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把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 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药理学药理学三大任务,或者是三大范畴:
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药物通常除了指导临床用药,还有工具药,进一步用于研究,对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药物研究本身就是生命科学重要的部分。这一点可想从诺贝尔获得者的比例来讲,诺贝尔获得者在药理学或者是药物获得者占30%以上,这就说明药理学在生命科学中重要地位。比如说五十年来、九十年代等药理的发现,这些对人类都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对科学有极大的发展。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指导原则的规定,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 [3]
公元一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
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收载药物884种。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科学巨著,历时27载,全书190万字、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00多条、插图1160幅。全世界广为传播,是药物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如吗啡、奎宁、阿托品、依米丁、士的宁、可卡因等。化学、生理学的进展促成了药理学的诞生,R.Buchheim创建了药理学学科,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药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彼此借鉴和促进,已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
药理学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更多更好的新药,药物科学的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市场经济竞争也促进了新药快速发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近十年来每年批准上市的新药都在20种以上。我国引进新药品种很多,但需要加快创新。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各药虽然不尽相同,药理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临床有效的药物都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但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却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例如抗高血压药都能降低血压,但降压药并不都是抗高血压药,更不一定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的好药。因此新药开发研究必需有一个逐步选择与淘汰的过程。为了确保药物对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新药开发不仅需要可靠的科学实验结果,各国政府还对新药生产上市的审批与管理制定了法规,对人民健康及工商业经济权益予以法律保障。 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及全合成化学物质。过去选药主要方法是依靠实践经验,现在可以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找寻近亲品种进行筛选或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然后进行药理筛选。对于机体内在抗病物质(蛋白成分)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即把DNA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够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此外,还可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变剂型,也可获得疗效更好,毒性更小或应用更方便的药物。
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即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包括用动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要测定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消除过程。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谱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过
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研究首先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再选择有特异指征的病人按随机分组、设立已知有效药物及空白安慰剂双重对照(对急重病人不得采用有损病人健康的空白对照),并尽量采用双盲法(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药品或对照药品)观察,然后进行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客观地判断疗效。与其同时还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计算药动学数据(详第三章)。受试病例数一般不应少于300例,先在一个医院以后可扩大至三个以上医疗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对那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新药,应有50~100例病人累积用药半年至一年的观察记录。由此制定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疗程及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后,再经过药政部门的审批才能生产上市。
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是指新药问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在广泛的推广应用中重点了解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药物只能依靠广大用药者(医生及病人)才能作出正确的历史性评。
新药的定义: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post-marketingsurveillance)三个阶段。临床前研究由药化学和药理学两部分内容组成,前者包括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后者包括以符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8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科技部)的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目的在于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可控。临床前药理研究是整个新药评价系统工程中不可逾越的桥梁阶段,其所获结论对新药从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新药的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在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I期开放,20~30例,摸索剂量。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目的是选定最佳临床应用方案。II期:盲法、随机,≥100对。Ⅲ期临床试验是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目的在于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新药通过该期临床试验后,方能被批准生产、上市。III期:盲法、随机,≥300例。Ⅳ期临床试验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IV期:开放,>2000例。
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物(drug)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
括避孕药及保健药。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动学。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生理科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
1.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2.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
3.药理效应的选择性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4.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
(1)治疗作用:指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作用。
(2)不良反应: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1.定义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2.分类按治疗目的分为:
(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病痛或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且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
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不严重,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分为:
(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
(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义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6.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町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是一种遗传性生化缺陷。
