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为《相和歌·瑟调曲》歌辞,前半是宴饮的描写,后半是议论。本篇又题为《野田黄雀行》。[1]
诗词原文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 知命复何忧。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大关的思考。“欲何求”,“复何忧”,寓答干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
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王昌龄的箜篌引沉潜悲郁,描写了边塞的军将生活经历。
诗词原文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李贺之李凭箜篌引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就展现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
温皓然,原名温冰然。1976年9月出生,天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出版有长篇小说《缘分的天空》、《花魂鸟魂》、《般若飘香》、《塞外明珠》、《凤兮凰兮》等计百余万言。现居北京。 温皓然是“七十年代以后”逆创作潮流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审美取向直指《红楼梦》。
第一章 灵异·梵净山
第二章 神曲·禅空
第三章 别调·琵琶叹
第四章 秦婳·悉昙
第五章 紫丁香·在天井里开花的时光
第六章 雪·白色女神
第七章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第八章 瀑布·从梦中苏醒
第九章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第十章 绵绵之葛·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第十一章 命运·一支看不见的笛子
第十二章 穆穆清风·长袖善舞
第十三章 芭蕉·不解丁香结
第十四章 风·没有白白地吹
第十五章 枉凝眉·悲伤的月亮在空中
第十六章 祸乱·黑暗从夜的翅膀上掉落
第十七章 烈焰红唇·温柔的秘密深藏心底
第十八章 乣缦缦·明月藏鹭
第十九章 孽情·看不见红日的光焰
第二十章 有心惊晓梦·无计转春风
第二十一章 夜色·又黑又芬芳
第二十二章 伊人·涂了奶酪的天空
第二十三章 幻·片时春梦归逝水
第二十四章 罪与恶·拖火的身体倒载而下
第二十五章 哭嫁·仙源绝唱
第二十六章 雪魄冰魂·虎畏化缘僧
第二十七章 悲风·满钵擎来尽落花
第二十八章 娑婆世界·火中载莲
第二十九章 母语·我以数不清的方式爱你
第三十章 蜨蝶·箜篌引
尾声
奇异变换 笔锋犀利
作曲家借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乐曲前半部分以虚实相映的旋律,起伏多变的节奏,着意抒发原诗带有幻想性的意境。后半部分采用比较明快的舞蹈性节奏,既有轻灵,又有粗犷,既有婆娑翩翩,又有“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特景观。使听众随着乐曲进入一个天高地阔神话般的世界。
1200年前,诗人李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李凭演奏的箜篌音乐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今天,庄曜先生又在这首奇幻瑰丽、光怪陆离的诗作中融入自己的臆想,将其转化为意境抽象的、扑朔迷离的音乐。这,无疑是一个绮丽、奇妙的巧合。
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本书是一部以魔幻浪漫的手法描写现实题材的小说。书中小女孩秦婳具有超常洞察魔力,能看出她那些混迹于商场、演艺界、文学圈亲友们的前世今生,而这些或为名为利或为正义苦心经营、饱受磨难的男男女女,前生或是某菩萨身边的仙童玉女、菩萨净瓶中凋落的花瓣,或是各种妖孽神怪。现实的人间百态和佛界魔幻的氛围结合在一起,使得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浪漫主义色彩。
书摘
第一章:灵异·梵净山
1
中国历来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却不知从何
时起,又多了句“梵净归来不谈山”的说法。位于贵州江口、印江、松桃苗
族自治县的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海拔二千四百九十二米,奇峰异秀,
