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名称】:镂月开云
【类别】: 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 圆明园景观
【文物现状】:保存
简介
镂月开云原称 牡丹亭,曾经在园中、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皇帝再次相聚。位于 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 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
镂月开云”,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纪思堂"匾额;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株,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709年),
康熙帝(即
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
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 第四子 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镂月开云旧称“ 牡丹台”。故而“牡丹台”亦是圆明园的初形。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春,皇四子胤禛请父皇来赏牡丹,十二岁的弘历在这里首次谒见皇祖,其聪明伶俐,智慧超群,受到格外赏识。 康熙皇帝便决定带回宫中亲自养育,对这位皇孙进行特殊的培养教育,雍正三年(1725年), 雍正帝(即
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 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相关资料
乾隆帝有诗云:
云霞罨绮疏,檀麝散琳除。最可误几暇,惟应对雨余。
殿春饶富贵,陆地有芙渠。名漏疑删孔, 词雄想赋舒。
徘徊供啸咏,俯仰验居诸。犹忆 垂髫日,承恩此最初。
注释:
1.“最可、惟应”二句,弘历自注: 牡丹四月始盛,而京师率值望雨时。朕幸圆明园屈指已七年,而花时晏赏者祗一次耳。
2.琳除:玉石的庭阶。
3.删孔:指孔子将古诗三千余篇删剩三百余篇。此处是说,诗经中多有草木名称的记载,而牡丹的名字未见,是否是被孔子删去了呢?
4.赋舒:指唐代 舒元与曾作( 牡丹赋)。
5.“犹忆”两句,弘历自注:予十二岁时, 皇考以花时恭请皇祖幸是园,于此地降旨,许孙臣扈待左右。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