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县志》夏时,亳州境西北为有虞氏,东南为涂山氏。
商时,亳州境内建有嵇方国。
西周,周武王封神农之后建立的姜姓焦国,由河南陕县迁都于此,并修筑焦城。
春秋初期,焦国被陈国所灭,焦城属陈国。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楚国伐陈国,夺取境内的焦城、夷邑(今城父镇)。
秦时,置谯县、城父县,属泗水郡。谯县后隶属砀郡。
西汉时,属沛郡。
东汉时,属沛国。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豫州刺史部治所迁至谯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分沛国之地设立谯郡,以谯县为治所。
亳州南部新区航拍
三国时期,魏皇初二年(221年),封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谯郡辖相县、萧县、酂县、费亭、苦县、宋县、城父县、山桑县、铚县、竹邑县、符离县、蕲县、洨县、龙亢县、虹县。(今淮北、宿州、萧县、永城、鹿邑、太和以北、涡阳、蒙城、利辛、灵璧、固镇、龙亢怀远西部,五河)。
西晋时,在此置谯国,后又为谯郡,治谯县。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为南兖州治所。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南兖州属于北周。鉴于谯城为军政重镇,北周在谯县设置总管府,统辖数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周静帝将南兖州改称亳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亳州为谯郡。
国际中药城 药都亳州唐武德四年(621年),谯郡更名为亳州,下辖谯县(今谯城区)、山桑县(今蒙城县)、城父县(今谯城区城父镇)、临涣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酂县(今河南永城酂城镇)、鹿邑县(今河南鹿邑县西南)、永城县(今河南永城)、真源县(今鹿邑县)8县。武德五年(622年),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武德七年(624年)改亳州总管府为都督府。
宋时,亳州属淮南路,宋真宗升亳州为集庆军,置节度使,统县七。
金时,属南京路,下辖6县5镇。
元时,亳州属汴梁路,下辖6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于亳州称帝,建 “韩宋”政权,以亳州为都城三年。
明朝初年,亳州一度为县,属南直隶凤阳府。弘治九年(1496年),又升县为州,境内设义门巡检司。
清初,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雍正二年(1724年),亳州辖谯县(包括今谯城区、涡阳县和利辛大部分地区)、太和县、蒙城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为散州,隶颍州府。同治三年(1864年),清政府在亳、阜、蒙、宿接壤处,以雉河集为县治,循北魏古郡名,设立涡阳县。
亳州历代管辖范围(10)民国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隶安徽省凤颍六泗道(后改名淮泗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9]辖城关及郊区,与其他边区县并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专员公署。
1964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部分行政区域,为利辛县行政区域;治所设于利辛集。
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县级),其辖区不变;同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1998年2月,收归省直接管辖(享受副地级待遇)。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
2018年10月,亳州市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10]
亳州市
截至2021年,亳州市下辖3个县、1个区。[11]
3个县: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1个区:谯城区。[11]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12]距省城合肥330公里,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面积8374平方公里。[13]
亳州(2)亳州市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14][15]
亳州市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除蒙城和涡阳零星分布的剥蚀残丘以外总体为典型的黄淮堆积型地貌,为近代黄河泛滥沉积区域,微地貌分为河漫滩、泛滥微高地、泛滥坡平地、决口扇形地、河间洼地、河间平地、低丘7种类型。
亳州市土壤类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潮土、棕壤土和石灰土。其中砂礓黑土(又叫青黑土)是一种具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浅育性砂礓层的暗色土壤,是古老的农业区耕作土壤之一,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1.6%;潮土系黄泛沉积物发育而成,约占总面积的23.2%;棕壤土系老的黄土性冲击母质所形成,分布于河流中游沿岸,呈带状分布,占土地总面积的1.5%。石灰土系以石灰岩为主的风化积物发育而成,均集中在小山丘周围,约占土地面积的3.7%。[16]
亳州夜景(30)亳州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17][18][19]
亳州市辖区内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367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72条,100 平方公里以上河道42条,分属淮河水系和洪泽湖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20][21]
亳州
涡河左岸自谯城区牛集镇灵子门行政村代桥自然村首先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 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公里,流域面积1871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22][23]
河流名称 | 河长(公里) | 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 流经县(区) |
---|---|---|---|
涡河 | 177 | 3772 | 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 |
西淝河(上段) | 99 | 1871 | 谯城区、涡阳县、利辛县 |
西淝河(下段) | 26 | 396 | 利辛县 |
茨淮新河 | 65 | 1407 | 利辛县、蒙城县 |
北淝河 | 55 | 844 | 涡阳县、蒙城县 |
包河 | 58 | 351 | 谯城区、涡阳县 |
芡河 | 80 | 1328 | 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 |
资料来源:[24] |
河流名称 | 河长(公里) | 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 流经县(区) |
---|---|---|---|
涡河 | 177 | 3772 | 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 |
西淝河(上段) | 99 | 1871 | 谯城区、涡阳县、利辛县 |
西淝河(下段) | 26 | 396 | 利辛县 |
茨淮新河 | 65 | 1407 | 利辛县、蒙城县 |
北淝河 | 55 | 844 | 涡阳县、蒙城县 |
包河 | 58 | 351 | 谯城区、涡阳县 |
芡河 | 80 | 1328 | 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 |
资料来源:[24] |
亳州(2)亳州市土地总面积为85225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079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4790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9539公顷。[23]
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显示:亳州市有农用地707929.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07%,其中耕地598701.97公顷,在三县一区土地利用中均占主体地位,在各县区空间上的分布较为均匀;园地6725.02公顷,主要分布于谯城区;林地23189.03公顷,在各县区均有分布,以谯城区为最;牧草地108.11公顷,约80%的牧草地分布于涡阳县;其他农用地79205.31公顷,各县区其他农用地在其农用地中所占比例以蒙城县为最高,其次是利辛县。[24]
