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高

会阴高

目录导航

测量点

坐骨结节最下点

在《GB/T 5703-2010》和《人体测量手册》(邵象清)[3]中,会阴点(perineum point,pe)为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坐骨下肢长坐骨下肢长在《ISO 7250:2017》[10]、《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中,会阴高定义为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即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至地面的垂距。该会阴高等于身高减坐高[2],即等于坐骨下肢长(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测量方法:被测者先以双腿叉开100mm的姿势站立,人体测高仪的滑动臂靠在大腿的内侧面,略向上移动,使其轻轻靠坐骨(ischial bone)(习惯上使用右侧)相应部位。在测量时,被测者要足跟并拢,身体挺直站立[10]

耻骨联合下缘

耻骨联合下缘耻骨联合下缘在《ISO 7250:2008》[11]、《ISO 7250:1996》[12]、《JIS Z 8500:2002》[13]、《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中,会阴高测量点位于耻骨联合下缘,该会阴高略大于身高减坐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先以双腿叉开100mm的姿势站立,人体测高仪的滑动臂靠在大腿的内侧面,略向上移动,使其轻轻靠在耻骨(pubic bone)相应部位。在测量时,被测者要足跟并拢,身体挺直站立。

测量方法比较

会阴高测量误差范围会阴高测量误差范围针对身体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即躯干与腿的比例)及腿与全身的比例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对比会阴高和身高减坐高:

(1)用会阴高表示腿长,与身高比较。

不同参考资料中,会阴高测量点可以是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10],也可以位于耻骨联合下缘[11][12][13]。前者测量所得的会阴高其实就是身高减坐高[2]

其次,测量会阴高时,被测者采取立姿,受臀大肌、脂肪等软组织的影响[14],测量点往往不好确定,活动直尺卡的位置和松紧程度对测量结果有所影响。如附表所示,在一些文献中,会阴高数据缺乏参考性。

(2)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用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表示身体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

坐骨结节在大腿伸直时不易摸到,因为它被臀大肌下缘所覆盖。需用手指沿臀沟向上重按,方可摸到。坐时,臀大肌下缘上移,坐骨结节移至皮下,与凳面接触故易摸到[14]。当人采取坐位姿势时,坐骨结节恰好与凳面接触[15]。因此,凳面即为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所在的平面;臀部的形状不影响坐高的测量,臀部的厚度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由身高和坐高衍生的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即[(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检测身体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即躯干与腿的比例)的最可靠和最具有参照价值的量化指标。而(会阴高/身高)×100虽然可以反映出被测者的腿身比,但它在反映身体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方面不如马氏躯干腿长指数明确和敏感。因此,学术上广泛使用马氏指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身高减坐高比会阴高更适合表示腿长。

附表①:《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节选,会阴高大于身高减坐高,如表所示:

年龄 项目 男女差
18-25岁 身高(mm) 1686 1580 106
坐高(mm) 910 858 52
身高-坐高(mm) 776 722 54
[(身高-坐高)/身高]×100 46.03 45.70 0.33
马氏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 85.27 84.15 1.13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分型 中腿型 亚短腿型
会阴高(mm) 796 738 58
(会阴高/身高)×100 47.21 46.71 0.50
会阴高-(身高-坐高)(mm) 20 16 4

附表②:《中国未成年人人体尺寸(GB/T 26158-2010)》节选,会阴高远小于身高减坐高,如表所示:

年龄 项目 男女差
16-17岁 身高(mm) 1706 1590 116
坐高(mm) 917 863 54
身高-坐高(mm) 789 727 62
[(身高-坐高)/身高]×100 46.25 45.72 0.53
马氏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 86.04 84.24 1.80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分型 中腿型 亚短腿型
会阴高(mm) 742 691 51
(会阴高/身高)×100 43.49 43.46 0.03
会阴高-(身高-坐高)(mm) -47 -36 -11

附表③:《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龄层次的身高-坐高、会阴高、(身高-坐高)-会阴高如表所示:

这里会阴高小于身高减坐高,而且年龄越大,会阴高与身高减坐高的差距也越大。

年龄(岁) 身高-坐高(mm) 会阴高(mm) (身高-坐高)-会阴高(mm)
20-24 790 723 783 718 7 5
25-29 794 734 784 723 10 11
30-34 795 728 783 716 12 12
35-39 792 730 781 716 11 14
40-44 790 728 775 709 15 19
45-49 786 719 770 699 16 20
50-54 784 715 767 693 17 22
55-59 774 709 756 688 18 21
60-64 760 700 737 678 23 22
65-69 755 695 728 672 27 23
70-74 752 697 725 665 27 32
75-79 754 692 722 655 32 37

