)
2、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
3、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
4、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
5、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
6、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2]
肿瘤科病例研究 Case Reports in Oncology 是一本关注肿瘤科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发行。本刊主要刊登肿瘤科医生临床诊疗的病例报告,旨在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生、学者及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交流的平台。
肿瘤学病例研究
本期刊已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肿瘤科学研究
SHERPA/ROMEO
主编
官泳松 教授 四川大学 (Prof. Yongsong Guan, Sichuan University)
编委会
李胜 研究员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Dr. Sheng Li,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于洪升 教授 青岛大学 (Prof. Hongsheng Yu, Qingdao University)
吴雄志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Prof. Xiongzhi Wu,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杨拴盈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Prof. Shuanying Yang,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陈振东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Prof. Zhendong Chen,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韩少良 教授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Prof. Shaoliang H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柯庆华 副教授 荆州第一人民医院 (Dr. Qinghua Ke, The first Renmin Hospital of Jingzhou)
张克雄 副教授 复旦大学 (Dr. Kexiong Zhang, Fudan University)
罗锋 教授 四川大学 (Prof. Feng Luo, Sichuan University)
崔建春 教授 辽宁省人民医院 (Prof. Jianchun Cui, Liaoni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精要丛书
图书作者: 蒋国梁、杜祥 主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 7309046064
出版时间: 2005-10第1版
印刷时间: 2005-10第1次印刷
开 本: 16
价 格(元): 36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20年中明显上升,在我国的一些主要大城市中,恶性肿瘤已居死亡病因中的首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也一样,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国内外对恶性肿瘤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近年来对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迅速,包括肿瘤的病因学、遗传基因、分子流行病学,以及临床方面对传统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的发明和成功的临床实践。然而在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还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进步,未知的领域和待解决的问题远远多于我们已获得的知识和已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艰巨性,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成功机遇。这也许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和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投身于对恶性肿瘤研究的原因。为了帮助这些有志于肿瘤事业的青年人复习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我们编写了这本“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精要丛书”——《肿瘤学》供复习和参考。
本书包括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内容精要,主要根据朱雄增、蒋国梁主编《肿瘤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的教材,对报考肿瘤学专业研究生的考生应掌握的主要和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最新进展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书中列出的楷体文字为研究生复试可能涉及的内容,希望有助于大家复习。第二部分是真题、仿真题与答题要点,目的是让考生了解考试的方式和方法,指明一条路径。
第一部分 内容精要
第一章 肿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肿瘤的定义
第二节 肿瘤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与肿瘤有关的病变
第四节 与肿瘤性生长有关的概念
第二章 肿瘤病因学
第一节 肿瘤病因学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 肿瘤与基因
第四节 肿瘤的组织学发生
第三章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和基础概念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四节 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的前沿——分子流行病学
第五节 癌症的遗传流行病学
第六节 肿瘤流行病学采用的一些统计方法
第四章 肿瘤病理学
第一节 肿瘤的大体形态
第二节 肿瘤的组织形态特点
第三节 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第四节 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 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
第六节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第七节 肿瘤病理诊断的应用技术
第五章 肿瘤的播散
第一节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血管形成与肿瘤转移
第四节 淋巴管形成与肿瘤转移
第五节 肿瘤侵袭转移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六章 循证医学与肿瘤学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概念
第二节 最佳证据
第三节 系统综述
第四节 临床实践指南
第五节 循证医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第一节 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概念
第三节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原则
第四节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模式
第五节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肿瘤外科治疗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各论
第九章 肿瘤药物治疗
第一节 化学治疗简史
第二节 制定合理的化学治疗方案
第三节 化学治疗癌症的水平
第四节 细胞增殖动力学概念
第五节 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分类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第七节 肿瘤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第八节 联合化学治疗原则
第九节 剂量强度
第十节 剂量调整