7.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小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2.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 安全用药的极限)。
4.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
5.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6.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1.量反应药理效应呈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数或量的分 药理学级表示,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
(1)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称半数有效量(ED50)。
(2)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3)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2.质反应药理效应表现出反应性质的变化,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
(三)药物的时间一效应关系药物的效应随时问而变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时效关系。药物的经时过程分为: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1.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该指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2.安全范围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
3.安全指数LD5/ED954.安全界限(LD1一ED99)/ED99。
药理学
可通过以下方面产生药理效应:
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各种物质。
3.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
4.作用于特定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载体、核酸、免疫系统和基因等。
5.非特异性作用药物作用主要与其理化性质有关,而不依赖于化学结构,并无特异性作用机制。
(一)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1.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2.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分为内源性配体和外源性配体。
3.受体的特征:①饱和性;②高灵敏度;③可逆性;①高亲和性;⑤多样性。
(二)受体的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分为四类:
1.离子通道受体。
2.G一蛋白偶联受体。
3.酪氨酸激酶受体。
4.细胞内受体。 药理学(三)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根据药物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可把药物分为激动药与拮抗药。
1.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相应的效应,与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1)完全激动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α=1)。
(2)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α<1)。
2.拮抗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α=0)。
(1)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同一受体,与受体可逆结合,量效反应曲线平行右移,斜率和高度(Emax)不变。
(2)非竞争性拮抗药:不与激动药互相竞争同一受体,或与受体不可逆结合,量效反应曲线右移,斜率降低,高度(Emax)压低。
(四)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后的信号转导第二信使:配体作用于受体后,可诱导产生一些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可作为细胞内信号的传递物质,把信号进一步传递至下游的信号转导蛋白,故称之为第二信使。
现已确定的第二信使包括: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磷酸肌醇(IP3)、甘油二酯(DG)和钙离子。
药物代谢动力学
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在体内虽然不一定集中分布于靶器官,但在分布达到平衡后药理效应强弱与药物血浆浓度成比例。医生可以利用药动学规律科学地计算药物剂量以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并掌握药效的强弱久暂。这样可以比单凭经验处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药物氧化过程少数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甲基多巴等的吸收是靠细胞中的载体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而吸收的,这一主动转运机制对药物在体内分布及肾排泄关系比较密切。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是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方式,如葡萄糖的吸收,吸收速度较快。固体药物不能吸收,片剂、胶囊剂在胃肠道必须先崩解(disintegration)、溶解(dissolution)后才可能被吸收。
药物还原过程
生物转化的第二步反应是结合。多数经过氧化反应的药物再经肝微粒体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有些药物还能和乙酰基、甘氨酸、硫酸等结合。这些结合反应都需要供体参加,例如二磷酸尿嘧啶是葡萄糖醛酸的供体。
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学这两个姊妹学科是60年代新崛起的学科。边缘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它们之间尤为突出,以致使医药工作者难解难分。虽同属药学范畴,但各有研究目的和重点。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药理研究中的最后综合阶段,也是药理学的一个新分枝。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早期的临床药理学可以简单地视为“用人体作试验”,如我国封建社会就有“君有病饮药臣先尝之”的记载。国外用人直接进行药理疗效的观察是1747年Lind用柠檬 桔子治疗患有坏血病船员的实例。但临床药理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则应从1947年算起。1974年,美国的Gold教授于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举办临床药理学讲座,至此开创了临床理学的新纪元。此后的20年间,由于化学合成业的发展,新药数量骤增。
种属差异(包括人种之间存在差异,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存在差异)是临床药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种属差异使得临床药理学不支持一种通过动物实验的药物直接到推广进入到临床,就算是不同人种之间,因为种属差异的存在,也不宜直接把药物用在不同人种身上。如麻黄碱的扩瞳作用,白种人扩瞳效果最强,黄种人次之,黑种人则几乎没有。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西德的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的发生,使得临床药理学研究真正受到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医药科学界的重视,也因此确立了它在新药研究中的理要位置。
1.观测新药对人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研究新药在人体内转运转化规律。这种研究是在国家有关权力机构审批后才能设备先进的医院在有经验的临床药理学家指导下进行。数学、物理、化学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药效学方面的评价(生理指标如心电、脑电、呼吸等;生化指标如camppg浓度改变等)达到相微观的程度。而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放射免疫等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过去不能解决的药物微量分析问题,最后求出一个药物体内动力参数。这样把衡量药品质量的标准和方法由人体外转到人体内。使新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评价深入了一大步。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Ⅰ~Ⅲ期临床研究完成。
2.对新药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长期深入临床观察,这是临床药理研究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群体病人中评价某一药物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是第四期临床研究的主要形式。如美国 糖尿病研究组从1961年开始到1966年,能加协作12所大学共征集1027名病人来观察预防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管合并症,结果发现服甲磺丁脲组的病人发生心血管病死率明显高于其它用药组,于是于1969年停止使用甲磺丁脲。美国fda专门有一个药物使用经验处负责收集上市新药副反应的报告(包括各地医务人员的自发报告)。在我国多系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用药体会或偶尔发现的某药不良反应的零散报道。如此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第四期临床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学的主要区别
(一)研究对象近几年来我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工作十分活跃地开展起来了。因为研究对象是人,尤其是对新药的评价均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范围如果纯属新药评价,则无疑是临床药理学范围。但象老药新用及中药作用机理的探讨,如利凡诺引产时其羊水中前列腺素水平的研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比较;老药苯妥英钠、地高辛、庆大霉素等我国正常健康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应该是临床药理的内容。因为是评价老药,试验无需由权力机构批准,但有的试验从报道立章看欠周密性。如对正常健康未作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及饮食控制的说明。
