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版醒世恒言封面《醒世恒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4]该书收录了宋、元以来话本、拟话本40篇。这些故事,风格各异,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说的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其内容丰富,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抑扬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讴歌行侠仗义,谴责忘恩负义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情趣。
该书40篇故事中,宋、元旧作比《喻世明言》[5]《警世通言》少,约占六分之一左右,确认为宋元旧作的有《小水湾天狐贻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金海陵纵欲亡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其中《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两篇作品在整个宋元话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余绝大部分是明人话本和拟话本。[6][7][8]
中华书局版醒世恒言封面《醒世恒言》是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三言”之一,它的刊行略后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所收集的宋元白话短篇小说较《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两书为少,大部分作品是明代的,部分是冯梦龙拟作的,如《徐老仆义愤成家》《施润泽滩阙遇友》《白玉娘忍苦成夫》《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在《醒世恒言·绪言》中,作者自称,《醒世恒言》一共40篇,纂辑该书目的在于,小说可以作为“六经国史”等经典之外的补充,这部书是为了贩夫走卒可听、看,巫医(救死扶伤时)可引为警戒,而上至“善人、君子、圣人”亦可作为闲书一阅。但他也自言,百世之下,“得失何如”。
作者在《绪言》还表示:之所以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刊行后,将这部短篇集命名为《醒世恒言》,是为了保持这三部书的连贯延续性:“明言”,是取可以“导愚”解惑;通言者,取其可以“适俗”应世也;“恒言”则是“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部书名字不一样,其所要表达、传承的思想内容其实是一样的。[6][7][9]
《醒世恒言》目录 | |
---|---|
第一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 第二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 第四卷 灌园叟晚逢仙女 |
第五卷 大树坡义虎送亲 | 第六卷 小水湾天狐诒书 |
第七卷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 第八卷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第九卷 陈多寿生死夫妻 | 第十卷 刘小官雌雄兄弟 |
第十一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 | 第十二卷 佛印师四调琴娘 |
第十三卷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 第十四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
第十五卷 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 第十六卷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
第十七卷 张孝基陈留认舅 | 第十八卷 施润泽滩阙遇友 |
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 | 第二十卷 张廷秀逃生救父 |
第二十一卷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 第二十二卷 吕纯阳飞剑斩黄龙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纵欲亡身 | 第二十四卷 隋炀帝逸游召谴 |
第二十五卷 独孤生归途闹梦 | 第二十六卷 薛录事鱼服证仙 |
第二十七卷 李玉英狱中讼冤 | 第二十八卷 吴衙内邻舟赴约 |
第二十九卷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 第三十卷 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
第三十一卷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 第三十二卷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
第三十三卷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 第三十四卷 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
第三十五卷 徐老仆义愤成家 | 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报仇 |
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长安 | 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独步云门 |
第三十九卷 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 第四十卷 马当神风送滕王阁[9] |
《醒世恒言》目录 | |
---|---|
第一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 第二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 第四卷 灌园叟晚逢仙女 |
第五卷 大树坡义虎送亲 | 第六卷 小水湾天狐诒书 |
第七卷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 第八卷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第九卷 陈多寿生死夫妻 | 第十卷 刘小官雌雄兄弟 |
第十一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 | 第十二卷 佛印师四调琴娘 |
第十三卷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 第十四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
第十五卷 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 第十六卷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
第十七卷 张孝基陈留认舅 | 第十八卷 施润泽滩阙遇友 |
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 | 第二十卷 张廷秀逃生救父 |
第二十一卷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 第二十二卷 吕纯阳飞剑斩黄龙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纵欲亡身 | 第二十四卷 隋炀帝逸游召谴 |
第二十五卷 独孤生归途闹梦 | 第二十六卷 薛录事鱼服证仙 |
第二十七卷 李玉英狱中讼冤 | 第二十八卷 吴衙内邻舟赴约 |
第二十九卷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 第三十卷 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
第三十一卷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 第三十二卷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
第三十三卷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 第三十四卷 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
第三十五卷 徐老仆义愤成家 | 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报仇 |
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长安 | 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独步云门 |
第三十九卷 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 第四十卷 马当神风送滕王阁[9] |
华夏版醒世恒言封面《醒世恒言》在“三言”中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部。它在内容题材上都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在艺术上则更加成熟。《醒世恒言》中,表现明代中后期城乡工商业繁荣的《施润泽滩阙遇友》是最著名的一篇;在婚姻爱情题材方面,最精彩的当推《卖油郎独占花魁》,表现市民爱情观念,反映了市民在两性关系上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态度,成就最为杰出。其他有反映封建社会司法制度黑暗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生动地反映了明后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与思想状况的《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又如《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苏小妹三难新郎》都塑造了具有新思想新道德的新人物,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醒世恒言》诸篇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更加鲜明;情节设计更加紧凑巧妙,表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口语化、生活化的文学语言运用得更加纯熟自然,表现出多方面的风格,多姿多彩。
整体上说,《醒世恒言》作品在结构的完整、情节的生动、形象的鲜明、描写的细腻、语言的流畅、词汇的丰富等方面都超过了宋元旧作。但是在矛盾斗争的尖锐性与人物性格的充满锋芒、语言描写的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等方面,它们又不及宋元旧作,而且往往插入过多的抽象说教、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过多的因果报应和色情渲染,一定程度上有损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总之,“三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两拍”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冯梦龙通过他自己的三篇绪言以及他编撰的这些小说本身阐明了他自身对白话小说的社会意义、思想价值的深刻认识。经由冯梦龙加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使这部小说集中一些篇章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7][8]
冯梦龙塑像冯梦龙(1574—约1646)明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詹詹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墨憨斋主人等。崇祯贡生。[10]长洲(今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倡导言情文学,抨击伪道学。冯梦龙虽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小说方面,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劭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等。[11]
《醒世恒言》版本流传清晰,其始刻印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在“三言”之中问世最晚。有明代天启丁卯(1627)的金阊叶敬池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大连图书馆亦有此藏本。又有衍庆堂本,藏北京图书馆。通行的衍庆堂翻刻本有两种:一为40篇足本;一为39篇本,即删去《金海陵纵欲亡身》,而析《张廷秀逃生救父》为上下两篇,凑成40篇之数。
今版有:《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1958年版,根据衍庆堂39篇本重加订正增补出版,1987年出新一版;《警世通言》,钟仁校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警世通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警世通言》,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警世通言》,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等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