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刺

泡泡刺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泡泡刺泡泡刺(4)灌木,枝平卧,长25-50厘米,弯,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嫩枝白色。叶近无柄,2-3片簇生,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全缘,长5-25毫米,宽2-4毫米,先端稍锐尖或钝。

花序长2-4厘米,被短柔毛,黄灰色;花梗长1-5毫米;萼片5,绿色,被柔毛;花瓣白色,长约2毫米。果未熟时披针形,先端渐尖,密被黄褐色柔毛,成熟时外果皮干膜质,膨胀成球形,果径约1厘米;果核狭纺锤形,长6-8毫米,先端渐尖,表面具蜂窝状小孔。花期5-6月,果期6-7月。[1]

产地生境

泡泡刺泡泡刺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新疆。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戈壁、山前平原和砾质平坦沙地,极耐干旱。[1]

生长习性

泡泡刺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末开始长叶,5月上、中旬开花,5月末开始结实,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9月末10月初霜冻后枯萎,11月初全株枯黄。若遇干旱年份,或在干旱季节,泡泡刺便呈半假死状态,则全年不开花结实或者推迟花果期。泡泡刺喜生于石质残丘、剥蚀石质准平原、山麓砾石洪积扇、干旱的山间低地、干河谷以及戈壁高平原上。在土壤水分极度缺乏时,仍能顽强地生长,对碱化土壤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最喜生于土壤表层覆薄沙的地段,在覆沙10厘米的典型荒漠上,常形成大面积的纯群落。泡泡刺分布区境内的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干燥度大于5.0,土壤为富含石膏、强度石质化的灰棕荒漠土或石质荒漠土,有时表层覆以薄沙,地表水和土壤水极度缺乏。需要年温≥10℃的活动积温在3000℃以上,是一种典型的暖温型荒漠植物。

主要价值

泡泡刺是骆驼和山羊的灌木饲料。骆驼和山羊都喜食其幼嫩枝叶,适口性良好;干枯后骆驼仍喜食,山羊的适口性有所降低,秋季泡泡刺有抓膘作用。此外,泡泡刺的固沙能力也很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