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
临床特点: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大都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的恢复期中。一般来说,育龄妇女的性腺轴应该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异常的子宫出血多数是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赘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
1.黄体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
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经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内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
排卵型功血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已建立,卵巢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所导致的。
排卵型功血,有一些是特发性的月经过多,它的定义是连续几个周期经期失血量大于80ml,但月经周期与经期的长度都是正常的,血液生殖激素周期性的波动也是正常。经过很多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子宫内膜局部调控的异常。一种是内膜局部的纤维蛋白溶解的亢进,使得血栓不稳定,内膜剥脱持久。第二个是内膜局部生成的前列腺的组分比例失衡,前列腺素的E2和前列腺素F2x的比值增加,那么PGI 2 /TXA 2的比值增加,这样造成了一种血管扩张和血小板聚集受抑制的倾向。因此,止血受到了影响。
有排卵性的特发性的月经过多常常与子宫粘膜下肌瘤、肌腺症、内膜息肉混淆。
排卵型功血还有一型是经间出血,经间出血的临床表现需要将出血的时间与基础体温的曲线进行对照,就可以分成三型。
第一型是围排卵期出血,这种情况月经期短于7天的,血停几天后又出血,量很少,持续1~3天;
第二型是经前出血(也叫黄体期出血),它是出血出现在基础体温下降之前,持续的天数是不等的,下降以后出血量增多像月经,并且按时停止。
第三型是月经期长(也就是卵泡期的出血),其基础体温下降以后出血7天不止。
排卵型功血,经间出血的病理生理指排卵功能的轻微异常,比如稀发排卵、黄体不足、过早退化,或者是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修复不良,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这种情况需要跟生殖道轻度炎症,内膜息肉,放环反应等鉴别。
1、造成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因长期出现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部分患者造成重度贫血。
2、继发感染。长期的子宫出血,改变了阴道正常的弱酸性环境,给细菌、病毒侵袭造成可乘之机,患者容易继发盘腔阴道感染,引起腹痛、分泌物异常等妇科炎症出现。
3、女性不孕。功血患者功血患者因不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造成不孕症;此外,贫血、盆腔感染也是造成不孕的原因。
4、致癌肿瘤:长期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或长期用雌激素治疗者,须注意子宫内膜的变化是否发展成为腺瘤型增生期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腺癌。
排卵型功血的治疗方法有:止血治疗;诊断性刮宫;激素疗法,中药疗法。
很 多人都听说“刮宫”止血的方法,刮宫是一种小手术,可在门诊进行,一般使用局部麻醉。在消毒情况下,医生用小刮匙伸入宫腔搔刮,用机械的方法让增殖的子宫 内膜迅速脱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痛苦,但止血快、安全、效果一般可靠。更重要的是可收集刮出的子宫内膜送到病理科化验,可了解有无息 肉、肿瘤等其他疾病,有明确诊断的价值。因此对于已婚,不规则出血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者,都应采用刮宫止血。但如果近期内已刮过宫,病理化验未见器质性疾病者,也不必多次反复刮宫。刮宫后一般出血立即减少,约一周内完全停止。一般需休息7天左右再上班。
对未婚患者尽量不考虑刮宫,或改用药物刮宫的方法。药物刮宫是针对无排卵功血患者体内缺乏孕激素影响的病理生理改变,给患者肌肉注射黄体酮,每日20毫克,共3天,内膜转变为分泌相。然后停药,造成人为的血孕激素水平下降。这时内膜规则剥脱而出血,称为“撤退性出血”,这种出血与一次月经出血相仿,持续7天左右,有时量也很多,这是预料之中及不可避免的。因此用黄体酮前必须向患者说明,止血效果要在撤退出血停止后才出现,以免患者误认为治疗失败而另找他处就医或改服其他激素导致用药紊乱。
为了减少撤退性出血的量,可在肌肉注射黄体酮时,同时注射丙酸睾酮(一种雄性激素制剂) ,每日25~50毫克,共3天。如果血量仍然很多,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止血敏、维生素C、止血芳酸等一般止血药,甚者可以输葡萄糖液、输血。撤退出血时不应再用雌、孕激素制剂。
如果年轻尚未结婚的功血患者因失血过多,或由于其它问题造成了严重贫血(血色素<7.0克/升),当时尚不能采用刮宫手术,又不能接受上面介绍的“药物刮宫”后引起的撤退性再失血,这样的患者应该住院治疗。
1.黄体功能不全
小剂量雄激素有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从而改善黄体功能作用。可于周期第5天开始,每晚口服已烯雌酚0.125~0.25mg,连服20天,另用孕激素补充体内之不足,在月经周期第20天起,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7天。
除用孕激素外,还可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目的是要促进黄体发育,增进黄体分泌功能。可在月经周期15~17天(即排卵日)开始,或在基础体温上升后2~3日起,每日或隔日肌注hCG500~1000IU,共5次。
治疗过程中,可加服维生素C、E,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一定效果。
2.黄体萎缩不全
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刮宫止血有一定效果,以后在每个周期的第21~2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次,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0mg,每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第18天开始,连服10天。这样可使子宫内膜完全剥脱。或试服避孕药抑制排卵3个周期,停药后观察疗效。
超导消融刀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不手术、不开刀、随治随走,一次可愈,超导消融刀不是真正意义的手术刀,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手段。超导消融刀治疗功血是在超导监测下破坏子宫的基底层,基底层破坏后不再有生长功能,内分泌失调不作用于功能层,故而达到治疗功血的目的。该疗法对卵巢功能没有丝毫影响,即避免了因子宫切除而至的卵巢功能早衰,又保存了妇女的子宫。
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阿胶6克(烊化),陈皮6克,枳壳15克,益母草15克,红花3克,黄芩炭10克,地榆炭15克,小蓟15克,侧柏炭10克,仙鹤草15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前温服。
中华妇科医学推荐
【参附鸡】
配方: 附片20克,人参6克,鸡肉100克。
制法: 将鸡肉切块,人参切片,与附片一起,隔水蒸1小时,加盐少许。
功效: 温肾固冲,补气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归地烧羊肉】
配方: 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干姜10克。
制法: 将羊肉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当归、生地、干姜、酱油、糖、料酒等,用文火烧至羊肉熟透。
功效: 温肾固冲,调经止血。
用法: 佐餐分次食用。
【氽蛎肉】
配方: 鲜蛎肉250克,肉汤500毫升。
制法: 将肉汤烧沸,氽入蛎肉,煮沸即可,以食盐、味精调味。
功效: 滋阴养血,清热止崩。
用法: 食肉饮汤。
【甲鱼虫草汤】
配方: 甲鱼1只(约500克),冬虫夏草20克,藕节50克。
制法: 将甲鱼去头及内脏,切块,与冬虫夏草、藕节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1小时,加入调料。
功效: 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 饮汤食肉。
1、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做到有张有弛,幸免过渡劳累。处于青春期的少女要学会自我克制,不要通宵达旦的上网、娱乐,防止因生活无规律、过渡劳累而致内分泌紊乱,促使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与进展。
2、注意情绪调剂,幸免过渡紧张与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或精神刺激又是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重要诱发要素之一。
3、加强膳食调剂,增加富含蛋白质、铁与维生素的食品。如肉、蛋、奶与新奇蔬菜、水果等。平衡膳食既有利于改善机体代谢,增强体质;又有利于增强血红蛋白含量,减轻贫血程度。
4、注意随着天气变化加减衬衫、被褥,避免过冷过热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而致经期延长,出血增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