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障子
常用的材料:
竹子(来自南方):能编成漂亮的篱笆。
木头(林区):例如松木做栅栏,又结实又漂亮,有的还长木耳。
而在平原的人家,也有做板障子的,大多是形状不规则的破木板。还有的用坯搭的院墙的。
向日葵秸杆,玉米垓子(秸杆):虽然密实,却粗糙又不美观,很容易被牲口掏一口吃,而且这种用秸杆夹的障子用一年根儿就被融化的雪水泡烂了,很容易倒,所以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夹一次。
制作方法:
夹障子不是轻巧活儿。夹障子之前,要把向日葵秸杆的头削掉。根儿底下也要削尖,让秸杆长短基本都在一米五左右,下来的废料收拾起来烧火。先在园子四周挖一道浅沟,把障子整齐的埋在土里踩实,中间用两根秸杆夹住,用麻绳扎紧。有时候还用些柳树条之类的夹在其中。
意义:
夹障子的认真和美观程度在东北被认为是衡量这户人家过日子态度的标准。障子夹的整齐又漂亮的人家,一定是干净利索,好好过日子的人家。反之,障子夹的不好,或者干脆没有障子,院子落了荒,就会被人笑话主人的懒散和不着调。
其实障子起不到什么防盗功能,只是拦住自家的鸡别跑出去,而且家家园子都爱种点香花,菇娘,长点天星星(又称“悠悠”),沙果树之类的,有个障子省得别家的孩子跑进来霍霍园子。
随着发展,东北农村渐渐地都换成了砖石结构的大墙,或是都换了铁艺的栅栏,墙垛上还有路灯,比原本简陋的秸杆障子先进漂亮了很多。而且十几年都不用换。障子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