第十一节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第十二节 化学治疗的适应证
第十三节 化学治疗的禁忌证
第十四节 辅助化学治疗
第十五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
第十六节 腔内化学治疗
第十七节 化学治疗药物应用中一些特殊注意点
第十八节 肿瘤化学治疗的辅助药物
第十九节 常见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第二十节 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
第二十一节 恶性肿瘤并发症的处理
第二十二节 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
第十章 肿瘤放射治疗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科医师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流程
第四节 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第五节 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基础
第六节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第七节 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八节 放射治疗的新技术
第九节 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第十节 提高放射治疗疗效的途径
第十一节 放射治疗和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
第十二节 常见恶性肿瘤临床放射治疗学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治疗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肿瘤抗原的处理、加工和递呈
第三节 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第十二章 妇科恶性肿瘤
第一节 子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三节 卵巢恶性肿瘤
第十三章 肿瘤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肿瘤的生长生物学
第二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三节 肿瘤的播散
第四节 肿瘤与宿主
第五节 肿瘤基因治疗
第十四章 肿瘤遗传及遗传性肿瘤
第一节 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第二节 肿瘤遗传易感性
第三节 遗传性肿瘤的特征
第四节 常见的遗传性肿瘤
第二部分 真题、仿真题与答题要点
真题1 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肿瘤学试题与答题要点
仿真题1
仿真题2
仿真题3
仿真题4
仿真题5
《肿瘤学(第3版)(供研究生用)》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第四章“肿瘤表观遗传学”、第五章“microRNA和肿瘤”、第九章“肿瘤干细胞”;将第二版的“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和“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三章内容合并成新版的第二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肿瘤”;增加了第十三章中“肿瘤微创治疗”、第十七章中“肿瘤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及第十九章中“肿瘤个体化治疗”等内容,以介绍和探讨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及其前景;在第二十一章中增加了肿瘤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更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肿瘤研究方法学”。
五年来,在大家的热情呵护下,我们共同见证了八年制临床医学教材——这个新生命的诞生与茁壮成长。如今,第二版教材与大家见面,怀纳第一版之精华而不张扬,吞吐众学者之智慧而不狂放,正如医学精英人才所应具备的气质与神韵。在继承中发展,新生才能越发耀眼;切时代之脉搏,思维才能永领潮头。第二版教材已然跨入新的成长阶段,心中唯觉欣喜和慰藉。
回想第一版教材面世之后,得到了各方众多好评,这充分说明了:这套教材将生命科学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学科高度交叉、渗透的特点融于一身,同时切合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诠释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另外,编委构成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内容选择、编排体系、印刷装帧质量等,令广大师生耳目一新,爱不释卷。诚然,第一版教材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有的学科仍以介绍知识为主,启发性不强,对学生难以起到点石成金、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科、章节之间有重复现象,略显冗余,不够干练。另外,随着学科的进展,部分疾病的临床分类、治疗等内容已略显滞后,亟待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其中,充实完善。
鉴此,第一版教材的修订工作便提上日程。此次修订,比当初第一版的编纂过程更为艰辛和严谨,从编者的谨慎遴选到教材内容的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可谓精益求精、力臻完美,经过数轮探讨、分析、总结、归纳、整理,第二版教材终于更富于内涵、更具有生命力地与广大师生们见面了。
“精英出精品,精品育精英”是第二版教材在修订之初就一直恪守的理念。主编、副主编与编委们均是各领域内的医学知名专家学者,不仅著作立身,更是德高为范。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他们将从医执教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体会以及医学精英的特质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材当中。同时,在主编负责制的前提下,主编、副主编负责全书的系统规划,编委会构成团结战斗的团队,各位专家群策群力、扬长补短、集思广益、查漏补缺,为教材的高标准、高质量的修订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医学学科内涵的延伸与发展,同时兼顾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第二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此次修订不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流行病学》、《肿瘤学》、《生物信息学》、《实验动物学》、《医学科学研究导论》和《医学伦理学》,同时还合并了《生物化学》与《医学分子生物学》。通过主编顶层设计,相邻学科主编、副主编协调与磋商,互审编写提纲,以及交叉互审稿件等措施,相当程度上实现了突出中心、合理交叉、避免简单重复的要求。
强调启发性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第二版教材的另一大特色。除了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批判地看待事物,辩证地对待知识。创造性地预见未来。同时,这版教材也特别注重与五年制教材、研究生教材、专科医师培训教材以及参考书的区别与联系。
以吴阶平、裘法祖、吴孟超、陈灏珠为代表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对第二版教材寄予了殷切期望和悉心指导,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各位领导的支持是这版教材不断完善的动力之源。在这里,衷心感谢所有关心这套教材的人们!正是你们的关注,广大师生手中才会捧上这样一本融贯中西、汇纳百家的精品。
张天泽,M.B.Ch.B,1920年生人,1943年毕业沈阳市小河沿Christie纪念医学院七年毕业。1944-1951年普通外科住院及主治医师;1952年从事肿瘤临床工作;1980年以后着重肿瘤内科临床和研究;1983年担任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主编及学会工作;1988-1996年连任两届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1989-1996年连选连任亚太地区抗癌组织联盟常务理事;1992年连选任两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为天津切身利益大学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天津市肿瘤研究员及名誉所长。2004年2月病逝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为我国著名肿瘤外科学家,中国抗癌事业的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