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7534922488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定价 | 168 |
出版日期 | 1998-12-01 |
作者 | 吴焕加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版次 | 1 |
印次 | 1 |
页码 | 344 |
ISBN | 7534922488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定价 | 168 |
出版日期 | 1998-12-01 |
作者 | 吴焕加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版次 | 1 |
印次 | 1 |
页码 | 344 |
吴焕加,192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曾在罗马国际文物保护中心(ICcROM)研修,在美国耶鲁大学及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德国海德堡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客座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学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世界建筑》杂志编委会主任。著作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与人合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科学史话》(商务印书馆),《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雅马萨奇》、《欧美建筑外观与环境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世纪西方建筑名作》(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论现代西方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建筑作品有辽宁间山历史文化风景区山门与景点建筑群,山东广饶历史博物馆等。
20世纪行将结束,在过去这一百年里,建筑的进步与发展,速度之快,场面之大,景象之奇,远远超过先前的任一个世纪。我们生在这样的世纪可以感到一点自豪。
英语中有三个词与本书有特别的关系,即architecture,building和construction。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英语之外,在德、法、俄等语种中,也分别有相应的三个词。但在目前的汉语中,我们常常只用“建筑”一个词兼管那三个意思。大学里的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我们叫建筑系;Historical burlding,.我们叫文物建筑;con-struction company,我们叫建筑公司。用一个“建筑”,对付英语中以“a”、“b”、“c”开头的这三个词,虽是简便,但失之含混。究竟如何为好,兹事体大,有待研讨,有待约定俗成。本书仍混用“建筑”这个词。但要说明,本书主要讨论的是architecture,是一本关于20世纪西方arctlitecture的历史书。作者窃以为,archrtecture有浓厚的“建筑艺术”的含义,在许多场合,本书中的“建筑”一词相当于“建筑艺术”之意。据说汉语中“建筑”一词是外来语,并非我国古已有之,究竟怎样译才好,是可以商榷的。
20世纪的建筑,在整个建筑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在这一百年中,建筑有“五大”,即技术大跃进,功能大提高,观念大转变,设计大进步,艺术大创新。
20世纪以前的建筑,无论中国和外国,其发展很缓慢,其形式很稳定。刚过去的一百年则是另一种局面,可以用32个字来形容:
波澜壮阔,突飞猛进;
曲折演变,奇峰迭现;
千姿百态,多元共生;
百家争鸣,综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