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机器是湖南正得脱皮机械厂经过不懈努力制造而成的,碾米机设备结构、工艺简单,操作、维修方便,虽然结构形式、工作机理和技术参数不同,但结构要素基本相同,组合碾米机主要由料斗、机壳(方箱、圆箱)、米辊、米筛、米刀和机架、出米口部件、分离部件(含风机及分离筛)等部分组成。为适应市场需要、提高产品利用率、增加设备功能,不少生产企业把家用碾米机成套设备和粉碎机组合成碾、粉组合机,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分步完成不同物料的加工。还有个别产品(如细糠喷风式组合碾米机)直接将分离风机部分改为粉碎机,使碾米机同时具有碾米和壳糠粉碎功能。碾米机工作时,由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驱动米辊在碾米室内高速旋转,将碾米室内来自于盛料斗的稻谷连续向前推进并产生挤压,使稻谷与米辊、米筛、米刀之间以及谷粒之间在运动中产生摩擦揉搓,稻谷被脱去颖壳和皮层,形成米糠混合物。米糠混合物由出米口排出,经分离部件分离后,大米通过出米口流入接粮器具,米糠另口排出。大型碾米机设备使稻谷进入碾米室的流量通过设在进料口处的进料插板进行控制,流量应与碾米机生产加工能力相匹配,如流量过大则碾米室堵塞,如流量过小则会降低生产率。家用碾米机成套设备调节米辊与米筛、米刀间隙和出米口端盖上的压紧弹簧调整手轮可获得满意的成品米质量,如间隙小、压紧力大,组合碾米机则生产率高、出米率低、耗电高,碎米多;反之,在产量相同情况下,虽碎米少,但成品米糙白不均,大米加工精度低,含谷量高。
本机器主要是由米机、粉碎机、电机、机架等四大部分组成,米机主要由机盖、中座、机座、米辊、米筛、米刀、进料斗、溜筛、皮带轮、调节装置组成。粉碎机主要由进料斗、粉碎机壳体、出料斗等组成。
本机碾米部分可将稻谷一次性加工成大米,同时完成米、糠、碎米的分离。粉碎部分可用于粉碎稻谷、玉米、高梁、豆类、薯类、茎杆类及打浆。但被加工物的含水量与含杂量会直接影响米质及机器功效、负荷,用于其他作用则会导致与机器的预期用途相违背。
1.接线要求:本机不能与原有的照明线路共用,必须直接从电源总开关上用4平方毫米以上的铜线或铝线联接,不能使用插坐,建议使用10A以上闸刀开关。
2. 开机前应仔细检查机器各部位紧固件是否松动,打开机盖检蛮米辊间隙是否正确。一般米刀与米辊筋尖部的间隙是:碾筋始端3毫米左右、碾筋末端2.5毫米左右。
3. 合上开关,待机空运转1-3分钟,如果运转正常,则可进料加工。开进料插板时,应缓慢抽开,使机器逐渐增加负载,否则突然加大,可能使机器堵塞闷车。
4.中途停机,应先关进料口,让碾米室的谷碾完再行停机。
型号:6N-9/ 9F-26
生产率: 碾米≥180公斤/小时 粉碎≥250公斤/小时
功率:2.2KW
碾米转速:1860转/分
粉碎转速:4800转/分
一、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碾米机械制造行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判断自主生产单机及成套设备。单机生产方面,碾米机械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1]成套设备方面,由于在技术要求、经营规模、生产场地等方面各不相同,稻米加工企业订购生产设备时通常会在零部件配置、工艺布局、设计产能等方面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生产情况的要求,以获得最符合自身要求的生产设备。定制化的经营模式造成了碾米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中包含大量非标准零部件,使得稻米加工企业对碾米机械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依赖较大。
产品主要采取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自主采购生产和根据订单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在零部件(特别是标准件)方面采用专业化配套生产模式,在成套设备方面采取定制化经营模式;销售模式采取直销模式或通过经销商销售。
二、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与地域性特点
1、周期性特征
产品的周期性与国民经济的周期基本同步。
2、区域性特征
我国稻谷生产具有显著的区域资源特点。目前,入统稻米加工企业中,大米产量排名前6 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北、安徽、江西、黑龙江、湖南、江苏,其大米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我国碾米机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和江苏,2010 年入统稻米加工机械产量分布。
3、季节性特征
稻米收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我国稻谷主要分为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广西为早籼稻的主产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广西为中晚籼稻主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和安徽为晚粳稻主要产区。早籼稻一般每年的7 月中下旬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8 月份早籼稻集中上市;9 月中旬,中稻和一季晚稻开始收割,10 月份中稻和一季晚稻陆续上市;11 月份新产晚籼稻、晚粳稻收割完毕,双季稻主产区迎来晚稻上市季节。
(1)下游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联合化方向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年颁布的《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提出,国家鼓励农机制造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为增强企业实力、降低生产成本、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联合之路已是稻米加工企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部分大中型加工企业依靠资金优势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并通过整合提升,并购重组,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产业链,以集约化生产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产业布局也已向产地、沿海沿江以及各地覆盖主要碾米机械销售区域的大城市集中。
(2)大型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的需求将越来越高
下游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联合化方向发展,必将导致对大型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大型稻米加工企业新建的稻米加工生产线,主要是日加工能力150 吨及以上的成套设备,对产品的技术水平、加工质量、单位能耗、碎米比例等方面都有着日趋严格的要求。原有的中小型碾米加工设备产量小、精度低、能耗高,制造工艺粗糙,自动化程度低,产品性能不稳定,已经无法满足稻米加工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而大型碾米机械单机及成套设备具有加工处理量大,能耗低,工艺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需求。
(3)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将对行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年颁布的《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提出,国家鼓励发展适合农业生产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型农机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品及清洁制造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未来碾米机械产品将逐步向高效率、低能耗、自动化、智能化、成套化方向发展。碾米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有利于优化设备的运行,实时掌握生产动态;数字化和系统集成技术有利于发展远程诊断、远程调试和远程控制,可以保持生产稳定并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的柔性化,一方面更加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设备的智能化,将使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未来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将对碾米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高端成套设备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低端产品将逐步淘汰。碾米机械制造企业只有不断增加技术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持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链向深加工、杂粮加工方向发展
随着未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碾米机械产品开发中,碾米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将不断提高,产业链将不断延伸,产品用途更加广泛。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将“粮油加工副产物(稻壳、米糠、麸皮、胚芽、饼粕等)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列入“鼓励类”。稻谷除了加工大米主产品外,还可将主产品及其副产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米皮等进行再加工,制成新的产品,实现物尽其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稻米加工企业对谷物深加工利用已实现了产业化,而我国碾米机械的用途,目前已逐渐从单纯的大米初加工为主,开始在下游产品的产业链上横向发展。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首次将杂粮加工专用设备开发与生产列入“鼓励类”。目前,我国杂粮品种繁多,加工特性各异,资源分布分散,给工业化生产带来很大困难。杂粮加工大多沿袭传统的落后加工工艺,没有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市场需求与落后的加工工艺设备矛盾突出。缺少产业化的杂粮加工专用设备的状况亟待解决。因此,主要以碾米机为基础进行改装升级的杂粮加工专用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