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虫

埋葬虫

拉丁学名 Nicrophorusamericanus
节肢动物门
中文学名 埋葬虫
埋葬虫科
昆虫纲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埋葬虫埋葬虫埋葬虫,又叫锤甲虫,属于昆虫中最大的一个目——鞘翅目,埋葬虫科。该科昆虫全世界大约有175种。绝大部分埋葬虫食动物死亡和腐烂的尸体,把它们转化成在生态系统中更容易进行循环的物质,像是自然界里的清道夫,起着净化自然环境的作用 。它们有些住在像蜜蜂的蜂房巢穴里;有些,特别是那些种类则住在洞穴里,食蝙蝠的粪便。

埋葬虫的体长从很小到3.5厘米都有,平均体长大约是1.2厘米。它们的外表有的呈黑色,有的呈五光六色,明亮的橙色、黄色、红色都有。身体扁平而柔软,适合于在动物的尸体下面爬行。

埋葬虫是标准的腐食性昆虫,成虫或幼虫均以动物的死尸为食,连野外的垃圾堆和臭水沟中,偶尔也可以发现前来觅食的埋葬虫。短棍棒状的触角便是它们用来循味找寻食物的嗅觉利器。

埋葬虫在食动物尸体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地,最后会自然而然地把尸体埋葬在地下,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种类特点

红胸埋葬虫红胸埋葬虫1.生活史是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

2.成虫上翅特化成硬鞘,叫做『鞘翅』,膜质的下翅折收在鞘翅下。

3.有咀嚼式口器。是腐食性昆虫。

4.多数触角是短棍棒状,末端特别膨大。

5.大部分翅鞘较短,未完全覆盖腹部,腹部末端外露。

生长繁殖

埋葬虫并不是唯一在产卵前为幼虫预存食物的昆虫,但却是唯一成对作此工作的昆虫(蜣螂及其同类或独居蜂和胡蜂等都是单独工作),无论雌虫或雄虫,均能发动为幼虫贮食的行动,但工作期间很可能有伴侣加入,这位同伴不需进行特殊仪式便被接纳。两位一起工作的劳动者,有时也会稍稍分开,其中的任一只都可能爬到其他隐蔽或显露的地方去休息半把个小时,或甚而步行或飞行到其他未知的目的地去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然後又回来工作。一般而言,交配行为会一直延迟到确有自己所造的贮食室之後,此室位在地表下一英寸或更深的地方。

埋葬虫埋葬虫埋葬虫把卵产在动物的尸体上,幼虫孵化出来以后,头二三天靠父母的褐色液体养活。 雌虫绝对是动物世界“坏妈妈”的典范,在一场致命的“抢座位”游戏中,它们会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幼虫会爬进埋葬的死老鼠体内。雌虫会用反刍的方式喂食孩子老鼠肉。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生物学家、《家族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es)一书作者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虫来回摆动身体,乞求妈妈喂食。最先抢到‘座位’的幼虫得到食物,最后的不幸儿只能苦苦乞求,在没有食物可分之后,埋葬虫妈妈便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要在幼虫中间做出选择,幸运的可以得到食物,不幸的便被自己吃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繁育的幼虫数量超过老鼠肉所能满足的数量。这种吃掉亲骨肉的策略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濒危动物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调查,美国的埋葬虫数量在急剧减少,他们已经把它列入濒危动物的名单,并且正在采取措施,使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免于绝种。

调查研究

2014年9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迪颖团队通过化石研究,发现了葬甲觅食中的夫妻合作以及亲代抚育等生活习惯,而这一习惯保存至今。这一发现使葬甲成为现今最早的社会性昆虫。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研究发现,无论是尸甲还是埋葬虫,每次出去觅食都是夫妻作战,而且有亲代抚育行为,即夫妻共同养育后代,类似于哺乳动物。有这种亲情行为的最早记录是约1亿年前的蚂蚁和约0.99亿年的蜜蜂,这也说明,葬甲成为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社会性昆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