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首先是由外国传教士传来中国的,鸦片战争前后,他们在出版一批中、外文报刊的同时,也开始向中国读者零星介绍报纸的观念和知识。第1篇新闻学的专文是《新闻纸略论》(1834),它简略地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西方报刊出版的现状等问题。外国传教士的新闻论述,强调报刊在传播西方文化知识、推进中外人士联系的重要作用,反对清廷言论专制政策,其用意在为他们的报刊自由进入中国制造舆论。
1854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整套办报方案,主张通过报纸发挥“收民心公议”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最早发表的有关报纸的论述。
自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中国人自办报纸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报纸作用、功能的探讨,日渐增多。王韬、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陈虬等一批改良主义思想家,纷纷著文阐述报纸在牖新知、开风气、通民隐、达民情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的作用,要求把报纸作为推动国家富强的工具,同时对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维新运动的办报热潮中,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强调了报纸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意义,突出了报纸的“去塞求通”、联络同党、权衡国是的职能,显示出维新派运用报刊发动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意向,这是中国新闻学的开端。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新闻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到教育领域内[3]。
1924年,复旦大学在国文部开设的《新闻学及现代政治》课程,随后在国文部附设“新闻学讲座”,在国文部扩充为中国文学科后,又在其下设立新闻系,1988年新闻系扩建成为独立的新闻学院。
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在文学院先后开设的编辑出版、播音主持和广告学专业。
1987年,国家科委发表的统计年报文件就将新闻学正式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5个学科项目之一。
1998年,新闻学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一级学科。同年,原新闻学(050301)、国际新闻(050303)体育新闻(050306*)三个专业合并调整为新闻学(050301*)[4]。
2001年3月,教育部公布2000年度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由原编辑出版学专业调整)、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雁北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吉首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获批设置新闻学专业。
2002年,河南大学正式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是中国最早成立新闻学院的高校。
2004年初,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新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九大学科之一。
2005年前后,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部分高校逐渐建立起专门从事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闻院系。
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新闻学专业类别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代码为050301[5]。
2016年6月8日,上海市教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6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鉴于新闻学等10个专业在上海市市高校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造成整体指标偏低,被列为2016年度预警专业[6]。
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1]。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对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始终坚守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创业基本素质。
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掌握业界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了解外国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
熟练掌握1门外语,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根据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特点,课程体系应当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作品)。理论课程主要包含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这四大类课程总体上应能充分反映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规格的要求,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课程总体框架设计应当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扩大通识类课程覆盖面,增加新媒体知识和技术相关课程,涵盖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总学分一般为140—160学分。各高校可选择一些反映学科前沿、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作为选修科目。有条件的学校可制订并实施国内(外)学生交换计划、各类形式和层次的联合培养,以及开展双语教学。
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艺术修养。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
各高校应当根据各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开设新闻传播学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应开设8—10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的核心知识点。
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融合新闻学、新闻摄影、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课程具体名称各高校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各专业还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目录外特设专业另有专业类课程,由开设院校自行设定。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两部分,其中专业实训课程的总学时原则上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15%,总学分原则上不少于20学分。
各高校应开发拓展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各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以下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版面编排与设计、融合新闻创作、社会调查等。
专业学生应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进行不少于3个月(12周)的专业实习,也可在此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要求学生根据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实践进行选题。选题要求关注本专业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实践发展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国内外实践发展的前沿动向。选题角度不宜过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
论文选题应与新闻传播专业领域相关,论文内容主要分为绪论(含文献综述)、正文、结论三部分,能够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研究能力。
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采用作品创作或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主题积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在公共媒体传播的各项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调查报告的选题要与社会实际和专业领域密切相关,鼓励学生关注具有重要影响和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且能够对实践具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作品创作应当采取各专业实践创作的主流作品形式,作品长度、格式等应有统一规定,并附有作品创作报告。创作报告在内容上应包括:刨作策划与背景、创作流程记录、创作阐述、创作总结与分析。调查报告在内容上应包括:调查背景、方法阐述、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论。
生师比原则上不高于18:1。专业的专任教师原则上不少于8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可聘请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青年教师(40岁以下,不含)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新闻传播业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务经验,有条件的高校和院系,师资
