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折现率表征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适当的社会折现率有助于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引导资金投向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项目,调节资金供需关系,促进资金在短期和长期项目间的合理配置。社会折现率应体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意图。根据我国的投资收益水平、资金机会成本、资金供需情况以及社会折现率,对长、短期项目的影响等因素,200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将社会折现率规定为8%,供各类建设项目评价时的统一采用。
社会折现率是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算,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所要求的资金投资收益率标准,代表占用社会资金所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资金的机会成本,又称为资金的影子价格,单位资金的影子价格就叫影子利率。因此国民经济评价中所用的社会折现率就是资金的影子利率。在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社会折现率主要用来作为计算净现值时的折现率,或者用做评价项目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高低的基准(即用做基准内部收益率)。
社会折现率就是资金的影子价格,它表示从国家的角度对资金机会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社会折现率是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参数。在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中,它既作为计算经济净现值的折现率,同时又是衡量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此外,采用适当的社会折现率进行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也有助于调控投资规模,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实现资金在短期与长期项目之间的合理配置。
【示例】
某市拟对一条高速路进行拓宽改造,委托一家咨询公司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咨询公司设计了A方案,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18年。
表一:A方案增量经济费用效益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年份 | 1 | 2 | 3 | 4 | 5~20 |
建设投资 | 30000 | 20000 | |||
运营费用 | 640 | 720 | 800 | ||
运输成本降低 | 2000 | 2250 | 2500 | ||
时间节约 | 4000 | 4500 | 5000 | ||
交通事故减少 | 80 | 90 | 100 | ||
诱增交通量效益 | 240 | 270 | 300 | ||
外部费用 | 1500 | 1500 | 1500 | ||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 20000(仅第20年) |
(注:项目资金流量按年末发生计,社会折现率为8%)
问题:计算增量经济净现值。
答:
ENPV=-30000*-20000*+(-640+2000+4000+80+240-1500)*(1+8%)+(-720+2250+4500+90+270-1500)*+(-800+2500+5000+100+300-1500)*(P/A,8%,16)*+20000*=2717.7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