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诊断学

目录导航

在临应用

地位: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

作用: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的重要基础;

从医生入门-------到终身的应用。

诊断学内容

1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叫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通过病史采集可以获得病人的症状。

2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3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examination)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4辅助检查(assistantexamination)如心电图、肺功能等。

图书信息

第八版基本信息

作者:万学红,卢雪峰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1

版次:8页数:644字数:1156000

印刷时间:2013-3-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9787117170772包装:平装

第七版基本信息

书名:诊断学.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陈文彬,潘祥林主编

ISBN:9787117095013

出版日期:2008-03-01

版次:7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印刷时间:2009-10-2

封面封面

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之一,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对诊断学中的一些基础内容作了阐述。全书共分6篇33章,具体内容包括问诊的方法与技巧、胸部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全身体格检查、临床血液学检测、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第7版《诊断学》教材的编写,除按照卫生部临床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外,还采纳了许多师生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尽量使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录

绪论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方法

第二章一般检查

第三章头部

第四章颈部

第五章胸部检查

第六章腹部

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第三篇病历书写

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第四篇实验诊断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五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第六章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第十章其他检测第五篇辅助检查

第一章心电图

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第三章肺功能检查

第四章内镜检查

第六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

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

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附录一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附录二临床检验参考值

附录三中英文索引

编辑推荐

《诊断学(第2版)》是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就医时可能因为环境生疏、不适应而严生紧张情绪,接诊医师应主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包括自我介绍,以解除患者的不安心情,使患者能平静、有条理地陈述患病的感受与经过。
3.问诊开始之前应该做好组织安排组织安排是指问诊结构与组织,首先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职责与作用;问诊主体是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家族史等。,医生应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的回答,杂乱无章韵提问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会使患者感到失望。询问结束要有明确的结束语,、以及对患者的要求和希望,告知下次就诊时间和随访计划,住院患者告知下一步诊疗计划。
4.问诊时应该注意疾病过程的时间顺序询问者应该问清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询问疾病的演变过程。要注意环境变化或药物使用后病情的变化,按时间顺序询问可避免病史资料的遗漏。如有几个症状并存时,有必要确定其先后顺序。
5、问诊时要运用过渡语言在转换问诊项目时应向患者说明即将讨论的新话题及其理由,过渡性语言对促进交流也很重要,不用或使用不当都会妨碍医患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甚至使患者产生敌意或不合作。如过渡到系统回顾时,可用“我已经问了你许多问题,你非常合作,.现在我想问问全身各个系统的情况(新话题)这对我了解你的整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理由)。”
6.问诊时要掌握好问诊进度接诊医生应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不要轻易打断他(她)的讲话,让他(她)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有时允许必要的停顿,特别是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时。如果患者不停地谈论太多与病史无关的问题,可客气地把话题引导至病史线索上来。
7.问诊时要掌握好问题类型的安排问题类型分为_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询问者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提问进程,一般性问题可引导患者像讲故事一样叙述他的病情,常运用在各部分病史的开始,这种询问方法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例如在询问现病史时可询问“你有哪些不舒服?”。特殊性问题用于收集一些特定的有关细节:如“疼痛像什么?”、“疼痛是刺痛吗?”等,特殊性问题常常是在询问一般性问题得到初步病史资料后进一步针对性提出,这种询问方法获得的信息较为精确。应该注意,仅用特殊性问题而不用一般性问题询问会限制患者提供信息的范围,反之则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应避免带暗示性的提问,否则会获得错误信息。

序言

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同时,推行“双语教学”必将促进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本科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缺乏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之一。关于“双语教学”教材可有几种形式:①直接采用原版教材,优点是语言上有优势,并能充分吸取欧美国家“诊断学”教学的先进理念;缺点是学生负担太重,而且原版教材编写体例与我国现有的规划教材差距很大,如西方国家没有与我国“诊断学”相对应的教材,“诊断学”教材中的“实验诊断”、“器械检查”、“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等部分均未纳入国外的“Physical examination”之中,而且体例相差很大:原版教材篇幅较大,实用性较差。②将中文版“诊断学”规划教材翻译成英文,优点是能与现有的教材匹配,学生的负担不大,尤其目前在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有助于与中文教材对照学习;何况我国“诊断学”教材经多次修订,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的优点很突出;价格明显低于原版教材,在学生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该教材有助于推广“双语教学”的进程;缺点是难以保证英文质量。③综合上述两种形式的优点,采用我国“诊断学”规划教材的体例,参照原版教材的表述方式,采取购买版权、整段摘用的形式,编写成“英文改编版”,融人较多的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如交流技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教材。本教材采用了第三种方式,以期成为具有鲜明特点的供医学本科生使用的“诊断学”英文版教材。为此,科学出版社与McGraw-Hill出版公司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合作协议,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摘录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原版教材或专著,包括教材中的图,编写成适合中国医学教育所需的英文改编版系列教材。

媒体推荐

书评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的症状。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仔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体征,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以及器械检查,如心电力、X线和超声等辅助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