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竹

攒竹

目录导航

概述

穴位:天门(攒竹)攒竹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别名]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名解]

1)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2)眉本。眉,穴所在的部位也。本,根本也。眉本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眉发的根本。眉发与人的头发、须发一样,它皆为血气之余物,由人的肾之所生、血之所养。眉头须发始生于内而荣长于外,其气血来源在于本穴,本穴的气血强弱虚实直接关系到眉发的荣枯,故名眉本。眉头、眉柱、眉中名意与眉本同。

3)始光。始,开始也。光,光明也。始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

本穴气血为睛明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变为阳热之气,气血的变化如同从黑暗处来到光明处一般,故名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矢光、矢元名意与始光近同。

4)员在。员,周围之意。在,存在也。员在名意指本穴气血聚集于穴周,所处的范围不太大。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吸热胀散,但所扩散的范围不太大,故名员在。员柱名意与员在同。[1]

古代文献

《甲乙经》:“头风痛,鼻鼽衄,眉头痛,泣出,善嚏。”

《铜人》:“治眼中赤痛及睑瞤动。”

《大成》:“主目 目巟 目巟 ,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子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瞤动不得卧。” 

穴性

[穴义]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其气血温度比睛明穴的要高,但比头面其它经脉穴位中的气血温度要低。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用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配伍]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刺灸法]平刺0.5~0.8寸。禁灸。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