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坝乡

中文名 新坝镇
地域面积 200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乡镇简介

镇政府设有党委、政府、人大三大班子,内设四办四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另有县级部门派出机构:财政所、司法所、国土资源中心所、水管所、中心卫生院、中心小学等单位。

自然环境

新坝镇地质属祁连褶皱系的走廊过度带,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1714米--2500米(镇政府2115米),属于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平原地形。年平均气温3.2--6.2摄氏度,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219.2毫米。流径本镇的主要河流有摆浪河、西大河、石灰关河、水关河、红沙河。分布有以摆 浪河(库 容717.2万m3)、大河峡( 库容65万m3)、水关(库容74.2万m3)、石灰关(库容116万m3)、黑达板水库(库容38万m3)等3个水库及许三湾机井在内的六个灌区。境内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原煤、石灰石、铜矿石、碎金等矿藏,有较高开采价值,并有羌活、大黄、蓁艽、柴胡等多种天然药材以及丰富的牧草。盛产蚕豆、小麦、玉米、洋芋、啤麦等粮食作物和紫花草(琉璃苣)、胡麻、油菜、洋葱、番茄等经济作物和荞麦、糜谷、大葱、大蒜、中药材等作物种植,蔬菜、花卉、玉米、油葵、洋芋等多种作物制种的理想区域,尤其是气候适宜,海拔适中。境内夏季凉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松木台子、黑松岭旅游避署景点,马营河大峡谷,红塘、西柳沟高山引水渠系、大河峡、石灰关河冰川,是理想的旅游观光避署胜地。

历史沿革

商、西周时期,境内有羌人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和秦时,有乌孙人和月氏人逐水草而居。西汉初年,为匈奴占据,属匈奴浑邪王属地。西汉武帝时,纳入汉王朝版图,为汉乐涫地。后为前凉、前秦、后凉、北凉、西凉等割据统治。唐时置祁连戊,为肃州福禄县辖地。宋时为西夏地。元代属甘州路部管府。明朝时属高台千户所辖地。清代时,隶属甘州府。民国初,新坝设五区。民国28年(1939年)后,改称祁连乡,领12保。1953年改为五区,领10乡,1955年新坝东片设河西坝、新坝、暖泉3个乡,西片设红崖子、红沙河、镇边3个乡。1958年并称新坝人民公社。1961年东片设暖泉、元山子、新坝3个公社,西片设红崖子、二坝沟、红沙河3个公社。1964年东片并为新坝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新坝乡;西片并为红崖子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红崖子乡。2005年2月,两乡并称为新坝乡。

2013年9月,撤销原新坝乡,设立新坝镇,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新坝镇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存汉唐遗址羊蹄鼓城、许三湾城及古墓群、大石硌汉墓群、明代红崖堡城等遗址,均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营救红西路军指战员英勇事迹也已成为新坝乡的光荣历史。

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兴办乡镇企业,构建山区特色经济,形成了制种、番茄、草畜、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三大文明的和谐、快速发展。二OO四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159.2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9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8.6万元。

生产状况

农业生产

立足于资源优势,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发展特色农业。至目前,全镇已建成万亩制种基地(包括玉米、洋芋、油葵、蔬菜、花卉等作物面积达到26643亩)、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万亩优质蚕豆生产基地。尤其是制种、加工番茄、洋芋等作物,以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吸引诸多龙头企业争相开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

畜牧业生产

立足丰富的饲草优势,以牛、羊、猪、鸡的规模养殖和适度的马鹿、肉狗等特种养殖为重点,已建成全县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镇各类养殖大户达到2507户,养殖专业社105个,养殖专业村17个,牛、羊、猪、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0779头、101625只、38036只、133716只。

林草业生产

全镇紧抓退耕还林(草)政策机遇,进行围栏育草、荒地种草、植树造林、改变生态环境,已建立草场257277亩(其中自然草场249667亩,人工草场13000亩),林地面积19430亩,其中防护林12026亩,退耕还林9447亩,以杏、李、苹果、苹果梨为主的经济林3521亩,水果年产量117万公斤。

二三产业

认真落实省、市、县优惠政策,大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建成兆丰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高台县红砖厂、鑫磊砂石料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坝萤石矿、新坝牧场、兴盛公司、稻花香面粉厂、三江源林牧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年生产能力为水泥3万吨、红砖900万块、萤石8000吨、面粉2000吨、砂石料8万方。个体工商户达到583户,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输出劳动力4000人(次)。

综合建设

以小康建设为中心,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乡30%的农户建起了高标准小康住宅,改厨、改厕、改院、改圈农户分别达到2726户、2090户、1926户、2424户。其中870农户建起了“三位一体”能源沼气池。全镇29个村全部实现了通车、通电、通邮、通水、通电话目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6%,程控电话入户率90%,有移动电话1590部(移动680部、联通90部、大灵通550部、小灵通270部)。狠抓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目前,全镇50%以上的村、单位达到了文明村、文明单位标准,镇上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科技之乡、教育之乡、文化之乡、卫生之乡、体育之乡。

旅游景点

许三湾古城遗址

新增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旅游景区(点)——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为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海拔1488米,包括许三湾城、西南墓群、东墓群、五道梁墓群。许三湾古城具有良好的河西古文化旅游资质,为河西地区半荒漠古城遗址旅游区的典型代表。城址四周夯土筑墙,城址平面为方形,东西长66米,南北长84米,城垣完整,南面开门,有瓮城。城内有建筑基址。城周围有墓群三处,有带砾石封土的墓葬3000余座,密集处封土相互连接。在城西3公里的五道梁,分布墓葬1000多座。城北1.5公里有圆形封土墓200多座。城内外地表散见有灰、红色陶片,城内曾出土过大量的“五铢”、“货泉”、“开元通宝”等古钱币和铜箭头、铜带钩等。现存遗址主要为城墙、马面、瓮城、角墩、古井、烽火墩等。<BR> 古城遗址东北为绵延数十里的沙漠腹地,黎明可览“大漠日出”胜景;正午,因地表为沙砾戈壁,升温较快,每日可见“海市蜃楼”奇观;西部为南接祁连一泻而下的地平线,傍晚可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风光;遗址北部为阡陌纵横的绿洲,正是“人进沙退”的壮举;南望祁连,便可印证“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此地做江南”的名句。是半荒漠戈壁地区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许三湾城及墓群是汉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址,对研究当地的历史、经济、以及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