(三)临床药学范围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讨论十分热烈,内容相当广泛。如处方分析;总结合理用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生共似用药方案;充当用药咨询;药代动力学试验等。
(四)两者区别点就药物动力学试验而言,一般认为临床药理和临床药学的主要区别是:前才主要试验对象是正常健康人,每个上市供全身用的药物都应有药代动力学数据(国外已有数百种药物作了全面的部分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我国尚欠缺)。后者的试验对象是病人,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好者,被测药物主要限于少数治疗指数低及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在体内消除常数与剂量有关的药物。
(一)负责进行新药临床药理研究卫生部的临床药理基地要积极承担某药品的临床药理研究工作,在技术上有责任指导和协助各地临床医院开展和做好新药的临床试验和验证。并负责制订临床研究计划,组织临床试验,共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卫生厅、局指定的医院完成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的新药临床研究任务。在临床研究结束后写出有科学性的总结报告送研制单位并抄报卫生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二)对已生产的药物进行临床再评价各临床药理基地应积极开展所承担某类药物的已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工作,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药品按卫生部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实验研究,分析调整,做出科学结论。向卫生部及卫生厅、局提出评价意见。
(三)负责起草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指标和评价原则各临床药理基地负责起草各类药品的临床试验及临床验证的要求、内容及观察指标,临床评价原则,使各类药品的临床研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各临床基地在开展临床药理研究工作时,应积累新、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方面的经验,随时进行科学总结,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及药物滥用的情况调查等任务,并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五)对进行新药临床研究的医生进行临床药理专业知识培训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三个临床培训卫生部临床基地的医生和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医院的医生,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还可分专业举办小型的培训班。其它临床药理基地也可以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培训班当地临床药理骨干。各基地之间可进行横向联系,相互交流,逐步写出全国统一的临床药理讲义,使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建设一支临床药理队伍而努力。
(六)开展临床药理专业咨询和信息情报交流各临床药理基地应积极开展临床药理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应对社会开放。对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应在本单位开展血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尽一切努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基地间应开展信息交流,是促进临床药理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手段。
(七)承担卫生部及卫生厅交办的临时任务和临时性的临床药理任务。
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我国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定,化学药品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等。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效益高的系统工程。不断发现和提供安全、高效、适应疾病谱及质量可控的新药,对于保护人民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药从发现到生产直至临床应用,一般要经历创新阶段和和开发阶段。在创新阶段要制定合成或分离提纯产物的有效成分,并在病理模型上进行筛选,从而发现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即先导化合物。再研究先导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按国家关于新药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艺学研究、制剂研究、质量控制、药效学评价、安全性评价、临床药理研究等。
新药可通过实践经验或理论指导下合成、筛选而发现。新药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主要是药物化学研究和药理学研究,前者包括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后者则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分为四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20至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的初步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用量;
Ⅲ期临床试验是在新药批准上市前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例数不少于3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考察;
Ⅳ期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后,在社会人群较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也称为售后调研。 [4]研发领域又提出0期临床试验的概念。0期临床试验是一种限于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的研究,旨在评价受试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特点是:小剂量、短周期、少量受试者、不以药物疗效评价为目的,其目的是对作用于靶点指标和(或)生物标记物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进行评价。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重点研究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通过研究和实验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使医务工作者在用药时进一步认识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以及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是中药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药理学(1)通过实验研究,弄清中药的作用性质和活性强度,有助于阐明祖国医药学理论
(2)把中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中药学的发展。
(3)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结合中药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配伍应用、改良剂型、提高疗效、减少毒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4)通过实验药理学方法,发展新的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老药新用。
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泻下等,都是有价值的科学记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汉、晋时期,华佗、李当之、吴普等人对药物均有较大贡献。公元六世纪初,梁。陶弘景汇集当时流行的《名医别录》和本草经,整理编写了《本草经集注》,收药73O种,不仅增加了药物品种,而且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等自然来源分类,开创了本草学药品的自然分类法,一直为后世本草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所效法。它还设有“诸病通用药”一栏,对于辨证用药,甚为方便。书中并对采药季节,贮藏、保管、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制药规范及用药方法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说明,这在药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公元七世纪,本草学著作已近三十种,编写体例和内容取材出现了某些重复,证治和解说也互有短长,急待整理提高。因此,唐。苏敬、李勩等二十余人编纂了《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并收集了全国各地药材标本绘图,于公元654年颁布,又称《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比《纽伦药典》早877年,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对于国内外的影响甚大。
北宋时期,更为重视整理重校古代医籍,先后编纂了《开宝详定本草》和《开宝重定本草》。嘉祐年间,掌各种禹锡主编《嘉祐补注本草》,苏颂编绘《本草图经》,唐慎微据此两书并参考其他医方类书,汇编成大型综合的药物学书《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受到此后历代医家的重视。宋朝先后几次由国家派人修订,续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后世把上述二书统称为《证类本草》,这是一部集宋以前本草学大成的药书,保存了许多古代名著的精华,保留了早期文献的原貌,是《本草纲目》问世以前一直流行的大型本草,被作为研究本草学的范本。书中所引的古代医书有的现己失传,而从这本书尚能窥其概略,所以它不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意义。