亳州市有建设用地124789.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05135.62公顷,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占其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例介于76.49%-90.37%之间,高低顺序依次为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交通运输用地8987.81公顷,均匀分布于各县区;水利设施用地9484.50公顷,过半分布于利辛县;其他建设用地1181.67公顷,主要分布于涡阳县、蒙城县。[25]
亳州市有其他土地19538.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9%,在各县区分布比例谯城最高,利辛最低,涡阳、利辛两县居于两者之间。[26]
类型 | 名称 | 面积(平方公里) |
---|---|---|
国家湿地公园 | 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 8.95 |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 5.86 | |
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 | 4.26 | |
省级湿地公园 | 利辛阚泽省级湿地公园 | 4.25 |
资料来源:[27][28] |
类型 | 名称 | 面积(平方公里) |
---|---|---|
国家湿地公园 | 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 8.95 |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 5.86 | |
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 | 4.26 | |
省级湿地公园 | 利辛阚泽省级湿地公园 | 4.25 |
资料来源:[27][28] |
亳州市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50.2亿吨,位列全省第三位。[27]
截至2015年底,亳州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227.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6%,林木绿化率22.14%。[28]亳州市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29]
曹操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6]
2010年,亳州市有29个民族,9万余名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五分之一,有17个民族村(社区),74个民族自然村。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97.5%以上,主要分布在谯城区、涡阳县。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和围寺而居的情况。[30]
市委书记:杜延安
市委副书记:邓真晓[31]、秦凤玉[32]
市长:秦凤玉[33][8]
副市长:左龙、[34]钟治峰、曹振萍、孟祥国、戴力、薛冰、刘婉贞[35]
秘书长:张传宾[36]
主任:王玉玺
副主任:巩中、龚艳玲、解杰昂、张洁、熊国洪、孔祥永[35][37]
政协主席:汤涌
政协副主席:应国君、张国芳、李长春、王时银、于群、陈昭敏、吴斌
秘书长:靳家海[38]
亳州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GDP)[2]19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1.3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681.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9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2:35.0:50.8调整为13.8:34.5:51.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39509元,比上年增加3390元。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5%。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5673个,公益性岗位2644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4%,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6]
亳州之夜(2)亳州市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经济作物以玉米、棉花、烟叶、蔬菜为主;畜禽养殖业发达,涡阳、蒙城、利辛曾被誉为“黄牛金三角”。[39]
璀璨亳州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7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38.4千公顷,增加1.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3千公顷,增加0.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8.3千公顷,增加2.8千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58.5千公顷,增加0.4千公顷。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514.6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318.3万吨,增长0.7%;秋粮196.3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4.5万吨,增长2.6%。糖料产量0.5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312.7万吨,增长5.5%。瓜果产量59.0万吨,增长6.1%。
2021年,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88.5万头,比上年增长9.6%;全年生猪出栏342.6万头,增长33.8%。猪牛羊肉产量32.5万吨,增长29.0%。禽蛋产量8.1万吨,下降12.0%。牛奶产量1.1万吨,增长37.5%。水产品产量5.4万吨,增长1.9%。
2021年,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3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3.6%,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率先建设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实现农民种田不下地;肥水还田提升高标准农田地力做法,获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简报》刊登向全国推广。培育“亳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优质亳菊、亳芍、亳丹皮、亳天花粉、义门苔干、涡阳大豆等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691个、认证个数居全省前列。涡阳县、利辛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
2021年,年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35家,较上年新增65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65家。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社)54个,较上年新增34家,年末拥有农民合作社2.8万家,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园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32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3个。累计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7家。五得利集团、金沙河面业、温氏集团、上海鹏欣集团、牧原集团、正大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亳州,形成了中药加工、精品粮油、绿色蔬果、生态畜牧、优质白酒等五大农产品加工集群。[6]
规划图(3)
