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作者:李家华,黄天贵主编

I S B N: 7300041124

出 版 社: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 2003-10-2

内容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类的核心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它是根据高职生成长的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针对高职生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成才等实际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才观、职业道德观教育作为主线,教育、引导高职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高职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是高职生成才的一门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宗旨和主要任务是: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教育和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对高职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成才观,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书目录

绪 论

一、“思想道德修养”

二、“思想道德修养”

三、开设“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章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 肩负起历史使命

第一节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潮流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实践园地

第二节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实践园地

第三节 当代高职生的历史使命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伟大的使命 光荣的责任

二、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 在社会历史的纵横中选择建功立业的立足点

三、塑造当代高职生的新形象 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实践园地

第二章 确定正确的成才目标 争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第一节 迈好高职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高职学习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二、主动适应高职新生活

实践园地

第二节 确定正确的成才目标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人才的科学内涵及成才的一般规律

二、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三、高职生成才目标的确立

实践园地

第三节 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与优良学风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

二、高职生应全面和谐地发展自己

三、优良学风是全面发展的保证

实践园地

第三章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生涯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职业与职业生涯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

三、规划职业生涯

实践园地

第二节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特征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素质及其特征

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实践园地

第三节 培养职业个性 提高职业能力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培养职业个性

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实践园地

第四章 增进身心健康 优化素质结构

第一节 健康的科学含义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身心健康

二、心理健康标准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实践园地

第二节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高职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高职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实践园地

第三节 高职生增进身心健康的途径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高职生成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良好身心素质的方法

实践园地

第五章 增强公民意识 遵守公民道德

第一节 公民责任与公民道德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二、公民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

三、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状况

实践园地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道德及其特征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内涵

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实践园地

第三节 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实践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

二、个体、群体的公民道德实践培养

三、积极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实践园地

第六章 加强自我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

第一节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道德行为及其基本特征

二、道德品质

三、道德选择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实践园地

第二节 高职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高职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二、高职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三、高职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实践园地

第三节 加强品德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品德修养的目的和意义

二、加强品德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

实践园地

第七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第一节 人生交往与人际关系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交往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二、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园地

第二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高职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四、高职生人际关系的调适和改善

实践园地

第三节 珍惜人际友谊 摆正爱情位置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培养和发展友谊

二、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三、高职生不宜过早地谈恋爱

实践园地

第八章 坚定信念 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爱国主义的作用和特征

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现代意义

实践园地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特征

三、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实践园地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热爱祖国与热爱生活

二、热爱祖国与热爱学业

三、热爱祖国与热爱职业

四、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园地

第九章 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第一节 人生与人生道路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人生与人生的基本问题

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三、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实践园地

第二节 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人生需要与人生目的

二、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在贡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践园地

第三节 投身社会实践 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案例精选

理论讲坛

一、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二、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三、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实践园地

编辑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摘

二、关于恋爱的种种说法与理论

“爱情”一词在拉丁文里叫“厄洛斯”,也是希腊神话中出现的手拿弓箭赤身裸体的小爱神,阿芙洛狄特是代表爱情的女神。看来人类早期就有爱情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化,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对恋爱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并且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和箴言。

首先,来看看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关于爱的最为著名的阐述见于他的对话录《会饮篇》。《会饮篇》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古希腊的七位思想家如裴德罗、帕森尼亚、阿里斯托芬等在一起聚会饮酒,其中一位宾客提出要在座的每一位谈谈自己对爱神埃罗斯的看法,这一倡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柏拉图借其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他列举了恋爱的各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轻的情人醉心于肉体美,这是低级形式的爱情;第二阶段,逐渐认识到心灵美比肉体美更有价值;第三阶段,对美的认识上升到社会美和道德美的水平,最终在意念的王国中达到爱情的纯精神的、抽象的本质。只有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真理的时候,此刻的爱情才是最好的,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永恒的情感,成为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柏拉图倡导的超越肉体的精神之爱理论。

后记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是上海市教委“两课”教材编写的试点单位之一。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教育部重新修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及时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根据新大纲的精神,我们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体教师以创新的精神编写了这套7卷本的“两课”创新教程。

本教材分工如下:第一章:张丹华;第二章:连淑芳;第三章:陶倩;第四章:高燕菁;第五章:许静仪;第六章:李之喆;第七章:奚建群;第八章:吉征艺;第九章:胡建国;第十章:欧阳华。英文目录由辛慧丽译出。

非常感谢上海大学副校长周哲玮对本教程的大力支持,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对本教材的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序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一步把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我们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丛书,就是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疑难问题所进行思考的产物。

这套丛书的研究和编撰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这一研究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些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其二是面向研究生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

李家华,副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助理、学生工作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青年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太地区学生事务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1983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留学,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会常务理事、美中人文科学学会秘书长。1995年回国任职。从事大学德育教育教学和高校学生管理研究18年,主要编写著作有:《太阳之旅——道德青年.edu》《形势与政策》《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保健》《大学生事业生涯设计与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论》等。

黄天贵,男,1963年生,曾任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副校长,现任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党委副书记,系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学生工作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职教德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员。自1986年以来,主要从事中职、高职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参与了全国公开发行教材《中专生就业指导》一书的编写,担任了《求职·面试》一书的主审,并撰写和发表了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调查研究报告20余篇,其论文《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荣获成都市人民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并在全国优秀职教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入《光辉的事业、成功的探索》一书。次被四川省教委聘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对四川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熟悉职业教育,对职教德育工作有较深刻的研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