明,刘文泰等奉命编纂《本草品汇精要》,取材简明精当,是继《新修本草》后由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二部本草书。稍后,李时珍鉴于《证类本草》之后五百年间出版多种本草学著作,涌现大量实用药物,对药的功能主治又
有新的发展,加以他本人积累丰富的采药、辨药、制药和用药的实践经验、乃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经史百家图书近八百种;实地调查研究,鉴别真伪,编成《本草纲目》52卷,分16部,62类,收药1892种,药图1120幅。于1590年初刻于金陵。此书总结了中国十六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就,出版后三百多年来历经多次翻刻,己有英、日、德、法、俄等译本,蜚声国内外,影响深远。 《本草纲目》问世后,清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在它的基础上撰写了与其有关的本草学著作,如增补纠误的《本草纲目拾遗》,删繁就简的《本草纲自摘要》、《本草汇纂》,还有临床实用小型本草《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吴其澞的《植物名实图考》作者以实物为依据,精绘药图,清晰逼真,修正了古代本草图绘的错误,“长编”部分摘录了历代本草及文史杂书中的有关记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普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解放后,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十分关心,先后颁布了中医政策,设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了中医药院校。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的资源调查,品种鉴定,化学及药理研究,临床观察等,均积累了大量资料。中央卫生部编纂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的规格、功效、主治、剂量用法及质量控制,都做了明确规定。不少中药书籍,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等,均从不同侧面作了初步总结。还出版了大型综合药物书,如《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药研究的成就,而后者还摘录了古代本草文献,是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书。
(2)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己有八十余载。二十年代初,中国学者首先对麻黄的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和麻黄定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由于发现它的特异药理作用,其论文报告不仅震动国内,也受到国外的极大重视,并引起世界学者对麻黄碱及其他中药研究的兴趣,致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物。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安,设备简陋,人员极少,故研究缓慢,成果甚少。主要进行了一此单味药的研究,而且没有化学、药理与临床三者的协作。化学方面主要对延胡索、钩藤、麻黄、常山、防己等数十种药材进行研究。药理则主要对麻黄、黄连、常山、延胡索、仙鹤草等数十种药材进行了研究。解放后,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整理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视,提出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中医中药的重要批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的中医中药研究机构和各级中医医院,使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范围从单方发展到复方,研究课题从资源调查到生药鉴定、炮制、化学。
药理学
药理直至临床,单味药品种之多及研究范围之广,诚属空前。对延胡索、粉防己、人参、黄连、葛根、川芎、丹参、三七、枳实、枳壳、灵芝、莪术、大黄、青蒿、青木香、益母草、天花粉等研究均较深入,还从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镇痛、强心、利尿、抗高血压、抗心律不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筛选。不但对传统中药研究较多,还研究了很多草药,如穿心莲、四季青、毛冬青、矮地茶、福寿草、满山红等,并已提供临床应用,大大丰富了药物品种。综括中草药药理研究,其中部分阐明了中医药理论(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治则),搞清了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延胡索乙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改良了某些剂型(如感冒冲剂、生脉注射液等),发现了某些药的新用途(如枳实、青皮、鹤草芽等)。但中药的成分是复杂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个成分绝不能代表一味中药,某个作用也不能概括其全部功效,固此,中药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药理学相关书籍书 名: 药理学
作 者:关利新 刘巨源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
《药理学(第3版)》内容简介:全书共分7篇40章。在原2版教材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章节,如中枢兴奋药、子宫兴奋药、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主要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等;拆分了一些章节,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抗震颤麻痹药等,并重新组合归类介绍;新增了一些章节,如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对一些章节的排序也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各章的【制剂及用法】项;增加了中英文药名索引。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4章 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
第二篇 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的药物
第5章 概论
第6章 拟胆碱药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7章 抗胆碱药
第8章拟肾上腺素药
第9章抗肾上腺素药
第三篇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10章 镇静催眠药
第11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12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13章抗精神失常药
第14章 镇痛药
第15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四篇 主要作用于内脏器官的药物
第16章 组胺及抗组胺药
第17章 呼吸系统药物
第18章 消化系统药物
第19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五篇 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的药物
第20章钙通道阻滞药
第21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
第22章 抗高血压药
第23章 抗心绞痛药及血脂调节药
第24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25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26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第六篇 主要作用于分泌系统的药物
第27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米药物
第28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29章 降血糖药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物
第30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31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2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类抗生素
第33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
第34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第35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36章 抗真菌及抗病毒药
第37章 抗结核药及麻风病药
第38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39章 抗寄生虫病药
第40章 抗恶性肿瘤药
中英文药名索引
参考文献
……
药理学作 者: 乔国芬,娄建石 主编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大16开
定价:¥55.00
内容简介
该教材紧密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的考试要求,严格把握内容深浅度,突出“三基”,体现“五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全书共分八篇四十九章,内容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及抗组胺药,抗骨质疏松药与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免疫调节药与基因治疗药物等。
这本书内容新颖,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二篇 自主神经系统药理学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第五篇 内脏系统药理学及抗组胺药
第六篇 抗骨质疏松药与内分泌系统药理学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物
第八篇 免疫调节药与基因治疗药物
基本信息
书名:药理学 《药理学》规划教材封面.
作 者:杨宝峰 编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版 次:7
页 数:57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医学 >药学
简介
