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隐血检测

便隐血检测

目录导航

便隐血检测

   便隐血检测(FOB)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

   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只可以采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测的试验。

  便隐血检测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大肠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是城市中病死率排在第二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最近20年,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如果在癌前病变阶段和早期阶段检出并予以干预治疗,将可大大减少该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大肠癌筛检方法为粪隐血试验。因为绝大多数大肠病变都伴有出血症状,能给我们很好的提示。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人不重视这项检查,以至于耽误病情,延误治疗,造成很大损失。

   一般来讲,大肠癌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其次是腹泻、贫血、腹痛、体重下降等。但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早期大肠癌并无明显症状,微量出血肉眼也无法识别。所以要定期检查潜血,不能等到出现腹痛、腹泻、肉眼血便等问题时才想到去看病,那样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据资料显示:青年人患大肠癌后病情进展较快,更容易扩散,预后不良。另外要注意排便习惯的改变,有的人把排便不畅当成便秘,不去医院检查,等问题严重时,再查发现已经梗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肠癌早期患者多无症状,不会主动就诊,而粪便中带有微量出血是早期大肠癌唯一可以查出的异常现象。临床研究证实,87%的消化道肿瘤病人便隐血检查结果为阳性。所以对粪便中微量出血的检查(便隐血检查)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有着重要意义——早发现30年,晚发现3个月。在国际上,医学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证实,便隐血检查是行之有效的大肠癌普查检测项目。在我国,医学专家已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大肠癌普查,拯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目前临床检测基本采用两种方法:化学法(包括传统化学法和全新化学法)和免疫学方法(又称胶体金法)

检测方法介绍

1· 化学法

  1.1传统方法

  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将受体试剂氧化并显色。

  优点:结果显示快、清晰,结果可以半定量。

  缺点:A.特异性差,受饮食影响大。含亚铁离子的食物和药物对结果有干扰,假阳性率30%。隐血检查前,指导患者应避免服用铁剂、动物血、肝类、瘦肉以及大量绿叶蔬菜3天,如有牙龈出血,勿咽下血性唾液,以防粪便隐血检查呈假阳性。

  B.敏感度低,出血量>90μg/ml才能检出。

  C.方法学限制条件多:患者提前准备时间长。由于取材部位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对显色的判断不同,故在同一方法的试验中,也可产生误差。

  1.2 全新方法——四甲基联苯胺法(【便明】家用型便隐血检测试纸)

  原理:试纸上包被一层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染料和过氧化物膜,在马桶或便池内,粪便中的血红蛋白、血红素可扩散到周围的水中,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通过过氧化物膜释放出氧,将无色的四甲基联苯胺氧化成有色的联苯胺兰,呈蓝绿色显出。

  优点:A.不用采集和处理粪便,避免病菌感染,更健康、更安全

  B.无需特殊准备,试纸直接投入马桶或便池,简单易行

  C.检测过程只需几分钟,随时可恶进行检测,节约时间与成本

  D.2分钟迅速出检测结果,灵敏度高(0.2mg/100ml,微量出血即可检出)

  E.无饮食限制,避免假阳性

  F.无需多点取样,解决样本采集不规范的问题,避免假阴性(避免漏诊)

  G.全球最简便的便隐血检测方法;唯一获得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的家用便隐血检测技术;国内唯一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无需采集和处理粪便的、真正适合家用的便隐血检测产品

       1.3  两种化学法对比

       传统化学法便隐血试验虽简单易行,但化学方法容易受到饮食的干扰,被测试者检测前要求素食三天,而且化学试剂不稳定,久置后可使反应减弱,方法上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目前各医院已基本不在使用。

      全新方法——四甲基联苯胺法(【便明】家用型便隐血检测试纸)不仅是检测方法的全面升级,而且通过避免取粪便样本,可有效解决样本采集不规范的问题,同时避免感染粪便中的病菌,更卫生、更科学,此外,无需饮食限制,检测时间大大缩短,更加省时、省力。

2·免疫法

  原理:将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作为抗原、与试纸上预置的抗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出血的单克隆胶体金技术。

  2.1 血红蛋白检测法(FOB)-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Hb)。

  优点:

  A.特异性强:只针对人血红蛋白,与动物血红蛋白没有交叉。 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干扰。

  B.敏感度高:0.2ug/ml,微量出血即可检出。

  C.检测范围宽:0.2-2000ug/ml。

  缺点:A.大量出血时抗原(Hb)过剩,出现前滞反应。

            B.血红蛋白稳定性差,在消化道中长期停留发生变性,抗原性降低。

  2.2 转铁蛋白检测法---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

  优点:

  A.特异性强:只针对人转铁蛋白,与动物血红蛋白没有交叉。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干扰。

  B.敏感度高:40ug/ml,微量出血即可检出。

  2.3 两种免疫法对比

  前者可检出下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而后者能检出上消化道的出血,因上消化道的出血经消化酶作用后,其红细胞基质尽被消化,不再有免疫反应。 因为转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在健康人的粪便中几乎不存 在,而在消化道出血时的粪便中大量存在。 同时 转铁蛋白稳定性明显高于血红蛋白。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在检测Hb的同时检测Tf,能够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用两种免疫学方法同时检测两种抗原,能够起到互补作用。

  当血红蛋白被破坏时,将转铁蛋白作为补充检测手段,是临床判断是否存在出血最有价值的方法。 这对鉴别消化道出血部位,也有临床意义。

临床应用

       为解决便隐血试验的特异性问题,当前发展最快的是免疫学方法和全新方法——四甲基联苯胺(【便明】家用型便隐血检测试纸)

       免疫法试验采用抗人血红蛋白抗体胶体金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一般血红蛋白为0.2ug/ml或0.03mg/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结果,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各种动物血血红蛋白在500mg/L,辣根过氧化物酶在2000mg/L时都不会出现干扰,因而不需要控制饮食。降低了试验的假阳性率,试验操作简单快捷,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准确的优点,被广大临床医生认为是对大肠癌检查最适用的试验。

       全新方法——四甲基联苯胺(【便明】家用型便隐血检测试纸)在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中应用最为安全、方便,无需接触粪便是该方法的重要改良,相比取粪便进行检测的方法(传统化学法和免疫法),更具科学性,可有效避免多点取样的不规范性,有效避免漏诊。改良后的全新方法敏感性更高,尤其适合受检人群家用自检,有效提高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死亡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