2021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企业66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国有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增幅分别比规模工业高了23.4个和10.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30个工业行业中,12个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2.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2.9%,医药制造业下降7.6%,汽车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2%,五大主导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0.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6%。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小麦粉增长8.0%、精制茶增长32.1%、熟肉制品增长7.8%、白酒增长3.7%、服装增长1.5%、塑料制品增长22.9%。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9%;营业利税总额下降5.8%;利润总额下降17.9%。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8个行业利润均超亿元。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1.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8.7万平方米,增加347.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18.7万平方米,增加125.3万平方米。[6]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比上年增长1.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4%;民间投资下降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9%。工业投资增长9.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8%。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0.9%。商品房销售面积685.3万平方米,下降2.7%;商品房销售额398.8亿元,下降5.0%。
2021年,全年992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1%。其中,497个续建项目投资完成率107%;495个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488个,开工率98.6%。623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0.3%;24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223个,开工率92.1%;竣工项目118个,竣工率126.9%,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亳州魏武广场停车楼项目、蒙城万达广场项目、墨泰新型材料项目、永刚药业提取项目、江淮瑞风中高端MPV产品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北京同仁堂现代中药生产建设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或主体完工;古井集团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住方科技公司智能化门窗生产项目、利辛县传旗重科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钢结构(桥梁钢、焊管)生产项目、韵达亳州现代产业园项目、亳蒙高速项目、亳州民用机场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2.7亿元,增长1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7.4亿元,增长20.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080.6亿元,增长18.9%;餐饮收入109.5亿元,增长32.2%。
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1.8%、下降3.9%和增长14.9%。其中,粮油类增长9.6%,肉禽蛋类增长9.8%,服装类下降5.4%,化妆品类增长4.6%,日用品类增长8.3%,中西药品类增长2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1%,汽车类增长15.7%,金银珠宝类下降8.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9%。
2021年,全市电商网点774个,培育电商示范镇8个、电商示范村31个、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龙头企业10家。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632家,全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95.8亿元。
对外经济和旅游
亳州景点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0%。其中,出口4.8亿美元,下降47.6%;进口1.6亿美元,增长17.6%。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36.2%,贸易型企业出口下降97.0%。从出口商品看,中药材出口下降14.4%,高技术产品增长8.0%。全市孵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5家。积极组织92家企业参加第四届进博会等国际会展,实现进出口额2.98亿美元;210家企业与RCEP缔约方开展外贸进出口贸易,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22家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出口2734万元。
2021年,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亿美元,增长18.5%。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38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8%。国内旅游收入189.6亿元,增长36.1%。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4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4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处;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及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省研学旅行基地3个、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6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2个、AAA级旅游村庄13个。北关历史街区成功获评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汤王温泉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神农谷中医药研学旅游基地、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研学旅游基地、火星时代研学旅游基地、古井酒文化研学旅游基地获评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古亳寻味香炉套装”荣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银奖,百年峥嵘、百年筑梦、百年征程3个产品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
交通和邮电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9.6%。
2021年,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833万人,比上年下降45.8%,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量27596万吨,增长10.0%;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8.7亿人公里,下降34.3%,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62.2亿吨公里,增长10.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8.7万吨,下降62.4%。亳州机场、亳蒙高速二期、徐淮阜高速亳州段等项目正式开工,11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2021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6.1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私人汽车66.3万辆,增长8.6%。轿车拥有量33.9万辆,增长9.6%,其中私人轿车33.1万辆,增长9.7%。全市城区年末公交营运车辆2139辆,出租车营运车辆3005辆。