《药理学》第7版是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第七轮规划教材。 《药理学》第6版自2003年8月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和读者的厚爱和药理学同行的肯定,2005年荣获卫生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药理学》第7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药理学的新进展,对内容进行了修订、增补。
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体现教材特点,以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基础,内容上涵盖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又兼顾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要。在《药理学》第7版编写过程中,不仅广泛吸收国内外其他药理学教材的精华,还以下国内外著名的与药理学有关的专著作为共同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国通用药名》、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Goodman&Grilman’s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11 Ith ed(2006)、Katzun9’S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9th ed(2004)等。
目录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郊应动力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抗胆碱脂酯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I)-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II)-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劂药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九章 镇痛药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
中英文索引
英中文索引
信息
书名:药理学(基础医学复习纲要与强化训练 )
ISBN:703017926
作者:李琳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定价:24.8
页数:0
出版日期:2006-8-1
版次:1
开本:16开
包装:
简介
这本书为《药理学》配套复习纲要与强化训练,是根据21世纪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药师的考试特点撰写而成。在题型的设计方面,更接近执业医师、药师资格考试的模式,同时针对考试中存在的应试者对简答题和问答题难以把握的现况,增加了简答题和问答题并附有参考答案,有助于使用者遵循药理学的思维模式,更为深入、细致地思考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并训练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期望这本书能够对使用者在加深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提高药理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构建药理学知识体系,增强药理学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更有裨益。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六章 抗癫药与抗惊厥药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九章 镇痛药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三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六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二十七章 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八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三十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组胺及抗组胺药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三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
作 者:谭安雄,芦靖,尤德姝 主编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6-1
版 次:1
页 数:280
字 数:380000 药理学相关书籍印刷时间:2010-6-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
这本书共分四十二章,包括绪论、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胆碱受体阻断药、解热镇痛抗炎药、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等内容。这本书注重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强调启发性、适用性,坚持“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这本书适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药物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九章 肾上腺索受体阻断药
第十章 麻醉药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五章 镇痛药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和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第十八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一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二章 抗心绞痛药和调血脂药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药
第二十四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
第二十七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第二十八章 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
第二十九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第三十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和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一章 降血糖药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
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三十七章 抗寄生虫病药
第三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三十九章 消毒防腐药
第四十章 解毒药
第四十一章 盐类和调节酸碱平衡药
第四十二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药理学(供临床药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检验等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作者:刘克辛 药理学相关书籍
定价:79.8元
出版日期:2012-2-3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书共分41章,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分4章,重点介绍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进展;各论分37章,着重阐明了每章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证。每章开头设有“学习要求”,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简明扼要地指出本章的重点;结束处设“学习重点”,提纲挈领地概述本章的知识重点,力求使学生理解、消化所学重点内容;各章后附有“思考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情况。后附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这本书可作为医药院校临床药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护理、检验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临床医师、药师、护师、从事药学研究以及药厂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基本信息
书名:药理学
药理学相关书籍
作者:娄建石等
定价:27元
出版日期:2007-8-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主干课精析精炼系列丛书之一。为使药理学内容更加适合护理学专业要求,本辅导教材在原先使用的辅导教材基础上又参考了国内外多种版本的护理药理学专著、教材和辅导教材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订。全书内容按100学时授课,每学时约3000字,再加上附属内容,总计为35万字。每章内容分内容精讲、自测习题和答案三部分。内容精讲提出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掌握内容,并就本学科的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重点解析。并在每章内容精讲后列出自测习题。包括选择题和思考题。选择题参考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类型,以检验学生应用辨析能力为主。思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目录
第一章护理药理学绪论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五章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七章胆碱酯酶抑制药和复活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第二节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第三节胆碱酯酶复活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N胆碱受体阻断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α、β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第三节β受体激动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α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
