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钵山

铜钵山

中文名 铜钵山
号称 绵江第一峰
目录导航

人文历史

康熙二十年(1678 年),徐氏子孙“不忍先志湮没”,出资重修铜钵寺,并聘请了当时瑞金名士、洋溪刘孟宗重写碑文,铜钵山由此建上了第二次振兴。

清嘉庆十年(1806年),清代阳湖派散文大家恽敬任瑞金知县。此前,九堡密溪古村罗敬亭早已崛起于江南文坛,在他们周围,又聚集了一大批江南文人,密溪罗屋、铜钵山更是成为这些文人唱和之所,据密溪罗屋的族谱记载,罗屋与铜钵山一直交往甚密,双方每次大型庆典,都会互派人员祝贺,此时的铜钵山,绵延10里的石阶路,苍翠的古松,青青的茶园,悠扬的茶歌,古朴的寺院,如天籁般的梵唱与晨钟暮鼓,构成了古瑞金十景之一“铜钵茶歌”的具体内涵,每到盛夏,铜钵山成了当时瑞金人避暑的胜地。有古诗赞曰:“瘦鹤相随到远峰,忽传洁籁踏歌浓。薰晴吹散暖香草,酥雨含芳秀紫茸。联袂采来矜语笑,提筐相和步雍容。宫商偏向兰舆发,况有风涛石畔松。”

文革期间,铜钵寺作为“四旧”被毁,只保留一座“绵江第一峰”的石碑及一块清康熙二十年的《徐氏施铜钵山碑记》碑文。后虽有当地百姓捐资重修,但与当年“瑞金十景”之一的风光差距甚远,何时重现昔日风景,是许多瑞金人民的共同企盼。

烈士纪念亭

烈士纪念亭烈士纪念亭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离开瑞金长征。为领导苏区军民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中共中央在瑞金成立了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守的红军第24师等武装力量,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南方3年游击战争。同年底,中央分局根据形势需要,组建了中共瑞西特委和瑞金独立营,并以铜钵山为基地,领导开展了河西区的游击战争。

1935年3月,为掩护中央分局突围转移,苏维埃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赵宝成、中央分局委员李才莲、瑞金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刘连标等率领红军战士与敌激战,在瑞金铜钵山地区壮烈牺牲。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及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昭示后人,传承红军精神,从2010年始,瑞金市出资修建了铜钵山红军烈士纪念亭。

相关古诗

游铜钵山

(一)

好风铜钵来,鸣禽戏翠葇。

四野众畦黄,中峰一径幽。

偕友临绝顶,白云空悠悠。

众生皆若石,高坑激水流。

何意逐沉浮,随心任去留。

勿扰禅静去,弯月倚山头。

(二)

铜钵巍峨入云端,不羡山中羽翼仙。

铜钵山铜钵山(5)勇向高坑激水流,勤桨奋帆石破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