2021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71.8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2.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9.5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2.0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4.2万户。开通5G基站1608个,实现重点集镇、工业园区、高速、高铁沿线5G网络覆盖。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96.2亿元,增长11.4%。财政支出377.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完成321.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284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5.8亿元,增长13.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859.3亿元,增长12.8%;住户存款余额1944.8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4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2.5亿元,增长15.2%。其中,短期贷款1061.6亿元,增长11.4%;中长期贷款1638.4亿元,增长17.0%,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854.5亿元,增长15.3%。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9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股民(含基金)总数13.4万个,比上年增长21.0%。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7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8家,人寿保险公司19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总收入80.3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7.4亿元,下降2.6%;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43.0亿元,增长4.8%。赔款和给付32.8亿元,增长24.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27.0亿元,增长34.9%;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5.7亿元,下降8.6%。[6]
2021年,亳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省级名录38项,市级名录180项。[6]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夹弦 | 五禽戏 | 老子传说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棒鼓舞 | 捻军歌谣 | 亳州剪纸 |
庄子传说 | 蒙城歌谣 | 卢家笙制作技艺 | |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 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 | 淮北梆子戏 | |
淮北大鼓 | 清音戏 | 九曲黄河灯阵 | |
亳州二夹弦 | 华佗五禽戏 | 泗州戏(拉魂腔) | |
大班会 | 晰扬掌 |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 | |
资料来源:[40][41] |
武术: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晰扬掌、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均产生于亳州。[42]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5]
民风民俗(4)高跷: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
大班会: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大班会中的主要人物是通过典型的、性格化的舞蹈动作,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斗: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二夹弦:又名两夹弦,也称"大五音"。国家非物质文化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亳州二夹弦特色鲜明,清音唱腔优美、婉转悦耳。曲牌除正牌《满江红》等外,还有杂曲10多个。曲目有《西厢记》、《白蛇传》、《红楼梦》、《西游记》等。[43]
亳州梆剧:又称“淮北梆子戏”、“安徽梆子”、“土梆子”,是流行于淮北地区的艺术个性化比较强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戏剧剧种。
华佗五禽戏:是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体委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夹弦 | 五禽戏 | 老子传说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棒鼓舞 | 捻军歌谣 | 亳州剪纸 |
庄子传说 | 蒙城歌谣 | 卢家笙制作技艺 | |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 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 | 淮北梆子戏 | |
淮北大鼓 | 清音戏 | 九曲黄河灯阵 | |
亳州二夹弦 | 华佗五禽戏 | 泗州戏(拉魂腔) | |
大班会 | 晰扬掌 |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 | |
资料来源:[40][41] |
亳州牛肉馍做法有三道工序:第一道是做馅儿,用上好黄牛肉剁成肉泥,佐以粉丝、葱、姜及多味材料,拌匀后,其形状以能成形不塌架为准;第二道是和面,面和好之后要"醒"好,然后用手按成薄皮,层层卷入肉馅,直到皮薄如纸;第三道是炕,先把炭火生旺,再于旺火上盖一层炭灰,厚度以不露明火为准。然后放上平底锅,兑上清香油,把牛肉馍放锅里文火细炕,并不断转动,使其受热均匀。
亳州锅盔又叫壮馍,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做法是,取大块面团反复揉"熟",做成脸盆大一个圆饼,厚约寸许,直径一尺到二尺,表层粘上一层芝麻,放在平锅上文火干炕。
油炸馍又称油杠,为亳州独有。其形似油条,却比油条短而粗,其味道也似油条,但比油条松软可口。[43]
特色饮食及特色产品(13)蒙城撒汤源于亳州市蒙城县。撒为肉汤、肉杂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误写为"撒汤"、"杀汤"等。雁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鸡蛋在碗里,搅拌匀后,用肉汤浇沏,制成肉汤蛋花茶。
太太鱼是亳州的一道特色菜。其名源于亳县县太爷(清末武将)之妻。
蒙城油酥烧饼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用木炭、煤炭或烤箱烤制。质量要求是底面一样,层多边不硬,出炉后点火即燃。面以盐水和,并按季节调整用盐量,反复揉制,再拽成一二尺长的面带,均匀抹上预先制好的猪油、元茴、花椒、葱等混合佐料,卷好制成饼状。入炉前涂以酱色油和芝麻,入炉烘烤时要掌握火候和炉温。烤熟后饼呈黄色。
亳州市近现代工业源于传统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已能制造陶等器皿。三国时期的酿酒,唐代的绢织,宋代的绉纱以及明清时期的减酒、酱胡芹、万寿绸、毛毡等亳产手工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清宣统元年(1909年),同茂顺蛋厂建立,成为亳州现代工业的发端。
魏武小磨香油 | 亳芍 | 亳桑皮 | 亳紫菀 |
亳州牡丹 | 古井贡酒 | 高炉酒 | 烟草 |
亳桐 | 黄牛 | 豪门贡菊冰茶 | 中涡1号杨树 |
观堂大蒜 | 秦大园萝卜 | 苏赵梨 | 洺流子酒 |
红堂鼓 | 纺织 | 苔干 | 三官核桃 |
亳菊 | 亳花粉 | --- | --- |
资料来源:[43] |
魏武小磨香油 | 亳芍 | 亳桑皮 | 亳紫菀 |
亳州牡丹 | 古井贡酒 | 高炉酒 | 烟草 |
亳桐 | 黄牛 | 豪门贡菊冰茶 | 中涡1号杨树 |
观堂大蒜 | 秦大园萝卜 | 苏赵梨 | 洺流子酒 |
红堂鼓 | 纺织 | 苔干 | 三官核桃 |
亳菊 | 亳花粉 | --- | --- |
资料来源:[43] |
亳州区位交通
亳州交通通讯十分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307国道在市内交叉穿过,规划中的商(商丘)景(景德镇)高速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界阜蚌高速公路将在境内穿过,四通八达的公铁水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十三五”期间,亳州机场至高铁南站轨道交通将开始建设,投资30亿元。