百态玲珑,委蛇磅礴;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为五属毗连之区,仰
观有象,如登三十三天;俯瞰无涯,但数九十九溪;天桥荡荡,金顶巍巍。
山内古木参天,各种珍贵稀有动植物多达上千种,有原始森林十五万亩,风
景四季如画,终年郁郁芊芊,其中,最为名闻遐迩、蜚声世界的便要数与乐
峰上盛产的旃檀了,因此峰状如牛头,故又名牛头旃檀,是一种香飘百里并
能安身除疾的香木树,有赤、白、紫色诸种,历来皆被奉为神树。与之相反
的,便是生长在凤凰顶、白云寺等局部地段的那些极其古老的、在经历了冰
川之后仍旧奇迹般幸存下来的冷杉,多少年来,它们一直冰美人一般地沉睡
于梵净山顶部的莽莽林海之中,少人知晓。
花溪渔村就娴静地傍依在这座上耸巍峰、下瞰穷谷、深远奧冥的与乐峰
和两座小山丘之间,远远望去,这山,这村,以及两处小山丘竟就像一把天
然形成的、威赫巨大的太师椅一般。它之所以得名,自然是缘于村里那条水
盼兰情、娟娟楚楚的数百里花溪了。在日新月异、繁华璀璨的二十世纪末,
世居在这里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农耕的村落文明阶段。与邻近的一些村庄有所
区別的是,花溪并不是都以同宗同姓而居,并且还是多民族聚集地。这里的
人们,多是三代同堂,每一户人家至少也有五六人,多的则有十余人。
小可爱秦姻的家就安在距离花溪最近的地方,她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两个未出嫁的多才多艺的姑姑(小姑姑秦芙半年前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
还有漂亮的姐姐和粉嘟嘟的弟弟住在同一座繁荣美丽的院落里。全院是由住
宅和园林两部分组成,住宅的正屋中间设有中堂,里面摆放着神龛,中间有
条不紊地陈列着被擦拭得明晃晃的桌椅条凳,这里是拜祭祖先和宴请宾客的
地方,俗称堂屋,也正是将秦姻的爷爷奶奶姑姑们和其父母姐弟隔开的所在
;此外,还有坐落在院子各处的东、南、西凉房,它们各个分工不同,各有
所用、各尽其职地分别盛放着家中的各种农具、丰收的粮食、一缸缸自己腌
制的咸菜和往年炼制下的动物油以及喂养家畜家禽的饲料,还有即将出嫁的
大姑姑的未婚婆家送来的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东凉房外面的窗根下
立着一个捣糕用的石碓子和奶奶的一架旧纺车,在与南凉房相隔的地方,搭
着一个以上坯和茅草搭建而成的窝棚,里面住着这整座院子里的忠诚卫士—
—“红红”’它是爷爷心爱的宝贝,有着一身棕红色的、华光沃沃的毛,两
只虎视眈眈的蓝眼睛,终日竖着威武的耳朵,一见着有陌生人来,立刻就龇
着两排寒光闪烁的锋利牙齿,将身上的铁链子挣得“当啷啷”乱颤,令来人
骨悚筋麻地狂吠不止;南凉房和西凉房的中间,是一排低矮的土粮仓,既能
盛放不同季节收回来的新粮,又是小孩子们捉迷藏时的上等藏身之地。在它
的西南处十几米的地方,分别搭有鸡圈和羊圈,那里面有秦嫗和姐姐秦妲最
喜欢的“红花花”、“蓝花花”、“芦花花”和刚刚落生不久的“小咩咩”
。
P1-2
书评
初识温冰然(温皓然)这位享有“缔造中国纯粹古典主义小说文本”之
名的“70后”女作家,竞让我有一种近乎颤栗的惊艳……温冰然(温皓然)的
小说比一般作品与诗靠得更近。她发自肺腑,性情自然流露,让人体味到诗
的意境……读温冰然(温皓然)的文章,学问、节义、经术皆粲然于胸,洒
然于笔底,其体气之高妙浑灏,令人由衷折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她会被学
界宗师季羡林、文怀沙等人深为推赏的原因之一罢!
——摘自《作家文摘》2004年4月9日
我们读《红楼梦》,有时会想,如果那里面的女子生活在现在,会是什
么境况呢?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中有《红楼梦》的韵味,但这种韵味也只是
语言与氛围上的,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看不到《红楼梦》式的女子,自
然也无法看到她们的命运。但在温冰然(温皓然)的近作《花魂鸟魂》中,却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红楼梦》式的“古典美人”在今天的命运与遭际,读来
令人感慨良多。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3年9月3日
在很大程度上,我更愿意把温冰然(温皓然)的《花魂鸟魂》当作一部关
于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的当代女作家的精神成长历程的记录来读。可以说,《
花魂鸟魂》就是一部“最后的灵魂膜拜者”的生活、精神“成长史”。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