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釉陶器

铅釉陶器

目录导航

简介

铅釉陶器[1]早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发明,它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大约在摄氏700度左右开始熔融,因此是一 种低温釉。铅不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它的主要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其颜色以绿色最 多,常见的有深绿、浅绿、翠绿、黄绿等,此外还有黄、黑、褐等颜色。这种呈美丽绿色的铅釉陶,釉面淸澈透明,光滑滋润,是陶瓷发展史上一枝夺目的花朵。铅釉陶常见的器皿有鼎、盒、壶、谷仓、陶楼、水碓、动物等随葬物。

在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常泛有一层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这是由于年代久远,埋在地下的釉陶在水和大气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人们称之为“锒釉”。

影响

它是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杰出成就之一。据考证,最早的铅釉陶是在汉代的关中地区出现的,并很快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正是由于汉代低温色釉的发明和推广,为后来各种不同色调的低温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极大地丰富了陶译装饰手段,以至后来北朝釉陶制作的复兴和唐三彩的出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