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掀起治庸风暴的背景是,当地存在投资环境差,优惠政策难兑现,企业投诉有部门乱收费。而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武汉2010年的工业产值排名靠后。为改善官员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决定发起“治庸”问责。并且当地还在酝酿加强公务员考核制度。在武汉市设立治庸办后,市政府下属的每个局也各自设立了治庸办。
2011年4月6日,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发起一场“治庸”风暴,旨在改变官员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他要求,彻底转变部分官员“庸、懒、散”作风,优化城市投资环境。 随后,武汉成立了“治庸办”。
2011年4月11日,武汉市正式开通“治庸”投诉热线,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庸官、懒官和散漫官。 次日,湖北媒体在报道时称,“治庸”投诉热线热得发烫。根据统计,当天共接到各类举报、意见等167件次,其中投诉举报类144件次。
2011年4月12日,由武汉市“治庸办”与媒体组成的暗访组,走进该市8个局3个区的14家职能部门,实施“治庸”。
2011年4月13日,治庸办通报称,共发现不良工作作风现象29起。
2011年4月18日,武汉市治庸办通报了首轮治庸处罚结果: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23人,通报批评的34人,诫勉谈话的14人,调离现职工作岗位的7人,辞退的1人,扣除当月绩效奖金的4人,扣除全年绩效奖金的1人,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的8人,停职反省一个月的2人,并责成6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公开检讨。
得过且过;工作推进不力;创新能力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业绩平庸;谋人不谋事;纪律涣散;贪图享受;“走读”现象严重。
2011年4月21日,武汉市委机关报的《长江日报》,刊发武汉市青山区老干局局长易国祥的评论文章题为《“治庸”不能只治下》:这场行动总是要由领导组织实施,一些只想着“治下”没想到“治己”的班子和领导,本身就是庸的表现。兵庸庸一点,官庸庸一片。 阮成发对此有回应:绝不容忍“庸班子治庸”。问责治庸能持续多久,则是武汉人最关注的问题。 武汉市“治庸办”一名官员说,治庸工作刚刚开头,还没有太多的成绩,宣传得太多,老百姓会认为政府是在作秀。武汉治庸,都是按照市委书记阮成发等人的指示和讲话进行的。在坊间也有这样的疑问:武汉官员说起治庸,言必称阮成发,如果阮成发不久调走了,武汉的治庸还继续吗?事实上,在武汉掀起的这场治庸风暴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2011年4月19日,武汉全市公务员管理工作会透露,7月份,武汉将出台《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的意见》。相关的制度建设,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