第三节α、β受体阻断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麻醉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第二节全身麻醉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苯二氮类
第二节巴比妥类
第三节其他镇静催眠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抗精神失常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第二节抗躁狂症药
第三节抗抑郁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癫痫药
第二节抗惊厥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抗帕金森病药与抗阿尔茨海默病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帕金森病药
第二节抗阿尔茨海默病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用药物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七章镇痛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
第三节阿片受体阻断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八章中枢兴奋药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九章抗高血压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章抗心律失常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第二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一章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
第二节正性肌力药
第三节其他治疗心力衰竭药物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二章抗心肌缺血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硝酸酯类第二节β受体阻断药
第三节Ca2+通道阻滞药
第四节其他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三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调血脂药
第二节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四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凝血药
第二节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纤维蛋白溶解药
第四节促凝血药
第五节抗贫血药
第六节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第七节血容量扩充剂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消化性溃疡药
第二节消化功能调节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六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平喘药
第二节镇咳药
第三节祛痰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七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利尿药
第二节脱水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八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十九章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免疫抑制药
第二节免疫增强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盐皮质激素与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一章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甲状腺激素
第二节抗甲状腺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二章降血糖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胰岛素
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三章生殖功能调节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作用于子宫平滑肌药物
第二节性激素类药
第三节避孕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四章营养支持药、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营养支持药
第二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五章抗生素
内容精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四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五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第六节其他类抗生素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六章化学合成抗菌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喹诺酮类药
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磺胺增效药
第三节其他合成抗菌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七章抗结核病药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八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真菌药
第二节抗病毒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十九章抗寄生虫药
内容精讲
第一节抗疟药
第二节抗阿米巴药和抗滴虫药
第三节抗血吸虫药和抗丝虫药
第四节抗蠕虫药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十章抗肿瘤药物
内容精讲
第一节常用抗肿瘤药物及应用
第二节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和用药护理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十一章消毒防腐药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十二章解毒药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十三章基因治疗
内容精讲
自测习题
参考答案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布里斯托大学邓迪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杜伦大学 华威大学 卡迪夫大学 堪培拉大学 肯特大学 雷丁大学
Pharmacology
药理学研究Pharmacology & Pharmacy is a peer review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Pharmacology & Pharmacy.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keep a record of the state-of-the-art research and to promote study,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within its various specialties. [5]
药理学及制药是一个同行评审的专业性国际期刊,致力于药理学和药剂的进展。这本杂志的目的是要记录部分国家的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并促进在其各类专业学习,研究和改进。
包括以下研究领域:
Analytical Toxicology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Clinical Pharmacology
Drug Delivery System
Drug Information
Drug Metabolism
Ethnopharmacology
Health Informatics
Herbal Medicine
Immunopharmacology
Medical Informatic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Pharmacognosy
Molecular Pharmacolog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Pharmaceutical Care
Pharmaceutics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epidemiology
Pharmacogenetics
Pharmacogenomics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logy and Neuroimaging
Pharmacotherapy
Pharmacy Informatic
Pharmacy Practice
本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重点突出其职业性,注重药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本书体例新颖,在编写形式上,包括正文系统和非正文系统。与普通专科教育药理学教材相比,正文系统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重点突出职业性。非正文系统包括[相关链接]、[处方分析]、[拓展提高]、[课堂活动]、[同步测试]等多个栏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书文字叙述力求简明、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免繁长的论述;同时内容精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够熟悉全面,掌握重点。
绪论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药物作用
第二节 量效关系
第三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参数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第三节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第四节 药物一般知识介绍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实训项目
项目一:普鲁卡因的LD50测定