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具有用中文普通话或英文授课的能力;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
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要求专业业务类课程教师必须具有在相应媒体工作、挂职半年以上的经历。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为教师参加业界锻炼和国内外学习提供保障。
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各高校应为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提供数量充足、功能完善、能够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的教学设施。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 000元;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
专业所在高校和院系应在图书馆、音视频资料室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上保证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的最基本需求,能够保障教学科研以及学习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高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资格审核要求等基本信息;为学生推荐课程所需的教材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搭建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校际、国际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各高校应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提供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各高校应根据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设相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建壶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强实验室的使用率,保障实训课程及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
专业所在高校的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于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每年的生均日常教学运行经费不低于1200元,主要用于购置图书资料、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
各高校应围绕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要搭建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目标。
各高校应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
应加强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主要方式有: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校~院系各级领导每学期应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②建立专家督导制度。校院两级均应聘请一些专职教学专家(退休或在职),定期随堂听课或开展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应形成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教学氛围,每个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量。④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⑤与业界建立双挂和互动制度,纳入业界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3”代表的是家庭,学校和媒体;“1”代表的是学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是指,通过家庭,学校和媒体的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成为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从时间层面上分析,是在本科院校在新闻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四年的时间,四年学习时间可以分为“3”和“1”两大块时间段,前三个时间段是前三学年,学生在学校学习新闻专业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课程学习,第四个学年,需要到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3+1”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把四年新闻本科专业的学习割裂开,“3”和“1”是一个有机的时间整体,前3年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进行综合实践技能的学校培养,为了的是最后1年可以到相关单位更好地进行定岗实习。另外,后1年的定岗实习,也是为了充分地验证前3三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效果,是通过顶岗实习,充分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顶岗实习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新闻专业的理论,完善学生的实践技能,最终实现从新闻专业的学生到媒体人的有效转变。
“3+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学校和媒体共同承担育人任务,通过相会合作实现新闻人才的有效培养。具体实施策略如:学校与媒体单位合作确立新闻专业发展方向、与媒体合作共同确立校本实训课程、与媒体共享人力资源、与媒体单位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等。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除了传统的书本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体会到学习新闻学的乐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最终达到加深印象和理解的目的。而在进行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对学校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达到教学成果最优化的目标。
许多高校在进行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媒体导论》等与当代新媒体背景息息相关的科目,并且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新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具有创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通过设立双学位、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选课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闻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通识能力,就要求学校在对新闻专业学生培养时,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开设专业课,而且要开设与之相关的法律、外交政策、科学、商业等这类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判断能力,有综合各种知识的能力。
为了与学科专业的调整相配合,新闻传播学科大部分都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的大调整。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课程的时间,提高科学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量;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增加了很多新的课程,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新闻媒体、新闻伦理与法规、受众心理学等等。
由于新闻工作是综合性的新闻课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培养时,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基础的培养,使学生对于新闻知识的理论与实践都能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新闻素养的同时使学生也具备较广泛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将传统的教学格局打破,在夯实学生新闻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新闻素养时,要将新闻理论回归于实践,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的新闻媒体中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的新闻素养得以固化以及提高。
在融媒体时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闻学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对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教授新闻理论之外,还应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在紧跟新闻行业动态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教授新闻知识。