亳州市内有311国道、105国道和202、203、224、305、307、308省道在此交汇,济广高速公路(济南-广州),宁洛高速公路(南京-洛阳),许亳高速公路(许昌-亳州),宿登高速公路(宿州-登封)、济祁高速公路(济宁-祁门)构成亳州市“井”字型高速公路网。S307一级公路完成改造,济祁高速永利段等建成投入使用。
亳州市内有京九铁路、青阜铁路纵贯全境,商杭客运专线、三洋铁路将贯穿亳州、亳蚌铁路开工建设[44],亳州境内有客运站亳州站、涡阳站和建设的亳州南站。[45]亳州火车站
亳州机场2016年中国民航局正式批复亳州机场场址,场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和涡阳县交界处,机场跑道位于刘竹村,机场航站楼位于立德北侧标里镇崔楼村。机场总投资40亿元,其中机场轨道交通30亿元。[7]
亳州市内建有亳州大寺港、涡阳港、蒙城港、利辛港等,有涡河、茨淮新河、西淝河、阜蒙新河、利阚新河、惠济河等6条航道,航道总里程362公里,通航里程286公里。
2021年,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55个,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231个,新增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村36个,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村总数达1194个。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68公里。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完成农村改厕4.97万户,蒙城县完成农村厕所长效机制示范县建设;完成3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4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6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覆盖所有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医保政策,回归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6]
2021年,年末全市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2.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2所,在校生7.1万人。普通高中32所,在校生10.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0%。普通初中277所,在校生26.5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983所,在校生51.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1.3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所,优化调整23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乡村智慧学校323所,并与省智慧学校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2021年,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家,总数达256家。各类科技成果493项。主要科技成果有: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五味中药对欧盟出口质量控制示范研究”、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涡麦182”等。
2021年,全市现有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当年新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家,新备案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家、新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重点实验室2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家。认定技术合同567项、合同成交总额56.2亿元,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375项、成交额36.4亿元,输出技术合同143项、合同成交额11.7亿元。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新引进4名博士后进站工作。成立各级各类科技志愿服务队64支,组织科普活动267场次,参与公众超过30万人次。涡阳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1年,全年全市商标注册22547件,同比增长41.8%;有效商标总量80553件,同比增长38%。授权专利4023件,其中发明专利722件。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安徽皖美品牌示范企业6家。[6]
亳州市人民医院(2)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20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7个,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8个,建设农家书屋1296个。全市免费送戏下乡1429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广播电台4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出版报纸1种,总印数903万份。[6]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513个,其中医院86个,卫生院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301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993人,注册护士14130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26124张。全年诊疗2402.4万人次。村卫生室134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941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坚定不移抓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全市设置接种点146个、接种台690个,培训接种人员4568人,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40.8万剂次、428.3万人。市人民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市中医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打造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规培基地。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肿瘤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中医院二期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亳州市再次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市”。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4615个,其中体育场21个,体育馆3座。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获24枚金牌、48枚银牌和57枚铜牌。“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90次,其中现代体育项目群众活动62次,民间传统体育群众活动28次。举办首届“亳州杯”全国象棋快棋锦标赛。[6]
亳州市博物馆
2021年,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1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消费性支出17706元,增长8.9%。
2021年,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9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23918元,增长8.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4%,衣着增长22.4%,居住增长37.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30.4%。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0%,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平方米。
2021年,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74元,增长8.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0%,衣着增长58.1%,居住下降9.2%,交通下降28.5%。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7.2平方米。
