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炎症性皮肤病可引起皮肤炎症后色素沉着,这些疾病包括扁平苔藓、红斑狼疮、固定型药疹、带状疱疹、玫瑰炎症后色素沉着糠疹、疱疹样皮炎、角层下脓疱病、虫咬皮炎、二期梅毒、肥大细胞病、脓皮病、脂肪黑变性网状细胞增多、火激红斑等。具体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使皮肤中硫氢基还原或部分去除,硫氢基减少,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而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色素沉着的程度与炎症的程度不大,而是取决于皮肤病的特征。炎症后色素沉着亦继发于各种物理刺激(外伤、热、放射)、化学刺激(药物、原发性刺激物、光敏物、变应性感染)。
1.色素沉着斑为浅褐、紫褐到深黑色不等。边界清楚,局限于皮肤炎症区,当红斑消退后出现,往往需数周至数月才能逐渐消退。日晒或再度炎症后色素进一步加深,甚至轻度苔藓化,部分病例持续数年不退,在深肤色的人种中,消退尤慢。一般无主观感觉。
病理改变:黑素沉积在真皮上部和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主要在嗜黑素细胞内。
1.原先有炎性皮肤病史或皮肤炎症性刺激史。
2.局限于皮肤炎症区的浅褐、紫褐到深黑色色素沉着斑。
需与Riehl黑变病、焦油黑变病等鉴别,在这些面部黑变病中均无显著的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现象,但常有焦油或焦油制品接触史。
1.患处尽量避免日晒和其他各种炎症刺激。
2.查明原发炎症性皮肤病,进行相应的预防治疗,避免炎症进一步发展。
3.局部外用氢醌霜或维A酸霜,促使色素减退。
4.口服或注射维生素C和维生素E,长期使用有助色素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