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寺五百罗汉

筇竹寺五百罗汉

中文名 筇竹寺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
目录导航

简介

 筇竹寺距市区18公里,从昆明城西至黑林铺,转向玉案山腰盘旋而上3公里,便到了筇竹寺。这里林木葱郁,流泉潺潺,旧属"滇阳六景",有滇中"玉案晴岚"之称。

  古刹殿宇依山势而建,分三层,大雄宝殿,天台莱阁、梵音阁等。一进门,两株高大 的元代孔雀杉迎面矗立著。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出语之妙,令人惊叹。此寺由大理国鄯阐府(昆明)的高光、高智兄弟所建,据说他俩打猎到此,见一高僧拄杖插于地,任凭他们怎么也拨不动。翌日化成了竹林,以为宝山有灵,遂就地辟寺,取名"筇竹"。筇竹寺现有三重院落,依山势而建。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和华严阁。五百罗汉塑像就分布在大雄宝殿两壁及大殿两侧的梵音阁和天来阁中。

  筇竹寺始建于元代,为中原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座寺庙,后经多次重修,现存寺院是清光绪年间(1885-1891年)重修的。著名的五百罗汉塑像,就是当时的成果。它由清代四川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和三个徒弟,历时七年才完成了这一杰作。

历史由来

 筇竹,此竹因产于古代邛都(今四川省西昌)而得名,是中国的珍贵竹种。其竿瘦节大壁厚而实中,形状极其美,作拄杖甚佳。《史记》记载,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就曾看到过从南方丝绸之路贩运去的蜀布和筇杖。关于筇竹寺的来历,相传,宋代大理国时期,善阐(今昆明)侯高光、高智兄弟二人,有一天到西山打猎,只见一头犀牛跃出。兄弟俩穷追不舍,直到昆明玉案山,犀牛不见了,却看到几个鹤发童颜的僧人,手拄筇竹杖。第二天他们又去看,筇竹杖已落地生根,长成茂密的竹林。他们认为这是神仙的启示,这里是一块佛光宝地,于是在此建庙,名为“筇竹寺”。现在筇竹寺天王殿门口的对联讲的就是这个传说:“地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1]

 筇竹寺建寺之初,并不出名。到了1279年,雄辩法师到这里讲经,筇竹寺才名声日振。雄辩法师是昆明人,俗姓李,少小出家,为大理国师杨子云的高足弟子,后来到中原学习佛法25年,先后拜四位大德高僧为师。因“其学大备”,元世祖忽必烈赐其法名“洪镜”。回到昆明后,他便在筇竹寺宣讲佛教禅宗经典。因此筇竹寺便成为云南第一个宣讲禅宗的寺院。此后人们便称筇竹寺为禅寺了。

建筑特色

筇竹寺的建筑特点是并没有沿袭经典的田字形罗汉堂平面布局设计,而是创造了四字行平面布局设计,主要供奉罗汉塑像的两阁,在平面布局上一致,分北,中,南三堂,形如汉字四字。其中,梵音堂中堂陈列57身罗汉塑像,南北两堂分别陈列有75身罗汉塑像。两侧外廊分别 陈列5身,天台莱阁中堂58身。这就是其陈列设计的特点之一。

罗汉群雕特点

  寺内五百罗汉群雕,形态各异,喜、怒、哀、乐等表情无一雷同,蔚为奇观。无论远观近看,这些罗汉塑像的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大体都与常人相仿,古仆可亲。雕塑中还采用了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立体呈现人体和氛围、器物搭配的浑然的关系。塑像上所用矿物颜料历史不褪,衣饰的贴金系纯金打造,片薄纹美,胶粘烫贴,至今仍闪闪发光。[2]在中国不少名寺都有五百罗汉泥塑像中却以筇寺罗汉的艺术评价最高,被誉为"东方雕塑中的明珠"。

作者黎广修是四川人。他精于雕塑和绘画,是当时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同时对佛学也有很深的研究。筇竹寺五百罗汉是他和他的五个徒弟共同制作的,总共化了二十多年才完成。

这些罗汉像姿态形象各不相同,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躺着,嘻笑怒骂,表情丰富,神态自然。塑像的服装道具也富于变化,五百罗汉中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塑像间的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像位置也很讲究,疏密得当,布局合理。

这些罗汉的头发和胡须都以真的毛发制作,眼珠是用琉璃球做的。罗汉的衣服有些是世俗样式的,使得他们看上去不象神佛,倒象是乡绅、书生、商贾和屠夫等三教九流之徒,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这件作品在佛教题材中加入世俗成分,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清代雕塑的精品。

  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在佛教思想上表现最大特点是:神的成分少了,人的成分多了。皇帝总督、庶民百姓、武士书生、乞丐 优伶、樵夫渔民……每个罗汉都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观之可亲,似曾相识。可以说这正是黎广修独具匠心之处:皇帝与庶民平起平坐,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其体现的正是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

    黎广修创作中所突出表现的禅宗思想,还明确地表达在他作的一幅对联上。此联现悬于筇竹寺南厢房:“大道无私,玄机妙悟传灯录;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联语道出了禅宗的真谛:佛道无私,仙缘人人有份,只要懂得佛的玄机妙悟,任何人都可以成佛。正是基于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黎广修不仅将民间形形色色的人物塑成罗汉,还把自己和几个徒弟以及梦佛长老也塑入罗汉群中。[1]

传说

      已追随昆明筇竹寺住持梦佛老和尚多年的名僧圆泰(云南通海河西人,早年曾游学四方),在与梦佛闲聊时,突然谈起了一个话题:作为昆明一方名刹的筇竹禅寺,林茂云深,风景佳绝,但似乎还缺了点什么有代表性的东西。梦佛说:"据传这玉案山中,南诏时鄯阐候高智、高光兄弟偶然狩猎,见九色鹿倏不见,不久彩云中现出五百罗汉,待近前观看,这五百罗汉悉数化作了筇竹……筇竹寺因之得名,但惟缺这生动的五百罗汉群像,我久想请人塑造,一则因我年老精力不足,又少资金;二则也没有合适的塑像人才……"圆泰听到此,便推荐了一个人--黎广修,字德生。

  一席话造就了后来七年间足可传出的一场劳作。劳作的结果是一组被后世称为"东方雕塑艺术中的明珠"的筇竹寺五百罗汉泥塑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