新闻行业需要适应国际化潮流,掌握信息化手段,灵活应用的全媒体化人才[7]。全国各报刊、电视台的招聘人数逐年下降,传统媒体呈现萎缩之势。同时,全国高校新闻院系毕业生进入传媒业的学生不到30%。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知名新闻院系分布较为集中的城市,新闻学类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传媒传统人才市场“供过于求”。报业集团招聘新媒体人才的案例更向广度扩展,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开始重视对新媒体人才的招聘。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专业技能的界限亦被打破,具备跨媒体技能的“多面手”将成为未来新闻人才的首选。在中国能够胜任这种多媒体报道工作的全能型新闻人才还极其匮乏,新闻院校也往往停留在单一技能新闻人才的培养上。从供求对象看,新闻专业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新媒体运作能力较弱,无法满足需求。
社会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需求有限。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对新闻传媒,特别是报纸杂志进行整顿,传媒业基本上维持现有规模,对新闻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媒体,本科层次的人才基本饱和,新华社等媒体接收毕业生时,明确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同时还要“过五关斩六将”般的层层笔试、面试。越来越多毕业生将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作为自己求职的首选,但是想要进入却很难[8]。
总体而言,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口的方向有三个:新闻业(包括专业媒体及一些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公关业和广告业,就业领域很宽[7]。除媒体内容生产岗位之外,新闻学专业学生还适合广告、公关、传播、高校、企业宣传、政府宣传等岗位的工作。电视节目编导也是很多毕业生理想工作,近年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爆红,电视播、编、采人才紧缺。线下刊物编辑比如杂志编辑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杂志编辑需要具备一些广告知识,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最终没有从事媒体行业的毕业生,一部分成了企业或政府的公关、策划人员,从事公关宣传工作,还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成为了高校教师[8]。
新闻学专业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广告学方向、广播电视方向、传媒经营管理方向、新闻业务方向、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等[9]。
北京 |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首都体育学院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北京联合大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北京语言大学 |
北京印刷学院 | |||
天津 |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天津外国语大学 | |
上海 | |||
复旦大学 | 上海政法学院 | 上海体育学院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建桥学院 | 上海杉达学院 | |
重庆 |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西南政法大学 |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师范大学 |
西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
河北 |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廊坊师范学院 | 华北科技学院 | 河北经贸大学 |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大学 | 河北科技大学 | 河北传媒学院 |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 |||
河南 | |||
郑州大学 | 新乡学院 | 洛阳理工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 |
南阳师范学院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河南大学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 郑州商学院 | ||
山东 | |||
临沂大学 | 山东体育学院 | 山东财经大学 | 德州学院 |
山东师范大学 | 青岛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曲阜师范大学 |
烟台大学 | 山东政法学院 | 山东大学 | 齐鲁理工学院 |
山西 | |||
吕梁学院 | 山西传媒学院 | 晋中学院 | 山西财经大学 |
山西大同大学 | 山西大学 |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长治学院 |
安徽 | |||
安徽大学 | 合肥学院 | 滁州学院 | 皖西学院 |
黄山学院 | 宿州学院 | 淮南师范学院 | 安庆师范大学 |
阜阳师范大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新华学院 | |||
江西 | |||
豫章师范学院 | 井冈山大学 | 赣南师范大学 | 上饶师范学院 |
南昌航空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 南昌大学 | 江西科技学院 |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
江苏 | |||
南京大学 | 南京体育学院 | 南京师范大学 | 苏州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 | 南京财经大学 | 三江学院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
浙江 |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浙江传媒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 | 宁波大学 |
浙江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浙江树人大学 |
浙江万里学院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
湖北 |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湖北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体育学院 |
湖北经济学院 | 武汉学院 | 武汉晴川学院 | 文华学院 |
武汉工商学院 | 武汉东湖学院 | 武昌首义学院 | |
湖南 | |||
湖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文理学院 | 湖南工商大学 |
湘南学院 | 衡阳师范学院 | 长沙学院 | 吉首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
广东 |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岭南师范学院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深圳大学 | 汕头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财经大学 |
韶关学院 | 嘉应学院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广西 | |||
梧州学院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百色学院 | 广西财经学院 |
玉林师范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 | 广西大学 | 河池学院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
云南 | |||
云南大学 | 昭通学院 | 保山学院 | 文山学院 |
大理大学 | 云南财经大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 |
贵州 |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贵州民族大学 |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 |
四川 | |||
四川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成都师范学院 | 成都体育学院 |
乐山师范学院 | 西华师范大学 | 西南民族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传媒学院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 ||
陕西 |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体育学院 |
西北政法大学 | 西安财经大学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延安大学 | 宝鸡文理学院 | 咸阳师范学院 | 榆林学院 |
渭南师范学院 | 西安外事学院 | 西安欧亚学院 | 西安培华学院 |
西京学院 | |||
青海 | |||
青海师范大学 | |||
宁夏 | |||
北方民族大学 | 宁夏大学 | ||
黑龙江 | |||
哈尔滨体育学院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东方学院 | |||
吉林 |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师范大学 | 长春光华学院 | |
辽宁 | |||
沈阳体育学院 | 大连外国语大学 | 鞍山师范学院 | 大连民族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渤海大学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师范大学 |
辽宁大学 | 东北大学 | 沈阳城市学院 | |
西藏 | |||
西藏民族大学 | 西藏大学 | ||
新疆 | |||
伊犁师范大学 | 新疆大学 | 新疆艺术学院 | 新疆财经大学 |
内蒙古 | |||
河套学院 | 集宁师范学院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内蒙古大学 |
呼伦贝尔学院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
海南 | |||
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海口经济学院 | |
福建 | |||
厦门大学 | 莆田学院 | 福建工程学院 | 华侨大学 |
仰恩大学 | |||
甘肃 | |||
兰州文理学院 | 兰州大学 | 兰州城市学院 | 甘肃政法大学 |
兰州财经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数据截至2020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