项目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项目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五章 拟胆碱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第三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六章 抗胆碱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七章 拟肾上腺素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物的构效关系和分类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八章 抗肾上腺素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a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B受体阻断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实训项目
项目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眼瞳孔的作用
项目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离体兔肠的作用
项目三: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
项目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大白鼠法)
项目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家兔法)
第九章 局部麻醉药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一章 控制异常运动的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癫痫药
第二节 抗帕金森病药
第三节 抗惊厥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二章 抗精神失常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第三节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三章 镇痛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第二节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四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共性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酶一2抑制剂
第四节 抗痛风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五章 中枢兴奋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第二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第三节 促进脑功能恢复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训项目
项目一: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项目二: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项目三: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
项目四:地西泮抗惊厥作用
第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七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强心苷
第三节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第四节 血管扩张药
第五节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第六节 其他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心绞痛药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学习目标__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__
心血管系统药物实训项目
项目一:强心苷的强心作用
项目二: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项目三:普萘洛尔提高心肌耐缺氧力作用
第二十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利尿药
第二节 脱水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一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第二节 止血药
第三节 抗贫血药
第四节 促白细胞生成药
第五节 抗血小板药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二章 抗组胺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三章 呼吸系统用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平喘药
第二节 镇咳药
第三节 祛痰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四章 消化系统用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第二节 助消化药
第三节 止吐药与促胃动力药
第四节 泻药与止泻药
第五节 肝胆疾病用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五章 子官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内脏系统药物实训项目
项目: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八章 降血糖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胰岛素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二十九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及抗孕激素类药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第四节 避孕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内分泌系统药物实训项目
项目一:糖皮质激素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项目二: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第三十章 抗菌药物概论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十一章 抗生素
学习目标
第一节 B-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第二节 磺胺类药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十三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真菌药
第二节 抗病毒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十五章 抗寄生虫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疟药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第四节 抗肠蠕虫病药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第三十六章 抗恶性肿瘤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及分类
第二节 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化学治疗药物实训项目
项目一: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钙剂的解救(小白鼠实验法)
项目二: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钙剂的解救(家兔实验法)
第三十七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同步测试
附录药理学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参考答案
药物(dmg)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可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改变机体病理状态。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药物的大剂量使用或非正确使用可造成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此时药物表现出毒物的作用;而针对特定情况使用特定剂量的某些毒物时,能够产生治疗作用。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
周宏灏(1939年5月29日),湖南长沙人,遗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是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药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专科)考试计划的要求,由全国考委医药学类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2006年3月医药学类专业委员会对本大纲组织审稿。
本大纲由首都医科大学金有豫教授担任主编。参加大纲编写的有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药理系杨东旭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谭焕然和李卫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药理系高卫真教授、河北医科大学任雷鸣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楼雅卿教授担任主审,天津医科大学娄建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薛明教授参加审稿并提出改进意见。
大纲编审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特此表示感谢。
书评
这套教材的编写力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体现长学制教学的水平,探索和尝试突破原有教材的编写框架;体现北医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和总体水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双语”教学要求,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编入教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