2021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8.6万人,比上年增长19.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4万人,增长4.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65.6万人,增长0.9%;参加生育保险595.0万人,增长1.1%;失业保险19.8万人,增长16.3%;全市参加工伤保险33.0万人,增长0.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62.5万人,下降0.2%。全市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发放低保金10.9亿元,较上年增长4.0%,城镇低保年末保障0.9万人,农村低保年末保障22.6万人。
2021年,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666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32个,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93个,综合性社区服务站127个,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亿元,筹集公益金2781万元。[6]
2021年,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89.7公顷,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1.3万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247.1公顷。补充耕地1085.7公顷,人工造林2373公顷,完成四旁植树103.4万株,完成森林抚育4.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28个。完成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两侧15公里范围内人工造林1.1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0万亩。年末园林绿地面积4224.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4平方米。
202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28.8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0.1亿立方米。已发现各类矿产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种,煤炭储量达50.6亿吨。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33.9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9.8%。液化气年家庭用量0.3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9.7%。
2021年,年末全市有各类气象台站4个,自动观测点315个,市、县级环境监测站5个。全市年平均气温16.5℃;年日照总时数2059.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57.1毫米
2021年,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5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8.5%。PM2.5平均浓度为38.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2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2.4分贝。在涡河设置的涡河亳州、义门大桥、岳坊大桥、龙亢4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Ⅳ类、Ⅲ类、Ⅲ类、Ⅲ类,较上年水质改善。西淝河亳州市断面水质为Ⅳ。
2021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8起、死亡4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41.5%、25.5%。全年共排查安全隐患11.3万处,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森林火灾事故、无重大消防火灾事故、无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6]
综述
境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6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7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著名的人文景观有: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花戏楼、太清宫、曹操运兵道、华祖庵、曹氏宗族墓群等,在安徽三大旅游版块中,以亳州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区是其中之一。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花戏楼 | 曹操运兵道 | 曹氏宗族墓群 |
万佛塔 | 尉迟寺遗址 | 南京巷钱庄 | |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 --- | -- | |
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华祖庵 | 天静宫 | 道德中宫 |
江宁会馆 | 汤王陵 | 陈抟庙 | |
薛阁塔 | 伍奢冢遗址 | 纪家塔 | |
张乐行故居 | 捻军会盟旧址 | 店集镇柘王宫遗址 | |
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 | 东岳庙 | 红城子遗址 | |
明王台 | --- | --- | |
资料来源: |
主要景点
景点 | 图片 |
---|---|
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 | 花戏楼 |
曹操地下运兵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 | 运兵道 |
曹操宗族墓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 | 曹操宗族族墓群 |
曹腾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魏武大道路西的曹氏家族墓群北侧,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墓葬。 | 曹腾墓 |
曹嵩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曹腾墓西北处,是魏武帝曹操父亲的墓葬。 | 曹嵩墓 |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它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首领所居住的村寨或城堡,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尉迟寺 |
华祖庵是后人祭祀东汉神医华佗的庙祠,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曹魏遗迹斗武营和先医庙、神农氏衣冠冢之间。 | 华祖庵 |
万佛塔,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城东南,原名插花塔,俗称蒙城砖塔,是皖北地区著名的佛教建筑,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故名万佛塔。此塔在宋代属兴化寺,明代属慈氏寺。故又名兴化寺塔、慈氏寺塔。 | 万佛塔 |
文庙,又名孔庙、黉学、学宫、圣宫,俗称圣人殿.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蒙城县新城路中段路北。 | 文庙 |
庄子祠,位于亳州市蒙城县东郊。据《蒙城县志》记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为纪念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文学家、蒙城乡贤庄子,在涡河北岸漆园故址首建庄子祠堂。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 | 庄子祠 |
天静宫,又名老君殿、太清宫,在亳州市涡阳县涡河北岸的老子出生地郑店村。1985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一统志》、《钦定四库全书》、《中都志》等书均记载说天静宫为老子所生之地.在亳州东120里福宁镇。 | 天静宫 |
江宁会馆,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古泉路中段,清代南京药材商人集资兴建,具有祭祀神灵、祈福求财,交流信息、商务活动,方便起居、娱乐休闲三大功能。 | 江宁会馆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