附表④:《CAESAR: Summary statistics for the adult population (ages 18-65)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节选,会阴高远小于身高减坐高,如表所示: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66.59 1637.94 128.65
坐高(mm) 920.58 864.13 56.45
身高-坐高(mm) 846.01 773.81 72.2
[(身高-坐高)/身高]×100 47.89 47.24 0.65
马氏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 91.90 89.55 2.35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分型 亚长腿型 中腿型
会阴高(mm) 797 747.69 49.31
(会阴高/身高)×100 45.12 45.65 -0.53
会阴高-(身高-坐高)(mm) -49.01 -26.12 -22.89

粗略测量

年龄 项目 男女差
18-25岁 身高(mm) 1686 1580 106
坐高(mm) 910 858 52
身高-坐高(mm) 776 722 54
[(身高-坐高)/身高]×100 46.03 45.70 0.33
马氏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 85.27 84.15 1.13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分型 中腿型 亚短腿型
会阴高(mm) 796 738 58
(会阴高/身高)×100 47.21 46.71 0.50
会阴高-(身高-坐高)(mm) 20 16 4

相关概念

年龄 项目 男女差
16-17岁 身高(mm) 1706 1590 116
坐高(mm) 917 863 54
身高-坐高(mm) 789 727 62
[(身高-坐高)/身高]×100 46.25 45.72 0.53
马氏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 86.04 84.24 1.80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分型 中腿型 亚短腿型
会阴高(mm) 742 691 51
(会阴高/身高)×100 43.49 43.46 0.03
会阴高-(身高-坐高)(mm) -47 -36 -11

广义的下肢长

年龄(岁) 身高-坐高(mm) 会阴高(mm) (身高-坐高)-会阴高(mm)
20-24 790 723 783 718 7 5
25-29 794 734 784 723 10 11
30-34 795 728 783 716 12 12
35-39 792 730 781 716 11 14
40-44 790 728 775 709 15 19
45-49 786 719 770 699 16 20
50-54 784 715 767 693 17 22
55-59 774 709 756 688 18 21
60-64 760 700 737 678 23 22
65-69 755 695 728 672 27 23
70-74 752 697 725 665 27 32
75-79 754 692 722 655 32 37

腕线过会阴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66.59 1637.94 128.65
坐高(mm) 920.58 864.13 56.45
身高-坐高(mm) 846.01 773.81 72.2
[(身高-坐高)/身高]×100 47.89 47.24 0.65
马氏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 91.90 89.55 2.35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分型 亚长腿型 中腿型
会阴高(mm) 797 747.69 49.31
(会阴高/身高)×100 45.12 45.65 -0.53
会阴高-(身高-坐高)(mm) -49.01 -26.12 -22.89

相关数据

量出墙面标记点至地面垂距量出墙面标记点至地面垂距

靠墙夹书量腿长,如图所示:

日本

(1)腰围高:从最小腰围处至地面的垂距[16]

(2)腰节点高:从腰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4]

(3)股上长/直裆:从腰围线(WL)至会阴点(CR)的距离[17]

(4)会阴上部前后长/股上前后长/下躯干弧长:在躯干前正中线上,以最小腰围部位为起点,经会阴点(pe)至在躯干后正中线上的最小腰围部位的曲线长[16]

美国

体部测点体部测点

(1)髂嵴点高/髂嵴高/下肢长H:髂嵴点(ic)至地面的垂距。

(2)脐高:脐点(om)至地面的垂距。

(3)髂后上棘高:髂后上棘点(is.p)至地面的垂距。

(4)髂前上棘点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is.a)至地面的垂距。

(5)下肢全长/下肢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6)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7)耻骨联合上缘高/耻骨联合高:耻骨联合点(sy)至地面的垂距。

(9)臀峰点高:从臀峰点至地面的垂距。

(9)身高减去坐高(坐高: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18]。)

注:即英文文献中的坐骨下肢长(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10)臀沟高/臀纹线高/下肢长C:臀沟下缘最低点至地面的垂距[4]

词条图册

粗略判断腿身比粗略判断腿身比(4)腕线过臀线,指的是臂下垂时腕关节横纹线超过臀下线(取自《体操选材》[19][20]),即臀沟高大于桡骨茎突高。

由于臀沟高小于会阴高,故腕线过臀线者其正面必然腕线过会阴,腕线过会阴者其背面未必腕线过臀线。

如果说双膝过肩[21]反映出一个人身短腿长,腕线过臀线、腕线过会阴则反映出一个人躯短肢长;双膝过肩与否、腕线过臀线与否、腕线过会阴与否皆可粗略地判断腿身比(一字马高举过头例外)。而得出精确的腿长数据须测量坐高等,得出精确的腿身比须依据马氏躯干腿长指数等[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